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认真的诗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2.求一首形容细致、认真、严谨的诗句,看好,是诗句不是成语,还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君子慎始而后无忧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代诗人 白居易 鸟三顾而后飞,人三思而后行.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二年》忽:疏忽。富贵会导致骄纵奢侈,疏忽大意会产生祸患动乱。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积于忽微:在疏忽了细微之处积累而成。困于所溺:束缚在所沉浸的事体中。谓祸患常因小事不谨慎酿成;有胆有识而无所作为,往往是意志沉溺所致。 3.形容认真学习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