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鲁迅的句子先说说鲁迅的优点: 一、鲁迅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 鲁迅的勤奋,我想不用我细说大家都是很明白的。在鲁迅的散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鲁迅讲过关于上学迟到的故事,后来他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当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鲁迅写作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为了工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点燃一支烟便又来了工作激情。 二、鲁迅是一个性格非常刚强的人 小时候的鲁迅就十分的要强,事事总想走在别人的前面。鲁迅成年后,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刚强,从他的文章中,从他面对敌人的迫害不惧怕中,从他与批评他的人的针锋相对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在鲁迅病重期间,他写个一篇关于自己身后事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说,“让他们记恨去,我一个都不原谅!”这句话就是鲁迅刚强性格的绝好体现。 三、鲁迅是一个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 鲁迅的一生是处在乱世中的一生,国家的动荡,民族的败落。深深的影响着鲁迅。为了追寻人生的价值,鲁迅到日本去留学,民族的耻辱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决定弃医从文,也许是上天注定,也许是性格使然。从文的鲁迅找到了改变人们灵魂的武器,也使自己的才华和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弃医从文,鲁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他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阿Q正传》还是《祝福》、还是《伤逝》无不充满了对普通劳苦大众的爱与关怀。 试问,如果一个写作者,心中没有爱与关怀,没有对劳苦大众的一种赤诚的心。又怎么能够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呢? 四、鲁迅是一个寂寞的、孤独的、哀伤的、富有才情的文人 鲁迅的故乡是在绍兴,自古以来,绍兴就是出文人才子的地方。可能是和江南的环境有关系吧。 这里的文人多情敏感、才思敏捷。鲁迅在绍兴鲁镇,那里的文化气息也十分的浓厚。鲁迅从小就在这里生活,自然耳濡目染,身上的文人气质不招自来。 在鲁迅的《故乡》中,我能时时刻刻感受到一个失意忧伤的文人的存在。作者说要找一种全新的生活,要走一条没有路的路。这是多么忧伤的希冀啊! 鲁迅的寂寞、孤独、哀伤、在他的散文、杂文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五、鲁迅是一个甘于清贫、不贪图荣华富贵的有气节的人 纵观鲁迅的一生,是孤独寂寞的一生。鲁迅的辉煌从1919年算起,到1936年去世总共就十几年的时间。 鲁迅的大半生是在漂泊、孤独中渡过的。另外,鲁迅的婚姻也不是很幸福。有时候他就是一个苦行僧,肉体在精神的支配下默默的服着苦役。 鲁迅在物质生活上实在没法与胡适相比。其实,鲁迅并不是没有享受荣华富贵的能力。只是,鲁迅是一个精神独立的文人。不愿为了荣华富贵向人卑躬屈膝。这一点,鲁迅就像陶渊明。中国古代文人的气节在鲁迅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上面,我们说了鲁迅的许多优点,当然人无完人,鲁迅也有一定的缺点:一是鲁迅的性格过于刚烈,心肠较硬。二是鲁迅过于敏感、常常为了一些琐碎的事情而小题大做。 对于鲁迅的缺点,笔者只是举出了一二,也许鲁迅还有其他的缺点,限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只能举这么多了。 总而言之,鲁迅的优点是多于缺点的,而且,最让笔者敬佩鲁迅的是他有一颗永远和劳苦大众在一起的赤子之心。他的一生付出的多,索取的少,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也是他不朽崇高的地方。 然后是鲁迅先生长什么样: 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实际上,伟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然后是长相。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杉;隶体“一”字似的胡须;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 2.赞美胡适的诗除“胡适博士”外,胡适还有一个著名的头衔——“我的朋友胡适之”,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交际之广和人缘之好。 当然,交友遍天下的胡适,酒局肯定也少不了,对此有梁实秋的文字为证:“胡先生交友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需开伙。”徐志摩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1931年1月,胡适由上海赴北京途经青岛,应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的好友杨振声、梁实秋之邀到校演讲。 