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雪温柔亲切的诗句

1.形容冬季温暖的诗词

1、小至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白话译文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2、负冬日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白话释文

冬季太阳升起,冬日阳光照在我房屋的南南面。

负暄闭着眼睛坐在,温暖的气息在肌肤周围。

起初似乎饮美酒,又如冬眠的动物苏醒。

外融身体舒畅,一想到没有适中。

旷然忘记在哪里,心和空一起。

3、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话译文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4、守岁

作者:李世民

朝代:唐代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白话译文

把芳殿、绮宫装扮得更加金碧辉煌来点明皇上于宫苑逢除夕。

除夕是冬春交替之际——冰雪消融,寒冷的隆冬过去了;暖气回升,和煦的春天来到了。

宫廷内外,张灯结彩,光辉灿烂;摆上供品,敬神祭祖,守岁辞旧,显得热烈而庄重。

由宫廷而至天下,推而广之.概述举国欢庆、共度良宵。

5、早冬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白话释文

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

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

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

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

2.描写冬日温暖的诗句或诗歌

冬 梅

-----------流过岁月的长河

墨绿

那年

掠过 荷叶的清凉

飘来了

紫色石榴裙的

芬芳

那年

秋分扫落的

黄叶 飘

挂月稍 映着

温柔的长发

随风而

流过岁月的长河

在冬雪厚积的

大地

已原谅了

与你

最痛心的相遇

岁月却留下

一段段 一片片

与你

一起

最快乐的

记忆

自normanli@yeah.net

3.描写雪的诗句

1、雪后的景象更是如此,银白覆满大地,天地连成一线,模糊了边界,模糊了天地,只有那一串脚印,如细碎的花,缀在地的一角,成为静谧的注释。

2、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3、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4、秋天的思念,一叶一叶地飘落,冬日的雪花,一片一片地翩跹,对你的爱,凋落又萌生,永无止境地辗转在流年

5、瞧,冬姑娘把准备了一年的礼物送给了我们。那洁白无瑕的六角片宛如一个个坠入人间的精灵。它们那轻盈娇小的身躯,再配上雪白的衣裳,好似一只只晶莹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它们以铺天盖地之势迅速笼罩了整个大地。一切都被染白了。

6、雪花很白很白,白得那么纯洁。它们把大地变得也很纯洁、很美丽。我有种这样的感觉:雪不仅仅使万物变得纯洁,也使人们的心灵变得像它一样美丽、纯洁。

4.形容亲切的诗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⑷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⑴吟:吟诵.

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本诗中指孟郊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⑸归:回来,回家.

⑹言:说

⑺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⑻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作品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诗作鉴赏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1323464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而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