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没有关于李清照和李煜的爱国诗词,急用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衰草, 望断归来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 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 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 西风留旧寒。 2.李煜写过爱国的词吗南唐后主李煜留下的很少的作品,历来受到传统的批评家的极度的推崇。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批评家的这种推崇并没有因为旧时代的死亡而有所减弱。可是,李煜所歌咏的,既缺乏在他前一个时代的伟大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的对人民疾苦的深刻同情,也缺乏在他后一个时代的重要诗人如辛弃疾、陆游等的对祖国命运的热切关怀。 李煜只歌唱自己的帝王生活和囚徒生活,而且许多作品是感伤的,不健康的。那么,从人民的观点看来,李煜的词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就很值得研究了。 这个问题牵涉到我们对文学遗产的基本态度。 从去年8月到今年1月,“光明日报”周刊“文学遗产”上陆续发表了很多篇关于李煜的词的争论文字。 争论的双方,有不少人对于李煜的时代和李煜本人、李煜的父亲李璟、李煜的祖父李异的政治措施,给予了很大注意。比较显著的例子,可以提出吴颖同志的“关于李煜词评价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第75期)。 吴颖同志认为:“评论家们在对李煜和他的词进行评论的时候,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情现,那就是对‘五代十国’和南唐的具体历史情况很不了解。”于是他考证了南唐几十年的政治经济生活,李昇的、李璟的、李煜的好的政治措施,肯定李煜是“爱国者',“最后是不屈服者”,并因而证明和肯定李煜的词有“爱国主义”或“爱国的思想感情”,有一步进一步地发展的‘人民性’。 争论的另一方有不少入也用相同的方法引证了一些相反的事实,来证明自己所持的相反的论点。看来,这样争执下去,就有很多“考证”待作了。 不能说这些考证对于研究李煜的词没有益处,更不能说争论的双方就只是考证了这些。问题是,考证作者及其时代对于分析作品究应摆在什么地位。 马克思主义者是应该研究作家和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的。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任何作家或作品,都产生在一定的时代,并被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不研究时代,不研究作者,就不能正确地解释文学的历史,分析和评价作品就会发生困难。 但是。无论如何,这样的研究不能代替作品本身的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简单地拿时代的兴衰和作者的生平去判定作品的价值。 分析文艺作品,主要地应该从作品本身出发,就作品本身及其影响给予评价;任何对于作者个人生活、政治思想及其时代的精深研究,只能说明作者为什么会写出那样的作品,那样的作品在当时的意义和对后来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对作品的了解,而不能离开作品的实际内容,仅仅根据这些去决定或改变作品本身的价值。很显然,李煜政治上的行事如何,好事多几条或坏事多几条,都不能改变已经存在的、不能再加修改的李煜的词的客观意义。 李煜的父亲和祖父政治上如何,对于李煜的诃的评价就更没有什么瓜葛了。本来,这个问题在批判俞平伯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谈到了。 今天讨论李煜的词,还要提出这个问题,可见有些人的“考据癖”是太深了,不是一时容易改变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文学遗产”上的论文是怎样议论李煜词的爱国主义和人民性的. 许多作者肯定并赞扬李煜被俘后所写的词具有爱国主义的感情。 吴颖同志甚至说:“这一时期李煜词有没有爱国的思想威情的问题,其实是不必争论的。”不错,李煜被俘后所写的词中,会有几处提到“故国”、“江山”等字样。 但是,在这些字样背后的,究竟是不是人民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威情呢?爱国是爱祖国,并不是爱乡土,更不是爱王朝、爱王位。爱国主义是人民同他们的祖国在长时期历史中特别是在抵抗外族侵略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一定的共同利害的产物。 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独有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我国,从秦汉以来(同秦汉以前长时期没有形成统一的大国的情况相异),汉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是同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统一的中国分不开的。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君臣并没有也不可能使暂时被分裂的国土上的人民认为他们应该分别地爱三个“祖国”,并且应该互相看作“外国人”。在延长约三百年之久的南北朝时期,汉族人民对于入侵的外族保有高度的爱国热情,他们的共同的愿望是恢复中原,但是,他们并不认为忠于宋、齐、梁、陈的任何一个王室或军阀就是爱祖国。 那么,对于‘立国”不过四十年、领域不过东南一隅,而且李璟晚年已经称臣于周、李煜郎位已经称臣于宋的南唐,有什么根据说它的人民对于李氏王朝就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为爱祖国的感情呢?如果是这样,在短短的五十几年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国人民中间该有了多少个不同的“祖国”,该产生多少种互相冲突的“爱国主义”!谁都知道,这根本不是事实。可是,有些评论家因为迷恋于李煜的词,竟不惜歪曲基本的历史事实,硬说东南的人民同李煜一样拥护祖国的分裂而反对祖国的统一,硬说李煜的“亡国”就是中国人民的“亡国”。 3.描写爱国的诗句大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徐锡麟《出塞》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关于李煜的诗词我比较喜欢这首诗词: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部注释】 1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侯。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是他的绝笔词,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2故国:指南唐都城金陵(现在南京)。 3雕栏玉砌:雕有图案的栏杆和玉石铺就的台阶。 此泛指宫殿建筑。砌,台阶。 4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这首诗词比较出名,流传千年,值得让人欣赏。 5.