青大前身即省立山东大学,为齐鲁之邦最高学府,胡适于是就地取材,以《文化史上的山东》为题讲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话,博得了阵阵掌声。晚上青岛大学设宴庆祝,青大著名的“酒中八仙”悉数出席作陪。 此“八仙”乃杨振声、梁实秋、赵太侔、闻一多、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等七位教授和著名新月女诗人方令孺,他们经常聚集一堂开怀畅饮,几乎是“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坛,一夕而罄”。他们不但在青岛狂喝滥饮,而且还远征济南、北京、南京等地,并口吐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 因唐时李白、贺知章等八位文人学士被人称为“酒中八仙”,他们便自称“新八仙”。酒桌上胡适一见是此八人作陪,马上便被这“八仙过海的盛况”吓住了。 他知道恐怕在劫难逃,便急中生智,赶快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刻有“戒酒”二字的大金戒指给大家传观,以示免战。原来胡太太为了夫君的身体,特地送他这只“戒酒”戒指,带在身上以备急用。 意兴正浓的“八仙”见胡适兵马未动便高悬免战牌,不免扫兴,宴席只好草草收场。 3.赞美胡适的诗除“胡适博士”外,胡适还有一个著名的头衔——“我的朋友胡适之”,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交际之广和人缘之好。当然,交友遍天下的胡适,酒局肯定也少不了,对此有梁实秋的文字为证:“胡先生交友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需开伙。”徐志摩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 1931年1月,胡适由上海赴北京途经青岛,应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的好友杨振声、梁实秋之邀到校演讲。青大前身即省立山东大学,为齐鲁之邦最高学府,胡适于是就地取材,以《文化史上的山东》为题讲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话,博得了阵阵掌声。 晚上青岛大学设宴庆祝,青大著名的“酒中八仙”悉数出席作陪。此“八仙”乃杨振声、梁实秋、赵太侔、闻一多、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等七位教授和著名新月女诗人方令孺,他们经常聚集一堂开怀畅饮,几乎是“三日一小饮,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坛,一夕而罄”。他们不但在青岛狂喝滥饮,而且还远征济南、北京、南京等地,并口吐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因唐时李白、贺知章等八位文人学士被人称为“酒中八仙”,他们便自称“新八仙”。 酒桌上胡适一见是此八人作陪,马上便被这“八仙过海的盛况”吓住了。他知道恐怕在劫难逃,便急中生智,赶快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刻有“戒酒”二字的大金戒指给大家传观,以示免战。原来胡太太为了夫君的身体,特地送他这只“戒酒”戒指,带在身上以备急用。意兴正浓的“八仙”见胡适兵马未动便高悬免战牌,不免扫兴,宴席只好草草收场。 4.一面 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鲁迅之相貌:这张脸有点不买账,有点无所谓,有点酷,有点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基本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这样!”他长得非常像他自己,非常的五四,非常的中国,又非常的摩登,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配他的,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 脸:黄里带白,很瘦很瘦。 头发:寸把长,直竖着。 长衫:牙黄色,羽纱做的。 胡须:隶书“一”字形 个性:正直、严肃、倔强 提到他的衣着,我们老看这样的一段叙述 由于不修边幅,不讲究衣着,鲁迅常常被人误认为做苦力的下等人。据许广平回忆,他到医院给朋友当翻译,医院里的人就当他是吃翻译饭的;到印刷所去接洽印件,就被当作跑街的伙计。 一本关于鲁迅和胡适的著作,其中谈到了许广平初次见到鲁迅时的情景。书中写到: “首先惹人注意的便是他那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的竖立着,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一向以为这句话有点夸大,看到了这,也就恍然大悟了。褪色的暗绿夹袍,褪色的黑马褂,差不多打成一片。手弯上,衣身上的许多补钉,则炫着异样的新鲜色彩,好似特制的花纹。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钉。” 5.胡适哪首诗最好梦与诗 胡适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但是做不成鲁迅,也做不成胡适,是不是我们就不再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以为离他们很近的时候,实则是我们远离他们的时候,因为我们失去了他们两个人最基本的精神――独立与自由的精神。从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出他追求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