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今夜无眠的诗词有哪些1、南北朝:佚名《子夜歌·夜长不得眠》 原文选段: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 白话释义: 长夜漫漫我睡不着觉,抬头看见那明月多么明亮。 模模糊糊的听到好似有人在呼唤我,我轻轻地回应着。 2、汉朝: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原文选段: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白话释义: 月光是多么的皎洁,照耀在我的床边。我心中忧愁不能睡着,起床穿好衣服独自徘徊。 3、魏晋:王粲《七哀诗》 原文选段: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白话释义: 孤独的夜晚难以入眠,穿好衣服起床弹琴,这琴也能体会到我的感情,为我发出悲伤的声音。 4、唐朝:李白 《长相思·其一》 原文选段: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白话释义: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薄霜凄凄送寒气, 竹席已觉生凉寒;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5、魏晋: 阮籍《咏怀诗》 原文选段: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白话释义: 一个清凉的夜晚,时已夜半,一个人辗转反侧,久不能眠,于是索性起来弹琴。明亮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寒气逼人,清冷的夜风徐徐吹来,撩动着我的的衣襟。 2.形容夜难眠的诗句有哪些1、《关山月》 南北朝: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译文:十五的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6362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 2、《夕次盱眙县》 唐代: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译文: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3、《长相思·云一涡》 唐代:李煜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翻译:独自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4、《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唐代:韩偓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译文:侍女翻动着梳妆匣,故意惊动她不要再睡。哪知她本就彻夜未眠,正背转身偷偷地落泪。懒得卸下发上的凤凰钗,又害羞钻进那鸳鸯锦被。不时看一眼将尽的灯烛,只见它随着烟落下灯花穗。 5、《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3.描写心碎的诗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4.表达悲伤的诗句和对联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白居易《长恨歌》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花深深。柳阴阴。 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 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陈东甫《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长相思》、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颗。 夜长人奈何。 --李煜《长相思》。 5.用一首诗形容深夜无眠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出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所著的《枫桥夜泊》。 二、原诗译文如下: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三、作者简介: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四、作品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