1. 明朝那些事儿中王守仁的诗词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王守仁留给弟子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去云南之前的诗:客行日日万锋头,山水南来亦胜游,布谷鸟蹄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蛮烟喜过青扬瘴,乡思愁经芳杜州,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王守仁心学最高境界:知行合一当年明月评王守仁(后期):“四方英杰,各有异同,议论纷纷,多言何益?”这不仅仅是一句回答,也是王守仁一生的注解。 他的这种态度打动了更多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已看到,在狂潮之中,王守仁依然屹立在那里,泰然自若。心如止水者,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已然空无一物。 是的,前进的潮流是无法阻挡的,正如同王守仁的光芒,纵然历经千年,饱经风雨,却终将光耀于天下万物之间。 2. 王阳明诗词有哪些不错的《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明代:王阳明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译文:高高的万卷楼上六月里也透出寒意,楼外山峰连绵簇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63536拥着碧色的楼栏。 客居他乡太久已忘记这里并非家乡,欣喜的是自己只是一个清闲的小官。高雅清淡的花在傍晚的烟霭里也显得幽暗,天刚放晴树上的雨滴还未全干。 远远眺望海天相隔的万里家乡,道路上风起尘扬想回去是多么的艰难。扩展资料:1、作品内容:《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是明代诗人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在对景物进行描写的同时,抒发了对家乡思念之情。这首诗初读似觉平淡,细品却能体会到情景交融十分自然,殊无刻意雕琢的痕迹,显示出诗人得心应手的纯熟技巧。 2、作者介绍: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 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传习录》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 3. 哪里有王守仁诗词详细赏析啊诗 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正月三十日,王阳明到开先寺(即今秀峰寺),刻石记功。记功碑上称颂武宗的“皇威神武”“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在短短的碑文中,王阳明也隐隐表达了自己难言的复杂心情。 大概这次刻石记功时,开先寺一带的景色给王阳明很深的印象,他十分喜爱这个地方。这年3月,他又一次来到开先寺。徜徉林中,沉吟水畔,这清幽山水,这林涛泉石和众多的人文胜迹,使他联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坎坷人生。感慨之余,他写下数首诗,以抒发自己内心的烦忧。 又重游开先寺题壁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到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先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 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醒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迹何有! 龙潭夜坐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履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诗中表达了作者多么孤独、郁愁、沉重的心情。李璟读书台下的记功碑数百年后依然清晰、醒目,读罢这篇百余字的碑文,再读读上面提到的两首诗,面对石壁,就像是面对一页深沉的历史,透过歌颂天子皇威的碑文,我们可以看到被掩盖的历史真实面目。 4. 雪望'这首诗表达了王守仁的什么感情《雪望》是清代戏曲作家、诗人,洪升(1645~1704)的作品。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点。“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与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 5. 雪望这首诗表达了王守仁的什么感情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赏析 这首冬雪,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继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冻”,紧扣一个“雪”字。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以沙鸥与鹭鸶难以辨认,“汀”与“洲”不能区分来映衬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点。“野桥”两句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与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