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镇江焦山风景的成语【成语】:水满金山 【拼音】:shuǐ mǎn jīn shān 【解释】: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同“水漫金山”。 【成语】:水漫金山 【拼音】:shuǐ màn jīn shān 【解释】:神话故事。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成语】:砥柱中流 【拼音】:dǐ zhù zhōng liú 【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2.关于焦山的古诗睢 工 神 小住袁浦日,有一河员来谒,意气轩昂,语言无忌,自言系由衡工投效,得官甚速,并述彼时有一对句云:“捷径不在终南,河水洋洋,大有佳处;补缺何须吏部,睢工衮衮,竟开便门。”且言亲在睢口工次目击合龙时,实有神助显应,众目共睹,但不知此神何名耳。 《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 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 焦山似羲之,偃卧东床袒其腹; 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 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 3.赞美镇江的诗句有《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公元1068年,熙宁元年,4月,朗月之下,王安石乘着一艘小船行在京口瓜洲的长江水上,回望过去,他的家乡就在几重山以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北固山由此扬名天下,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而使芙蓉楼天下闻名) 《题金陵津渡》 张承吉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注:张承吉在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过夜后所写) 《望鹤林寺》 李绅 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凌霞曙莹销尘。 每思载酒悲前事,欲问题诗想旧身。 自叹秋风劳物役,白头拘束一闲人。 (注:李绅回忆当初当初游南郊鹤林寺的时候,欣然命笔) 《夜归丁卯桥》 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绿桥低水滥,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亩田。 (注:许浑迁居丁卯桥后十分眷恋那里的清幽环境而写) 《焦山望松寥山》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宵。 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注:李白登焦山石壁望焦山东北两座小山(松寥山,夷山)后有感而发) 《水调歌头.多景楼》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洲。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然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陆游登北固山多景楼酒酣耳热后写下爱国诗篇) 《再跋旧拓<;瘗鹤铭>;》 龚自珍 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 欲与此铭风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 (注:龚自珍见镇江焦山瘗鹤铭,后觉得书法美 妙无比。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只能做奴仆了。) 《永王东巡歌(第六首)》 李白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言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铙碧山。 (注:李白所描绘永王水师到达镇江时候的盛况) 《题润洲金山寺》 张承吉 一宿金山顶,微茫水国分。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因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注:张承吉登金山寺后所著) 《无题》 佚名 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作墨磨。 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 (传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作,果有王者的气魄,金山焦山北固山都提到了) 4.赞美镇江的诗句有《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公元1068年,熙宁元年,4月,朗月之下,王安石乘着一艘小船行在京口瓜洲的长江水上,回望过去,他的家乡就在几重山以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北固山由此扬名天下,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而使芙蓉楼天下闻名)《题金陵津渡》张承吉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注:张承吉在镇江金陵渡(今西津古渡)过夜后所写)《望鹤林寺》李绅鹤栖峰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凌霞曙莹销尘。每思载酒悲前事,欲问题诗想旧身。 自叹秋风劳物役,白头拘束一闲人。(注:李绅回忆当初当初游南郊鹤林寺的时候,欣然命笔)《夜归丁卯桥》许浑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绿桥低水滥,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亩田。(注:许浑迁居丁卯桥后十分眷恋那里的清幽环境而写)《焦山望松寥山》李白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宵。 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注:李白登焦山石壁望焦山东北两座小山(松寥山,夷山)后有感而发)《水调歌头.多景楼》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洲。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 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 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然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注:陆游登北固山多景楼酒酣耳热后写下爱国诗篇)《再跋旧拓<瘗鹤铭>》龚自珍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 欲与此铭风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注:龚自珍见镇江焦山瘗鹤铭,后觉得书法美 妙无比。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只能做奴仆了。)《永王东巡歌(第六首)》李白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言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铙碧山。(注:李白所描绘永王水师到达镇江时候的盛况)《题润洲金山寺》张承吉一宿金山顶,微茫水国分。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因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注:张承吉登金山寺后所著)《无题》佚名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作墨磨。 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传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作,果有王者的气魄,金山焦山北固山都提到了)。 5.描写镇江焦山的作文500字焦山位于镇江东北的扬子江中,山高71米,又名樵山,狮子山,双峰山,海门山等,自东汉名士焦光隐居此山后,至今称为焦山。 它屹立于大江激流之中,"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故人称"中流抵柱"。 由于扬子江的北坍南涨,现在的焦山已接近南岸。 从镇焦路至江边,乘轮渡至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北行不足50米,即抵焦山的主建筑定慧寺。 定慧寺又名普济寺、焦山寺。 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1700余年。康熙帝南巡时,为之改名"定慧寺"。 寺内亭台楼阁掩映于绿荫丛树之中,故有"焦山山裹寺"之谚。定慧寺的山门庄严典雅,古色古香,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镇守,门楣上有"焦山定慧寺"匾额,照壁上"海不扬波"四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 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御碑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乾隆帝下江南时作的《游焦山歌》。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魄宏伟,具有明代风格。 屋顶雕龙塑凤,殿内金壁辉煌。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迦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在莲花宝座之上。 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士、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的故事。 大殿前的院中,有两棵千年古银杏,枝叶婆娑;大殿西院内有一口井,名曰"东泠泉",相传为焦光取水炼丹之处,故亦称"炼丹井"。 由定慧寺东的观澜阁往北,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焦山碑林宝墨轩,这是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 轩内珍藏着460 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其中最璀璨夺目的无价之宝是《瘗鹤铭》,被誉为碑中之王,历代书法家称之为"大字之祖"、"书家冠冕"。 宝墨轩之东不远处是古炮台遗址。炮台呈马蹄形排列,面对大江。 它是我国人民抗英反帝斗争的重要遗迹。 从古炮台北登山西上,就到了焦山东麓的绝顶吸江楼。 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所以又叫四面佛亭。此亭八角形,两层,水泥仿木结构,有梯可盘旋而上。 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在吸江楼之西不远的绿竹幽林中,掩映着一座四合庭院,门额写着"郑板桥读书处",又叫别峰庵。 郑板桥曾在此读过书,因而名闻遐迩。由此向西,经百寿亭婉蜒南下,就到了焦光三拒御诏不肯出仕的三诏洞。 洞内有焦光的塑像。自三诏洞往东南可至壮观亭;往南可到摩崖石刻,这里的崖壁间遍布历代名家的诗词题刻,上至六朝,下到明清;正、草、隶、篆无不具备。 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陆游和米芾的真迹尤为珍贵。 由摩崖石刻向东可至华严阁。此阁二层,北倚石壁,南临大江,东近定慧寺。 焦山的"华严月色",诗意最浓。 镇江三山,历来为游客所钟情,然而,除此之外,城南山林中的招隐寺、读书台,增华阁、竹林寺,以及鹤林寺、莲花洞等,亦不失为寻幽探胜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