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假的仁义道德诗句

1.满口仁义道德,后面句是什么

后半句是“一肚子男盗女娼。”该句出自韩非子的《说难》,原句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意思是:表面看上去是大好人,但是内心邪恶,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常用来形容虚伪的人。跟披着羊皮的狼意思差不多。

《说难》,作者韩非子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即主君)的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

其指出为了游说的成功,一要研究人主对于宣传游说的种种逆反心理,二要注意仰承人主的爱憎厚薄,三是断不可撄人主的“逆鳞”。

扩展资料

1、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2、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3、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韩非

2.形容一个人虚伪,假的诗句

1、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2、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代解缙《对联》

译文:长在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嘴尖皮厚,中间是空的,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译文: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4、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唐代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

译文:纵然口头上暂时承诺了什么,实际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样冷漠。

5、塑佛塑形难塑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近代·萧梦霞《集俗语》

译文:塑造佛像塑造模型难以塑造其中的骨头,了解一个人看到他的脸却不知道他的心。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译文: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3.假仁假义 成语 谚语

假仁假义

成语拼音:jiǎ rén jiǎ yì

成语简拼:jrjy

成语注音:ㄐㄧㄚˇ ㄖㄣˊ ㄐㄧㄚˇ ㄧˋ

成语释义: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历代一·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

近义词:虚情假义

反义词:肝胆相照、坦诚相待

同韵词:同符合契、室徒四壁、冰炭不同器、繁华胜地、骈肩累迹、冷窗冻壁、轻身下气、五经扫地、违害就利、立锥之地。

谜语:狐狸与鸡交朋友

歇后语:木偶流眼泪

4.形容虚伪的成语

阳奉阴违、假仁假义、口蜜腹剑、笑里藏刀、两面三刀

一、阳奉阴违

白话释义:表面上遵从,暗地里不执行。

朝代:清

作者:李宝嘉

出处:《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以后不准再到秦淮河吃酒住夜;倘若阳奉阴违;定行参办不贷。”

二、假仁假义

白话释义:虚假的仁义道德。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朱子全书·历代一·唐》:“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翻译:唐太宗用虚假的仁义道德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三、口蜜腹剑

白话释义:比喻嘴甜心毒,狡猾阴险。

朝代:北宋

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翻译:世人都说李林甫嘴甜心毒,狡猾阴险

四、笑里藏刀

白话释义: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心里阴险毒辣。

朝代:元

作者:孟汉卿

出处:《魔合罗》第二折:谁承望笑里藏刀,眼见的丧荒郊。

翻译:谁能想到他对人表面温和,心里阴险毒辣。眼看着要丧命在这荒郊野外。

五、两面三刀

白话释义: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朝代:元

作者:李行道

出处:《灰阑记》二折:“岂知他有两派手法。”

翻译:哪里知道他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5.含假字的词语

假公营私

借公家的名义或力量谋取私人的利益

假虎张威

犹言狐假虎威

假力於人

凭借他人的力量

假眉三道

方言。装模作样

假门假氏

见“假门假事”

假门假事

亦作“假门假氏”。犹言假心假意

假名托姓

冒充别人姓名

假人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假仁假义

①虚假的仁义道德。②伪装仁慈善良

假途灭虢

《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在灭虢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后以“假途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

假戏真做

①谓戏演得逼真。②泛指把假的事情当作真事来做

假誉驰声

6.关于仁义的诗句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

赵岐注:“有仁认之道,可以为名。以利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以全家,泯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赐萧瑀》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礼记·礼器》:“君子之於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

《香囊记·庆寿》:“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

明 陈子龙 《送默公师应试燕都》诗:“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诚愫。”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