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中天魏晋风度优美句子摘抄易中天《魏晋风度》优美句子摘抄: 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展现出异样的丰彩。 爱美,清谈,酗酒,**,男人女性化,这是怎样的风度?漂亮又丑陋,清高又贪婪,潇洒又势利,高雅又庸俗,真实又虚伪,这是怎样的时代?江山易主,中原逐鹿,衣冠南渡,五胡入华,这是怎样的变故?畸形的独立,病态的自由,虚无的真实,脆弱的美,这是怎样的追求?中华的历史为什么注定有此一劫?魏晋在历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这些难解之谜留给我们的启迪又是什么? 2.形容人风流倜傥的诗句唐伯虎写的诗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 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 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 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崔娘诗 杨巨源 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 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3.魏晋风流的具体表现在今天看来,魏晋风流似乎成了中国古代史中抽象的一个部分,但细细体味,当今人们也总向往着回归自然、超然洒脱的生活方式,那么这段历史也随着那些诗篇和故事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经常是抬棺狂饮,且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 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四一脉相承的。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关相辅相成。 —————— 魏晋风度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王夫之说这话时,一眼就看出曹操为儿子曹丕、司马昭为儿子司马炎在知识分子中各杀了一只骇“猴”的“鸡”。魏晋文坛,便没有了文人的噪音;魏晋风度,第一眼便是血染的风采。 争势篡位,司马氏父子杀“鸡”要来得更为爽利,司马懿宰了何晏,司马师宰了夏侯玄,使正始之音断了两根弦。至于前前后后而遭殒命的其他著名文人,李泽厚、余秋雨都曾列过清单加以追悼。原来篡位者竟是这么振振有词,原来杀人者真是这般有恃无恐!信仰失落的痛苦和官方压抑的恐怖,致使魏晋文人一边精心避祸,一边强行理解,仓猝之间行为乖张,出现了种种独特的风度。 魏晋风度究竟是什么?是春秋战国后第一个分裂期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某个政治集团的散漫心境;是独尊儒术后儒术又不值钱因而“援老入儒”的尴尬处境;是哲学讨论日常化的大众情境。清谈、吃药和喝酒,组成了风度中的风度。 魏晋残纸 清谈高手分五期: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同志”一词最初使用于东汉末年,可见当时的文人对著名的东汉宦祸是何等的同仇敌忾,这种传统也使魏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不文人相轻的时代。可是,政治是不甘仁慈的,建安七子的头把交椅孔融就是死于多嘴,于是正始名士转而清谈不涉及时事的老庄哲学,何晏、王弼还以“无”字对宇宙的追问开辟了本体论的哲学天地。但何晏是不该带头吃“五石散”的,越吃越精神,越精神越多嘴,随后竹林七贤接班清谈,且一齐喝酒,嵇康还独个儿坚决吃药,结果被鲁迅先生一语道破了天机:加夏侯玄在内吃药的三个都被杀,只喝酒的阮籍混过去了。 窃想,药使人死,酒使人活,无非因为药越吃越笔挺,酒越喝越摇晃,正的都得杀,歪的才留下。嵇康的白纸黑字是《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不与司马氏谈婚论嫁是因为连续醉了两个月:正的杀以示严厉,歪的留以示宽宏,司马昭的两手,不亚于曹阿瞒的两手。精通文史哲、会耕地施肥、开处方、打铁的嵇康,就这样弹完了人世间最后一曲《广陵散》。第四代清谈核心是谢安。倘若说,起初阮籍们是为了避政治而清谈,那么清谈爱好者发展到晋简文帝后,清谈反而相当于现代的文凭吃香了,成了晋人攀升的依据,著名的王导谢安就是因为清谈而成名而当官的。 当然,满肚子淝水战略的谢安是一贯抵制“清谈误国”的说法的,那些真正的清谈名士本质上是更为务实的。魏晋风度的极至,是陶渊明提出桃花源的设想。知识分子是社会上信仰最为虔诚的一群,即使政治逼迫他们放浪形骸,他们骨子里也不敢忘掉忧国,陶渊明“归去来兮”最后还是充满政治热情地留下了桃源情结。 魏晋风度其实是一种人格范式,清谈巩固其志气,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但是,流行性正是纯品格的终结,千秋而下,高谈阔论不绝,觥筹交错不止,风度却只能是魏晋的风度了。 4.简要简述魏晋风流的具体表现,急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入我裈中?’整日喝酒的刘伶很可能是魏晋时期酒量最大的人。他经常乘一鹿车,携一壶酒,使人带一锄头跟在车后,说“死便埋我”。在喝酒已然致病后,仍以祭祀为名,骗的妻子为他置办酒肉,痛饮大醉。同样爱喝酒的张翰曾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时一杯酒。”“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这样的事情在《世说新语》中是不胜枚举的,从名流到皇帝,从成人到儿童,似乎都致力于为这个世界建立一个新的标准。“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 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整个魏晋时代都是一个不合常理的时代,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曾指出:“他们差不多都是反抗旧礼教的,旧传下来的礼教,竹林名士是不承认的,即如刘伶,他们是不承认世界上从前规定的道理的。” 《世说新语》将这一类事件归类为任诞,描写的均为时人放任自我、荒诞不经的生活方式,这正是魏晋时人表达个性的途径之一。魏晋时期的人们时刻都能保有一颗自然而然的心和一种积极的自信。这样一种心态源于他们始终相信自己是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因此能够不为外物所累,不为规矩所缚,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兴起可豪饮,哀至则大哭,人生贵适意。 我即为我,这种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的发现是魏晋风流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魏晋时代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5.形容“风流”诗句有哪些1、《二十四诗品》 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图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漉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2、《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 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玉纤弹处真珠落, 流多暗湿铅华薄。 春露□朝华, 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 本为风流出。 看取薄情人, 罗衣无此痕。? 3、《渔家傲·一曲阳关情几许》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4、《蝶恋花·千叶早梅夸百媚》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千叶早梅夸百媚, 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 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 —捻年光春有味, 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 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5、《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6、《蝶恋花·千叶早梅夸百媚》 年代: 宋 作者: 晏几道 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7、《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水。