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和为贵的古诗有吗1,一封家书为修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的来源是一个典故,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天,张英收到一封家书,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吴家发生了纠纷。家人希望张英给家里撑腰,帮忙打赢这场官司。张相爷看完家书回了一封信,内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63635容: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寥寥数语,却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主动让出了三尺地基。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张吴两家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也成为桐城人以礼待人的一段佳话。 2,“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意思为: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 扩展资料: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现在引申为化解亲人、同事、朋友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或分歧,求得互相谅解,达到互相团结。 原文为: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日军侵华期间,西村真琴博士在上海战后救了一只失去家园的鸽子,并把这只鸽子带回到日本喂养,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可是,鸽子最终还是死掉,遂为鸽子建冢以埋葬鸽子的尸骨。 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中日两国友好的愿望。作者鲁迅于是在1933年6月21日写了这首诗。 2.能够体现和为贵的名句古诗和事例1、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出处:《题三义塔》作者:鲁迅译文: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2、礼之用,和为贵。 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论语-颜渊篇第二章》译文: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4、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出处:《投赠张端公》作者:孟郊译文:君子的气量没有极限,器量宏大能胸纳百川。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处:《南陵别儿童入京》作者:李白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和为贵的古诗上一句是什么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大小事情都由此出发。有行不通的时候,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扩展资料: 评价: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 曾子觉得,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有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 在当时,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 对此,曾子认为,有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至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曾子理解,有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学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之用,和为贵 4.能够体现和为贵的名句古诗和事例1、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出处:《题三义塔》 作者:鲁迅 译文: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 2、礼之用,和为贵。 出处:《论语·学而第一》 译文: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处:《论语-颜渊篇第二章》 译文: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4、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出处:《投赠张端公》 作者:孟郊 译文:君子的气量没有极限,器量宏大能胸纳百川。 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出处:《南陵别儿童入京》 作者:李白 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