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镇江南山的古诗词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 李德裕 蕊天中树,金闺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蜜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前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似忆琼枝。 过招隐寺 李涉 每忆中林访惠持,今来正遇早春时。 自从休去无心事,唯向高僧说便知。 试珍珠泉 郭野 秋云沉碧古苔绿,风激珠光流万斛。 仙人倚槛抚瑶琴,松外泠泠漱寒玉, 我生嗜饮兼嗜眠,老怀抑郁烦忧煎。 可能一勺分尝后,还我聪明似少年。 游鹤林寺 苏轼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 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 润州 杜牧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2.镇江南山的古诗1、唐 李德裕《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 玉蕊天中树,金闰昔共窥。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新欢岁月移。今来想颜色,还是忆琼枝。 2、清 郭野《试珍珠泉》: 秋云沉碧古苔绿,风激珠光流万斛。仙人倚槛抚瑶琴,松外泠泠漱寒玉, 我生嗜饮兼嗜眠,老怀抑郁烦忧煎。可能一勺分尝后,还我聪明似少年。 3、唐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4、唐 李绅 《望鹤林寺》: 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红照日高殷夺火, 紫凝霞曙莹销尘。 每思载酒悲前事,欲问题诗想旧身。 自叹秋风劳物役,白头拘束一闲人。 5、北宋 苏东坡《游鹤林寺》: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 扩展资料 镇江南山在南北朝至明代为鼎盛时期。六朝后,历代文士名流曾在此居住、游览,留下了珍贵的古迹和名篇,其中有梁代昭明太子博邀《文心雕龙》著作刘勰等天下贤才,在招隐增华阁编纂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选集《昭明文选》。 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居此四十年,创“米氏云山”。东晋南朝刘宋两代间的著名雕塑家、音乐家戴颙隐居在招隐山中,谱就了“广陵”、“游弦”、“止息”三首古曲。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鹤林寺留下“苏公竹院”,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茂叔莲池”等。在竹林景区东侧有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将军的陵墓,还有曾出土史前骨化石的莲花洞。 南山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其寺庙建筑处寂静山中,久负盛名,招隐山有招隐寺,本是东晋艺术家戴颙隐居的地方,后来梁昭明太子在此建读书台,编纂文选,留下不少古迹。夹山有竹林寺,周围古树叠翠,修竹万竿,前人诗云:"润州到处皆幽绝,最爱城南古竹林。" 鹤林寺位于黄鹤山下,寺前杜鹃楼前一株杜鹃花,据传有三百年历史,盛开时花有数千朵,"花落春风老杜鹃"。鹤林寺看杜鹃,唐宋时即为盛事,至今不绝,回龙山腰有莲花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镇江南山风景区 3.描写南山的诗句1、归卧南山陲 唐 王维 《送别》2、南山峨峨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3、晚家南山陲 唐 王维 《终南别业》4、齐共南山呼万岁 宋 柳永 《玉楼春》5、伐薪烧炭南山中 唐 白居易 《卖炭翁》6、独有南山桂花发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7、蓬莱宫阙对南山 唐 杜甫 《秋兴八首》8、齐共南山呼万岁 宋 柳永 《玉楼春》9、玉阶遥献南山寿 宋 欧阳修 《渔家傲·战胜归来飞捷奏》10、山南山北花撩乱 宋 王安石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11、俯见南山晚翠 宋 毛滂 《清平乐·绛河千岁》12、祝南山 宋 张孝祥 《鹧鸪天·咏彻琼章夜向阑》13、惟有南山一似翁 宋 辛弃疾 《鹧鸪天·万事纷纷一笑中》14、射虎南山一骑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文字觑天巧》15、谁复见南山 宋 韩淲 《水调歌头·嘉节已吹帽》16、南山佳处 宋 韩淲 《水调歌头·嘉节已吹帽》17、霜落南山秋实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曾记武林日》18、霜落南山秋实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人物正寥阔》19、露下南山荟蔚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促织谁遣汝》20、留祝南山之寿 宋 刘克庄 《念奴娇·此翁双手》21、山南山北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风露驱炎毒》22、山南山北添华表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忆昔俱年少》23、画展江南山景、两三幅 宋 无名氏 《南歌子·阁儿虽不大》24、巍巍圣寿南山固 宋 无名氏 《导引·民康俗阜》25、南山堪作誓 宋 无名氏 《临江仙·乐奏箫韶花烛夜》26、辞表南山 宋 无名氏 《沁园春·径竹扶疏》27、只个南山 宋 无名氏 《柳梢青·荷绽花繁》28、岁伴南山寿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关中有萧相》29、向南山采的 宋 无名氏 《沁园春·绝品龙团》30、悠然见南山 魏晋 陶渊明 《饮酒 其五》31、射虎南山未必非 宋 陆游 《秋思》32、南山手自斸苍苔 宋 陆游 《杂兴》33、南山雷动雨连宵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34、南山见未忘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二首》35、将谓南山鳖鼻 宋 释绍昙 《偈颂一百零二首》36、南山苍翠镇长春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37、寿等南山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38、南山豹变□披雾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39、弄鳖鼻兮忆南山 宋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40、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其他人正在查询:重生 舰 舸 民饥 民饥饱 阳春 独归远 青山人未老 帆。 