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江山的诗句、词,还有描写我国江山的一些片段4. 祭黄帝陵 长江黄河, 奔流着, 中华血脉。 五千年, 涛声依旧, 雄风犹在。 席卷神州血与火, 倾注人间情和爱。 汇集成, 诗词三百首, 尽感慨。 论是非, 言成败。 通古今, 晓中外。 忘却了英雄, 多少无奈? 天生神勇冠三军, 宇宙大气横九派。 居东方, 引领全世界, 划时代。 十七、清平乐四首 1. 瑞 鹤 图 阳春初到, 人间尽欢笑。 山上万鹤齐天叫, 山下百草丰茂。 一朝大放异彩, 迅雷不及掩耳。 且看雄风何在? 环秀、通济、潮海。 2. 溪山泛舟图 强手如林, 远处歌声频。 辞乡报国为人民, 眼下正当良辰。 多年远涉重洋, 何日饮马长江? 情共长天不老, 心如日月齐光。 3. 再临碣石 地转天旋, 万事开头难。 斗霜傲雪二十年, 堂堂剑气尚寒。 戎马倥偬一生, 多少失败成功? 试看大千世界, 依旧海阔天空。 4. 回 乐 峰 枕戈待旦, 梦游金沙滩。 万里江山万里烟, 我自望眼欲穿。 一曲梅花三弄, 唱出情深意重。 何日收起长缨? 为我弹冠相庆。 2.形容江山的诗句形容江山的诗句有: 1.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2.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念奴娇·凭高眺远》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3.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4.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5.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满江红·遥望中原》年代: 宋 作者: 岳飞 6.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年代: 现代 作者: ** 7.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年代: 现代 作者: ** 8.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临江仙·偶向凌歊台上望》年代: 宋 作者: 李之仪 9. 休论夷甸。且作江山观。《点绛唇·莫问重阳》年代: 宋 作者: 向子諲10. 江山远。登高人健。应问西来雁。《点绛唇·浊酒黄花》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11.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 赤壁怀古》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3.描写中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明·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苏轼《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4.赞美祖国江山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形容江山的诗句形容江山的诗句有: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年代: 唐 作者: 李煜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念奴娇·凭高眺远》年代: 宋 作者: 苏轼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满江红·遥望中原》年代: 宋 作者: 岳飞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年代: 现代 作者: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年代: 现代 作者: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临江仙·偶向凌歊台上望》年代: 宋 作者: 李之仪休论夷甸。 且作江山观。《点绛唇·莫问重阳》年代: 宋 作者: 向子諲江山远。 登高人健。应问西来雁。 《点绛唇·浊酒黄花》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 赤壁怀古》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6.描写祖国江山的古诗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 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绝句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绝 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南春杜 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 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山 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江 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望庐山瀑布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谁能帮我找找描写中国河山的古诗词赞美祖国河山的古诗词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 白/ 望天门山)盘道劲登千层梯,极顶浏览万仞葱.探海石上一朝盼,晨曦网下漫天红.——(胡杨/登泰山有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送元二使安西 ) 附:网络上的现代赞美祖国山河诗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一样亲!那巍峨的群山,就像母亲的臂膀,保护着万千的子女;那奔腾的大河,又像母亲的血液,养育了亿万人民·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江河湖海,日夜奔腾,那是祖国汩汩的血液;五岳山川,巍巍耸立,那是祖国不屈的脊梁;雄伟故宫,端庄磅礴,那是祖国文化与历史的永恒;万里长城,绵延不绝,那是祖国伟大与强盛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