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荔枝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2.形容荔枝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3.苏轼关于荔枝的诗《食荔枝》。 全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4.描写荔枝的古诗词有哪些1、《惠州一绝 / 食荔枝》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荔枝香近·七夕》 宋代:吴文英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 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 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 泪湿沙边凝伫。 3、《成都曲》 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4、《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5、《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宋代:吴文英 锦带吴钩,征思横雁水。 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相思不管年华,唤酒吴娃市。 因话、驻马新堤步秋绮。 淮楚尾。 暮云送、人千里。细雨南楼,香密锦温曾醉。 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为语梦窗憔悴。 5.关于荔枝的诗句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 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 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 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 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 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 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 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 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 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 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 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 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 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6.描写荔枝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7.描写荔枝的诗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3.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4.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5.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6.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