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醉半醒半浮生全诗全诗如下: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出自:清朝纳兰性德 《画堂春》 译文 : 明明是共度一生一世的两个人,命运却偏偏安排他们两地相隔,不能在一起。相思相望,而又不能相亲相爱,那么这春天又是为谁而来的呢? 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如果能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双双团聚,日子再贫苦也心甘情愿。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 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扩展资料: 《画堂春》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与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表妹被康熙帝纳为妃子,两人生生分离,其痛难抑,织女牛郎仙凡相恋,尚且能每年相会一次,而纳兰性德对心上人的爱恋,却只能通过此词来遥寄,此词亦被解作悼亡之作。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2.类似于“半睡半醒”的词语有哪些类似于“半睡半醒”的词语有: 1. 不慌不忙 2. 不卑不亢 3. 不即不离 4. 半信半疑 5. 不骄不躁 (1)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 ] 释义: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出自: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2)不卑不亢[ bù bēi bù kàng ] 释义: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自: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3)不即不离[ bù jí bù lí ] 释义: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 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出自:唐·罽宾《圆觉经》卷上:“不即不离,无缚无脱” (4)半信半疑[ bàn xìn bàn yí ] 释义: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自: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5)不骄不躁[ bù jiāo bù zào ] 释义: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出处不详 3.形容很困,想睡觉的诗句1《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代: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翻译: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 2《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 酒困路长惟欲睡。 翻译: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3《水调歌头·中秋》宋代:米芾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翻译:喝醉困乏了就靠着枕头临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4《南歌子·寓意》宋代:苏轼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 翻译:早上从酒中醒来,却还感到疲困,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来做个美梦。 5《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宋代:赵令畤 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翻译:残酒未醒又满新酒,使我更加慵懒倦困。 6《薄幸·淡妆多态》宋代:贺铸 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翻译:我无精打采地昏昏愁眠,醒来时花梢还照着高高的日影。 7、《题鹤林寺僧舍》唐代: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翻译: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 8、《三忆》唐代:韩偓 忆眠时,春梦困腾腾。展转不能起,玉钗垂枕棱。 翻译:睡醒后觉得反应慢腾腾的,怎么也不想起来,发钗松散的在枕巾之上。 9、《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宋代:苏轼 困眠得就纸帐暖,饱食未厌山蔬甘。 翻译:困眠时纸帐中十分温暖,饱食从来没嫌弃山中菜蔬味道不甘。 10、《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宋代:欧阳修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翻译: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4.形容午睡的诗词1、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出自:宋·苏舜钦《夏意》。 译文: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2、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出自:宋·陆游《幽居初夏》。 译文: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3、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出自: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4、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出自:宋·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译文:纸围屏风石作枕头,卧在竹床多么清凉,久举书卷手已疲累,抛书一旁渐入悠长梦乡。醒来后不觉独自微笑,把世事细细思量,忽听几声清亮的渔笛回旋在沧浪水上。 5、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枝畔,红杏梢头。 出自:宋·朱淑真《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译文:午睡醒来,听到莺儿美妙的鸣叫声,却又唤起了我的春愁,这莺儿却在哪里呢?是在绿杨影里,是在海棠亭畔,还是在红杏梢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