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蘑菇”的词语有哪些有香滑可口 、肥厚、华盖朵朵等。 读音: 蘑菇(mó gu)。 释义: 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 诗句: 1、雨前无物撩眼界,雨里道边出奇怪。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 2、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土膏松暖都渗入,蒸出蕈花团戢戢。 3、佳蕈出何许,南山白云根。畦丁入云采,遍以脱叶翻。 4、幸从腐木出,敢被齿牙和。真有山林味,难教世俗知。 2.赞美“蘑菇”的诗句有哪些1,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 出自宋代杨万里《蕈子》,意思是:如鹅掌令人惊讶,味道如蜜般浓醇,光滑好像蘘荷没有一点涩味。2,老楮忽生黄耳菌,故人兼致白芽姜。 出自宋代苏轼《与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意思是:忽然发现树上长了一些黄耳菌,于是俩人拔起筷子美美地吃起了一顿蘑菇大餐。3,桑鹅楮鸡皆不及,嫫姑天花当拱揖。 出自明代史迁的《《菌子诗追和杨廷秀韵》》,意思是:桑耳与楮树菌都比不上它,蘑菇是天生的应该拱手作揖的花。4,甘餐自当肉,石鼎香漠漠。 出自宋代方岳的《采菌》,意思是:可以当成美味的肉享用餐食,在石鼎处默默地散发出香味。5,惊雷菌子出万钉,白鹅截掌鳖解甲。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次韵子瞻春菜》,意思是:平地的突然好多菌子接二连三的出现,白鹅的鹅掌以及鳖也可以放弃了。 3.有没有关于蘑菇的成语诗词冒险岛ONLINE 蘑菇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轻英俊的藏族青年,为了建设家园,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开垦着一片又一片荒山。 话说有一天,小伙正顶着金灿灿的骄阳挥锄拓荒。突然天边飘来一朵彩云,蘑菇仙子驾云漫游黄龙,经过这里。小伙子大汗淋漓,汗珠映着太阳的光辉,顺着光溜溜的脊背滚滚而下,淌成一条条小溪。一见云头遮住烈日,欣喜地抬头观望。寂寞的仙女那一向孤芳自赏的芳心,被小伙子健壮的体魄勾勒出的男子汉粗犷的线条和凝望她时那富有魅力的眼神所打动。身不由已缓缓飘落下来,在林间、在草地舒展广袖,翩翩起舞,以博得小伙的爱恋。小伙身边,犹如晨雾般的舞袖,拂来沁人的轻风,凉风习习,荡人心魄。仙女的异香,使劳顿的青年沉醉痴迷。小伙子不由自主地朝蹁跹舞来的仙女走了过去。两人即将拥抱的当儿,忽然天公作梗,狂风呼啸,骤雨倾盆,无情地卷走了频频呼叫的仙女。 仙女不见了,雨也停了,风也止了,然而在仙女起舞的地方和舞袖轻拂的树上出现了一朵朵千姿百态的蘑菇,这就是蘑菇仙子初恋的馈赠。 4.形容“蘑菇”的成语是什么五颜六色,千奇百怪,垂涎欲滴,脍炙人口,八珍玉食 1. 五颜六色: 读音:【wǔ yán liù sè】 释义: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 用法:作谓语、定语。 2. 千奇百怪: 读音:【qiān qí bǎi guài】 释义:十分的奇怪,形容各种各样奇怪的事物。 出处:出自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3. 垂涎欲滴: 读音:【chuí xián yù dī 】 释义:意思是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形容非常馋想吃的样子,也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 出处:成语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用作谓语、定语、补语。 4. 脍炙人口: 读音:【kuài zhì rén kǒu】 释义:脍,切细切薄的肉、鱼;炙,烤熟的肉。意为美味人人喜欢吃,借以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受到众人的称赞和传诵。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5. 八珍玉食: 读音:【bā zhēn yù shí】 释义:泛指精美的食品。 出处:。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5.俗称“蘑菇”的词语是什么蘑菇(学名:Agaricus campestris)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器官,子实体是繁殖器官。 蘑菇与植物不同,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蘑菇不能。蘑菇属于真菌,又可以分为大型真菌、小型真菌(包括附生真菌)。 蘑菇具有多达36000个种类,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菌丝为多细胞,有横隔,借顶端生长而伸长,白色、细长,绵毛状,逐渐成丝状。 菌丝互相缀合形成密集的群体,称为菌丝体。菌丝体腐生后,浓褐色的培养料变成淡褐色。 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菌褶、菌环、假菌根等部分组成。 毒蘑菇会对人健康造成危害,严重者危及生命。 6.形容美食的诗句及成语或者词语,越多越好^"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三牲五鼎 词义: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词音: sān shēng wǔ dǐng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成语典故: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成语出处: 《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例句: “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 āi lí zhēng shí 成语典故: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八珍玉食 bā zhēn yù shí 成语典故: 泛指精美的肴馔。 伴食宰相 bàn shí zǎi xiàng 成语典故: 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成语出处: 《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饱食暖衣 bǎo shí nuǎn yī 成语典故: 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酒足饭饱 jiǔ zú fàn bǎo 成语典故: 酒已尽量,饭也吃饱。形容吃饱喝足。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俺这里安排一席好酒……,我着他酒醉抉饭饱,走不动。” 饱食终日 bǎo shí zhōng rì 成语典故: 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例句: 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津津有味 朝齑暮盐 囫囵吞枣 大快朵颐 香飘四溢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侈衣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