4.描写“南山”的诗句有哪些1,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 宋代:陆游 2,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归终南山 》 唐代:孟浩然 3,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南山》 先秦:佚名 4,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南山有台 》先秦:佚名 5,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南山 》 先秦:佚名 6,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信南山》 先秦:佚名 7,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宋代:陈师道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9,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翁》唐代:白居易 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 5.关于江南山水美如画的诗句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唐·皮日休《秋江晓》。万顷:喻阔大,一顷为一百亩。 一星:喻细小。这两句大意是:极目眺望,只见万顷碧波,水天一色,浩淼无际;碧空中有一只白鹭在远处飞翔,小得就像一颗星星。 这是诗人在一个晴朗的秋日早晨所见的景色,多美的色调,多美的景物,多美的意境!无怪乎诗人心旷神怡地说:“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的秋景。 晚唐文学家 皮日休 《秋江晓》江南佳丽地,山水旧难名。唐·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 旧难名:自古以来就难以述说其美。名:名状,形容。 这两句大意是:江南是山青水的秀美之地,自古以来就难以用语言形容她的佳丽。首句用谢眺《随王鼓吹曲·入朝曲》成句,赞美江南景色,下句独出机杼,进一步言其秀美难以名状,将江南景色描写得更为动人。 这两句诗可用来赞美江南山水的清秀宜人。唐代诗人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唐·李白《越女词五首》其五。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渐江绍兴。 耶溪:即若耶溪,其水流入镜湖。这两句大意是:镜湖的水像月光一样清亮,耶溪的女子像雪一样洁白。 这里连用两个比喻,先写越地湖水之秀美,再写越地女子之秀美,两相对照,相得益彰。可用来描写江南水乡女子白晳秀丽的外貌。 唐代诗人 李白 《越女词五首》九江春水阔,三峡暮云深。唐·陈陶《盈城赠别》。 湓(pén盆)城:地名,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县以西,位于湓水流入长江处。这两句大意是:九江春天的水面多么宽阔,三峡暮云的颜色越来越深重。 这两句是以九江春水和三峡暮云兴起进别友人时的依恋之情,“阔”、“深”二字是写景,也是表情,意思是说:无论你走到哪里,我的一颗“送别心”都随你远去。可化用以描写江南的春江暮色。 唐朝诗人 陈陶 《盈城赠别》水边春寺静,柳下小舟藏。 关于江南的名言宋·萧彦毓《西湖杂咏》。 这两句大意是:在春天的西湖畔,寺庙分外寂静,柳下有一条小船,像是有人把它藏在那里。这两句写西潮春日幽静美丽的景色,水边静悄悄的寺院和柳荫下停泊的小舟,形成恬淡闲适的境界。 可用来描写江南水边幽静的春景,表现闲适的心情。宋代诗人 萧彦毓 《西湖杂咏》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齐·谢朓《随王鼓吹曲·入朝曲》。江:长江。 佳丽地:指土壤肥沃、景物美好。金陵:今江苏南京古称金陵。 三国时东吴及南朝刘宋、萧齐均建都于此,相传此地有“帝王之气”。这两句大意是:江南是土地肥沃、景物美好的地方,金陵是历代王朝建都的名城。 诗句盛赞江南景色的秀美佳丽、地灵人杰,歌颂金陵自古为都城之地,极言其物阜人和,一派升平的气象。原诗是作者为歌赞盛世而作。 可用来描写江南地富景丽、秀美迷人的景色和南京古城的繁荣富足、久负盛名,也可用来赞颂太平盛世。南朝齐诗人 谢朓 《随王鼓吹曲·入朝曲》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陆凯《赠范哗诗》。聊:姑且。 这两句大意是:在江南没有什么可以表示我思念情意的东西,权且寄上一枝迎春的梅花,聊表我满腹的情怀吧。本诗原为一首朋友之间的赠答诗。 原诗是:“折梅逢驿使,寄与垄头人。~”(见《荆州记》)。 由于这种赠物表心的特殊传情方式含蓄而高雅,所以后来成为朋友或分居的夫妻之间经常运用的一种表达相思情意的手段。此诗折梅寄意,使花人格化,风格独具,别出心裁,以后便在民族文化中长期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民族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 这个典故知名度、使用率高,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屡屡被化用。南北朝诗人 陆凯 《赠范哗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乐府古辞《江南》。何:多么。 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一说,形容荷叶碧绿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大意是:在江南水乡最宜采莲,莲叶多么茂盛,相连成片。首句说“可采莲”,着一“可”字说明莲子获得丰收;次句抛开莲蓬,专咏荷叶,由莲叶的茂盛,可见莲蓬的长势,喜悦之情自在言外,构思曲折有味。 这两句诗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莲子丰收的景象和丰收的喜悦。《乐府古辞》 《江南》青草湖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 江南名言唐·王建《江南三白词》其二这两句大意是:青草湖边草色青青,飞猿岭上猿声萋萋。两句对仗工整,湖光、草色、岭树、猿声,有山有水,有声有色,写出了江南特有的景物。 唐代诗人 王建 《江南三白词》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元·乃贤《春日怀江南》。 这两句大意是:一年四季,西湖风景秀丽,尤其是春天的景物,像梦境一样令人心醉神迷,早春二月,江南春水浩淼,水光映着天色,水面犹如蓝天。诗句表现作者对江南春色由衷的赞叹和怀念。 可用于描写江南春景。元代回族诗人 乃贤 《春日怀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只合:只应,这里有必然的意思。 这两句大意是人人都说江南风光非常美.游人一到这里就必然流连忘返,直到终老在此。游子思归,是人之常情。 在这里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旺南风光如何佳丽,却从侧面着笔。以思归之常情被江南风光一扫而光,来突出江南之好。 这种侧笔描写的手法,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