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关于樱花的诗句1、高砂の 尾の上の桜 咲きにけり 外山の霞 立たずもあらなむ ——前中纳言匤房 翻译:樱花落在一座小山顶上。我希望你能站在山区附近的彩霞周围。 2、もろともに あはれと思へ 山桜 花よりほかに 知る人もなし ——前大僧正行尊 翻译:像我爱你一样,一起思考爱。山樱花,除了你,没有人理解我的心。 3、やどりして 春の山べに寝(ね)たる夜(よ)は 梦のうちにも 花ぞ散りける —— 纪贯之 翻译:下榻山麓边。惯看春来花枝展。夜深酣睡眠。梦中繁花犹再现。樱瓣飘飘然。 4、世の中に たえて桜の なかりせば 春の心は のどけからまし ——在原业平 翻译:世上若无樱。心情宽畅多安宁。不盼花期讯。何地何时睹倩影?花落更伤神! 5、苦の娑婆や 樱が咲けば さいたとて ——小林一茶 翻译:婆娑红尘苦,樱花自绽放。 2.描写日本的诗句富士山 石川丈三 仙客来游云外巅,神龙栖老洞中渊。雪如纨素烟如柄,白扇倒悬东海天。 富士山 室直清 上帝高居白玉台,千秋积雪拥蓬莱。金鸡咿喔人寰夜,海底红轮飞影来。 富士山 柴野邦彦 谁将东海水,濯出玉芙蓉。蟠地三州尽,插天八叶重。 云霞蒸大麓,日月避中峰。独立原无竞,自为众岳宗。 题东坡赤壁图 市河宽斋 孤舟月上水云长,崖树秋寒古战场。一自风流属坡老,功名不复画周郎。 过赤马关 伊形质 长风破浪一帆还,碧海遥回赤马关。三十六滩行欲尽,天边始见镇西山。 偶感 西乡隆盛 几历辛酸志始坚,丈夫玉碎耻砖全。一家遗事人知否,不为儿孙买美田 3.描写日本的诗句有哪些1、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原诗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译文 遥远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东面还要往东。此去谁能与你一起到家乡?唯有一船明月和满帆清风。 2、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出自唐代诗人钱起的《送僧归日本》 原诗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3、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哭晁卿衡》 原诗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译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4、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放后遇恩不沾》 原诗 《放后遇恩不沾》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 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 独弃长沙国,三年未许回。 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译文 天上雷鸣电闪,风起云涌,原来是皇上春霖密布,皇恩大开。东至日本,南到曾经贡献白羽雉鸡的越南都享受到这次皇恩。可是我却像汉朝的贾谊,流放在南方,已经三年了,还不赦回。。什么时候再把我招入皇宫,问我天下大计,让我能够施展才华呢? 5、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出自近现代诗人鲁迅的《赠日本歌人》 原诗 《赠日本歌人》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译文 烟花三月依然柳绿桃红,远方客人此时登上归程。请莫回想这里的歌舞演出,演来演去尽是些牛鬼蛇神。 4.形容“日本”的诗句有哪些1.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代: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2. 送僧归日本 唐代: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3. 哭晁卿衡 唐代: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4. 赠日本僧观语孟 元代:孙华孙 日本沙门性颇灵,自携语孟到禅扄。 也知中国尊朱子,不学南方诵墨经。 5. 送人游日本国 唐代:方干 苍茫大荒外,风教即难知。连夜扬帆去,经年到岸迟。 波涛含左界,星斗定东维。或有归风便,当为相见期。 6. 送日本使还 唐代:徐凝 绝国将无外,扶桑更有东。来朝逢圣日,归去及秋风。 夜泛潮回际,晨征苍莽中。鲸波腾水府,蜃气壮仙宫。 天眷何期远,王文久已同。相望杳不见,离恨托飞鸿。 哭晁卿衡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据史书记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来中国学习。晁衡就是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学生。 晁衡于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来到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晁衡。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在此期间,他与当时著名的文士广泛交往,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琉球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8522.aspx 5.形容京都的句子1、古香古色是京都的特色,经过千年历史蕴色她更加光辉光华、坚挺秀丽。庙宇、庭园、艺妓、和风永不褪色,记忆永不消失,这是千年的美丽,浑然天成的风采,这华丽、这魅力、这风韵一幕幕、一篇篇、一章章让你无法抗拒描写京都风景好句子素材库。深呼吸,不仅仅是一座都城“千里其如何,微风吹兰杜”的气味,更有其万载犹存而更甚的风韵。这种气味,这种风韵,是时空的馈赠?还是代谢人事的矜持? 2、这一夜只能用宁静来形容,当这座古城彻底沉睡的时候一切都无了声息,只留下古国槐的沙沙。清晨醒来还没有什么太阳,只有黛色的古城墙留下的一个凝重而深沉的背影,那背影仿佛是一声沉重的叹息,一个王朝湮没的尾音。走上它,将栏杆拍遍,观层林尽染,万山红透。一座座角楼仿佛想诉说什么,可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是感慨,哀嚎,还是沉默可那些青色的,连接他们的砖瓦和灯笼是听得懂的罢,不然为何会如此一脸凝重的站着,站的那么威武,亦如他们来时的模样。 3、日本多次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西安,当时的长安学习中国文学、天文、地理、服饰等等。她深受唐文化的浸泡和熏陶。于是平安王朝继承了唐的文化,仿长安建造了京都和奈良,从此京都和奈良继承和发扬唐的文化,展开了如诗如画般的唐风。京都是优美、悲美、壮美的古都,是日本魂的所在地,是最具有女人味的城郭。金阁寺、平安神宫、清水寺,到处弥漫着风韵妇风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