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云梦南州,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8、《卜算子·蜀客到江南》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9、《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10、《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6.请翻译一句描述魏晋风骨的句子英文?OMG! Emotion keynote of the poem(s) represented lamentation and ferventness with concise and forcible words, leaving natural and fluent style(文笔), all of which contributed to make it the model praised by poems of later generations(或简称later poems). 供参 7.描写“风流”的诗句有哪些1.昔日龌齰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2.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离?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雪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汉宫春》 3.山外半规残日,云边一缕馀霞。满城飞雪散苕花。万顷溪连罨画。柳恽风流旧国,鹤龄潇洒人家。肯嗟流落在天涯。云水从今起价。——《西江月·山外半规残日》 4天上粉云如扫。放小楼清晓。.古今何处想风流,最潇洒,龙山帽。人似年华易老。且芳樽频倒。西风于我更多情,露金靥,篱边笑。——《一落索·天上粉云如扫》 5.潇洒东湖上,夜雨洗清秋。朝来尘霁,凝望千里兴悠悠。山色揉蓝深染,波影青铜新铸,□冷翠光浮。蓑笠真吾事,聊整钓鱼钩。坐中客,凌王谢,更风流。一觞一咏,豪俊谈笑气吞牛。花月连环长好,到处名园池□,遇景且遨游。试问陶元亮,底事赋归休。——《水调歌头》 6.翡翠枝头晚萼,婵娟月里飘香。春兰秋蕙作寻常。不与夭桃朋党。笑见深红浅白,从教蝶舞蜂忙。风流标致道家妆。潇洒得来别样。——《西江月·翡翠枝头晚萼》 7.潇洒小楼东,斜亚一枝梅雪。若在玉溪仙馆,更风流奇绝。花神应为护芳心,付与何人折。行客几回搔首,认暗香浮月。——《好事近·潇洒小楼东》 8.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漉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二十四诗品》 9.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10.千叶早梅夸百媚,笑面凌寒,内样妆先试。月脸冰肌香细腻,风流新称东君意。—捻年光春有味,江北江南,更有谁相比。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蝶恋花·千叶早梅夸百媚》 8.来几首形容风流的诗词我认为古代诗人以风流出名的最为经典的就是 杜牧 和 刘永 杜牧一声红颜知己无数,但是终为薄情;而柳七据说在他死的时候,当地若干名歌妓一同送行,场面甚是壮观。所以奉上柳永和杜牧的几首诗以应楼主 杜牧的有: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中秋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赤壁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紫薇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紫薇花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柳永的我就写一首 词牌是 鹤冲天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 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9.27个成语典故,看尽魏晋风流人物【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 【二童一马】指少年时代的好友。《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 《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岩万壑】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盲人瞎马】前者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 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旄。” 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次复作危语。 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 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一目故也。【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管中窥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割席分坐】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 穅,同“糠”。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 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 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 【肃然起敬】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世说新语·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 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蒹葭玉树】蒹葭,指毛曾;玉树,指夏侯玄,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后以“蒹葭玉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 亦常用作谦辞。《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 【绝妙好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蒱臼”八字。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 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 脩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绝。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 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韲臼,受辛也,於字为辞。 所谓绝妙好辞也。”【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穷。 《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道边苦李】喻庸才,无用之才。 《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青州从事】美酒的代称。 《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膈上住。 【难兄难弟】指兄弟两人才德俱佳,难分高下。《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