表达爱国的诗句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ai 杜甫《春望》 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徐锡麟《出塞》 3、商女不du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zhi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陆游《病起书怀》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dao《咏史二首·其二》 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内戍轮台。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0、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容地山河。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6.关于李煜的诗词【一斛珠】 李煜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蚟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浣溪沙】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沙】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 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三台令】 李煜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采桑子】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 回首边头,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柳枝】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 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李煜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采桑子】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李煜 云鬓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渔父】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 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子夜歌】 李煜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李煜 晓月坠,宿云微, 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 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 7.关于李煜的诗词【标题】:秋莺 【年代】:唐 【作者】:李煜 【内容】:--------------------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 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标题】:望江南 【年代】:唐 【作者】:李煜 【体裁】:词 【内容】:--------------------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赏析】:-------------------- 【注释】 ①上苑:古代皇帝的花园。 ②车如流水马如龙:极言车马众多。 【评解】 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 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 风。”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这首小词, “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 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统观这首小词,构思新颖,环环相扣,通首都用白描手法, 语言明净流畅。 《唐宋词鉴赏集》:李煜笔下这个欢乐而又使他悲苦的梦,可以使作品置身于唐宋 诗词作家创造的形形色色的“梦”的画廊之中。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车水马龙”句为时传诵。当年之繁盛,今日之孤 凄,欣戚之怀,相形而益见。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云:后主词一片忧思,当领会于声调之外,君人而为此词, 欲不亡国也得乎? 8.关于李煜的诗这位哥们,首先纠正一下,李煜是个词人,他写的全是词,貌似没诗的。 李煜是个皇帝,封建时代的皇帝貌似不会“爱一个人却害怕告诉ta只是默默的等待ta来告白等得要心灰意冷”。呵呵,所以从我的脑海里搜不到这方面的李煜的作品。 其实李煜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他被宋朝俘虏前的作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前期作品,主要是以欢快为基调的;而后期被俘以后的作品主要是以悲伤、思念故国为基调的作品。 从你的角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小周后的爱情,但也不是默默等待到心灰意冷的基调,他们始终至死不渝的爱情,“只有北邙山下月,清光到死也相随”这两句可以概括。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那位仁兄的《更漏子》应该是温庭筠的词,而不是李煜的。简析我可以给你参考下:“春夜思远,无边惆怅,全由花外漏声引出,切入自然,传写有序。塞雁、城乌因漏声迢递而惊起,均为拟想之景,合理入情;而屏上的金鹧鸪依然如故,于一动一静间寓有情与无情。下片由外至九全为闺房陈设,“惆怅”与“梦长”互为因果。“谢家”则微露主人身份,愈见其思之苦之痴。王国维《人间词话》从此词中拈出“画屏金鹧鸪”句来概括飞卿词的特色,亦可见其向为人称。”已经倒是与你的要求有些差不多。 嗯,我觉得你那个表达“爱一个人却害怕告诉ta只是默默的等待ta来告白等得要心灰意冷”就找的温庭筠的词。温庭筠的词挺符合的,柳永的也行。 给你参考个: 《玉蝴蝶》 温庭筠 (女思男的) 秋风凄切伤离。行客未归时。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 【词意浅译】 秋风凄凄切切,最容易勾动离愁的感伤,尤其是离乡的人还没有返回的时候,塞外的草儿早已经枯黄,飞往江南的北雁却迟迟未到;芙蓉娇嫩的脸已经凋谢,杨柳的眉叶也已经凋坠,这些落叶更叫人感伤悲凄,肝肠寸断又有谁知道呢? 【赏析】 此首为闺怨之作,其中情意凄切却又含蓄深浓,细腻的表达述说出相思的苦痛,一开始就入题述说出伤别离,也点出时序;并在第二句中述说良人未归,那种牵挂油然纸上,接著第三,第四句,利用衰草,飞雁,以先与迟,对照出心中期待的思念,也让词有了起伏变化,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手法;第五,六两句,用芙蓉用柳眉来代表女子的容貌,也是历来词人最常使用形容女子的手法,而词人用凋,堕来代表年华老去,简单而适切,最后两句回扣到起句,秋风摇落,断肠伤离,但是这样的苦楚又有谁能知道呢?在这两句中,也点出古代妇女的传统美德,与古代妇女愁苦不为人道的心境,也让这词更叫人读之心酸。 《凤栖梧》 柳永 (男思女的)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