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喜讯”的诗句有哪些形容“喜讯”的诗句如下: 1.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 唐·白居易《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兼戏呈梦得》 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欲罢时。 芣苢春来盈女手,梧桐老去长孙枝。 庆传媒氏燕先贺,喜报谈家乌预知。 明日贫翁具鸡黍,应须酬赛引雏诗。 3. 宋·陆游《石洞饷酒》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 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 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螫仍斫雪。 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 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 陶然酣卧听松声,媿尔公卿足忧责。 4. 唐·郎士元《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春半梁山正落花,台衡受律向天涯。 南去猿声傍双节,西来江色绕千家。 风吹画角孤城晓,林映蛾眉片月斜。 已见庙谟能喻蜀,新文更喜报金华。 5. 宋·韩元吉《次韵赵任卿至北苑二首》 好雨惊连夜,疏种喜报晨。 池心春涨绿,花面晓妆匀。 野渡经年别,官茶几焙新。 风光为传语,何事曲江滨。 赏析 这些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2.表达“喜讯传来”的古诗词有哪些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白话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二、《闻洮西捷报》 宋·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 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 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白话译文: 我们大汉的将士们都是身高过丈,都像是天子的高头大马一样;我们征讨西夏的战书才发布,我们很快就收到了前方传来的捷报;天子看完后就好像身历其境看到战士们在修筑城墙一样,谈笑之间就把西夏灭掉;我没有看到皇上的龙颜大悦,但是我看到了国家沉浸在欢乐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自唐代·杜甫 《闻洮西捷报》出自宋代·苏轼 扩展资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写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关于喜报的诗句1、喜报谈家乌预知 唐 白居易 《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兼戏呈梦得》 2、新文更喜报金华 唐 郎士元 《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 3、更喜报、三边晏静 宋 陈允平 《宝鼎见/宝鼎现》 4、喜报乡里闾 唐 孟郊 《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5、今朝鹊喜报远饷 宋 陆游 《石洞饷酒》 6、声声喜报鹊温柔 宋 朱淑真 《得家嫂书》 7、破寒有喜报晨鸦 宋 陈元晋 《和邓帅参追和东坡雪韵》 8、喜报无乾鹊 宋 陈著 《次前韵与舅氏竺九成求芋》 9、喜报梁州复故疆 宋 程公许 《子春再红避暑和樊子思韵》 10、喜报三京复 宋 戴复古 《所闻》 11、捷书喜报收河山 宋 杜思恭 《忆东山》 12、疏种喜报晨 宋 韩元吉 《次韵赵任卿至北苑二首》 13、鹊噪梅梢喜报晴 宋 洪咨夔 《侄寿叔祖》 14、喜报纡芳轸 宋 姜特立 《自和》 15、频占鹊喜报新晴 宋 刘学箕 《雪坡以雨阻山行有诗用以次韵》 16、应将喜报主人知 宋 欧阳修 《野鹊》 17、羊昙喜报谢安来 宋 强至 《程舅夜见过》 18、频占鹊喜报新晴 宋 施枢 《雪坡以雨阻山行有诗因亦次韵》 19、年来喜报残金灭 宋 释行海 《丁朱》 20、休头书喜报平安 宋 孙应时 《又答韵》 21、喜报平安今有书 宋 王炎 《得昭叔弟书》 22、喜报今朝纪绂麟 宋 翁溪园 《寿刘上舍将仕》 23、晓来喜报檐前鹊 宋 杨公远 《次程国舍》 24、屋角春声喜报晴 宋 张镃 《谢人送白山茶花二首》 25、书来剩喜报平安 宋 赵蕃 《刘伯山书来云有施主为造一亭刘子澄名曰竹溪》 26、虽知无喜报 明 刘基 《旅夜(二首)》 27、喜报曾闻是鹊传 明 邵宝 《鸟声》 28、喜报幽田知 明 王履 《入夜闻声疑风雨大作不敢睡》 29、天寒喜报王师转 明 吴宽 《渡沙河》 30、开春七日得喜报 元 杨维桢 《新春喜事》 4.形容从天而降的惊喜的诗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5.描写“悲喜交加”的诗句有哪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1.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2.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3. 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4. 涕:眼泪。 5. 却看:回头看。 6. 妻子:妻子和孩子。 7. 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8.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9.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10. 放歌:放声高歌。 11. 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12.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13. 作伴:与妻儿一同。 14.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15. 便:就的意思。 16. 襄阳:今属湖北。 17.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6.形容惊喜的古诗词1、江夏赠韦南陵冰 唐代: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译文 胡人骄矜战马惊奔沙尘隆起,时局艰险石勒般的胡雏饮马京师之水。 您为远赴张掖近酒泉,我被流放来到三巴路程九千里。 颁诏大赦法令宽松如同天地再新,流放夜郎的迁谪之人携带一身寒霜归还。 怀忆西方的老朋友不可相见,东风把我的梦儿带到长安与你相会。 哪里想到在此地忽然相遇,惊喜之间又茫然如堕烟雾。 筵席上玉箫金管喧响四下,心情苦涩难以用七言长句淋漓抒发。 昨日里绣衣侍御绿褥频倾,我却有如得病桃李竟然无言无语。 昔日天子恩赐大宛马逍遥迈行,如今骑劣马步履艰难奔走侯门。 幸赖相遇南平太守李之遥心胸豁达,再加上夫子您陈述高论清谈。 有如青山顶上拨开万里云雾,眺望炙朗青天解除烦闷。 人闷最终还是心闷,苦辛依旧长是苦辛。 愁肠袭来饮酒二千石,渴望死灰复燃严寒中重生阳春。 仿效山公酒醉仍能骑马出行,这也是主人与大家的一番风流。 头陀寺的云月烟空带有一股僧气,如此山水哪能称人心意? 要不然鸣筑击鼓相戏沧凉清流,呼唤江南女儿鼓棹讴歌。 我将为您捶碎这黄鹤高楼,您也为我翻倒那鹦鹉之洲。 三国时赤壁争雄有如梦中之事,还是边歌边舞宽却离别的忧愁。 2、浣溪沙·雪颔霜髯不自惊 宋代:苏轼 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翦彩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赪。 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卿。 译文 伽花颜色绚丽甚是罕见,不由得让人爱上这初春时节。所以特作词两首,寄给袁公济 虽已是两鬓斑白心中却是未曾服老,仍像是最青春年少的少年,美酒未醉已经羞愧的红了脸。不要在年老的时候才感叹时光流逝,且把张丈殷兄叫上一起同行游玩观赏。看到有人归去就想到了你。 3、喜晴 宋代: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译文 窗户之间的梅子熟了之后落了下来,墙下的竹笋长成了竹林。雨不断地下,晴下来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夏天都很晚了。 4、喜韩少府见访 唐代:胡令能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译文 突然听到梅福前来造访(寒舍),(我)笑着穿上荷衣走出草堂,村里的小孩很少见过官员的车马(那浩荡的气势),都慌忙跑到芦苇荡的深处躲藏。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