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趵突泉的诗句对联

1.吟诵趵突泉的诗句

重游趵突泉

文/蓟门居士

清平乐

《重游趵突泉》

莲花出濑,

触目思澎湃。

三股并发三千载,

平地玉壶还在。

古曰泉水激湍,

今云奔荡回旋。

我道趵突胜涌,

飞涛勿忘思源。

注释:

①趵突泉乃泉城“七十二名泉”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泉”,据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溯至商代,迄今3500余年。

②趵突泉三窟并发,浪花四溅,好似水中绽放的三朵巨莲。

③明山东巡抚陈风梧曾有咏趵突泉诗句“一镜天光澹欲无,忽惊平地涌玉壶”。

④《趵突泉志》载:“康熙甲子十月初八日驾抵济南,…… 先幸趵突泉,御观澜亭,命内侍卫以银碗汲泉水饮之,饮毕书‘激湍’二字”。

⑤当代诗人柳亚子先生曾诗颂趵突泉“水下由来性沛然,奔流激荡一回旋”。

2.【赞美济南的诗句对联要比较全的

《趵突泉诗》(元)赵孟頫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趵突泉》(宋)曾巩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登千佛山寺》 (明)边贡 窈窈寺门敞,苍苍山径微.风轻不落帽,云近忽凝衣.《泛湖次暮春佛寺韵》 (明)边贡 湖上扁舟寺里登,水云如浪白层层.横桥积雨斜仍断,卧石临溪净可凭. 《观珍珠泉》(清)爱·玄烨 一泓清浅漾珠圆,细浪潆洄小荇牵.偶与诸臣闲倚槛,堪同渔藻入诗篇. 《济南二首》(清) 顾炎武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济南杂诗》 (金)元好问 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 《鹊山亭》(宋) 曾 巩 大亭孤起压城颠,屋角峨峨插紫烟.泺水飞绡束野岸,鹊山溪黛入晴天. 《题珍珠泉》 (清)爱·弘历 济南名泉多,岳阴水新潴.其中敦巨擘,趵突与珍珠.《咏趵突泉》(明) 胡缵宗 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云含雪浪频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 《游历下亭》(清) 黄景仁 城外青山城里湖,七桥风月一亭孤.秋云拂镜荒蒲芡,水气销烟冷画图.《珍珠泉》 (清)蒲松龄 稷下湖山冠齐鲁,官寮胜地有佳名.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 《白云湖夜泛》(明)李开先 夹岸人烟水四围,苏堤景物亦依稀.中流击楫鼋鼍出,树底鸣榔鸟雀飞.《北渚亭》 (宋)苏辙 西湖已过百花汀,未厌相携上古城.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登汇波楼》(元)张养浩 何处登临思不穷?城楼高倚半天风.鸟飞云锦千层外,人在丹青万幅中. 《陪段侍御登灵岩绝顶》(明) 王世贞 径折全疑尽,峰回陡自开.苍然万山色,忽拥岱宗来. 《五龙潭七十三泉》(清)郝植恭 潭西精舍听泉声,七十三泉新得名.润物始知流泽远,出门无失在山青.《北珍珠泉》(明)晏 譬 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登历下古城》(唐)杜甫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明.迹籍台观旧,气冥海岳深.《赋得秋柳》(清)顾炎武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华不注》(清)黄景仁 卓地青莲忽千仞,虎牙森立羊肠纡.更无山附始知峻,尚许客登何患孤! 《灵岩寺》 (宋)苏辙 青山何重重,行进士囊底.岩高曰气薄,秀色如新洗. 《客有询济南风景者》(清)王苹 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雨半含.七十二泉春涨暖,可怜只说似江南.《千佛山》(清)翁方纲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登临记晚秋,几案与云平.《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宋)王安石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一路紫苔通东窕,千岩青霭落潺丢. 《昔我游齐都》(唐)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入芙蓉.。

3.趵突泉的介绍

趵突泉位于位于济南市区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

今日之趵突泉正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成为“游济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誉。该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象征与标志,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名称来历】 2002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长达3543年。

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 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

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

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 “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

不仅以“趵突”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喷腾不息之势;同时又以“趵突”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可谓绝妙绝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

”金代诗人元好问描绘为“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著名画家、诗人赵孟頫在《趵突泉》诗中赞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喻之为“万斛珠玑尽倒飞”,清朝刘鹗《老残游记》载:“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最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冬夏如一”。 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则认为趵突泉是“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

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基本介绍】 趵突泉名列济南众泉之冠,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中心区趵突泉公园内,趵突泉公园始建于1956年,其名胜古迹,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具有南北方园林艺术特点的最有代表性的山水园林。

趵突泉是公园内的主景,泉池东西长30公尺,南北宽20公尺,泉分三股涌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块砌石,环以扶栏,可凭栏俯视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

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 其中漱玉泉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关,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边,因有文集《漱玉集》而得名,现在泉北的李清照纪念堂正是为纪念这位著名的词人而修建的。

值得一提的是趵突泉公园的南大门,布置得富丽堂皇、雍容华贵,大门上的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笔,有人誉为中国园林“第一门”,一点也不为过。 如今趵突泉泉北有宋代建筑“泺源堂”(现为清代重建),堂厅两旁楹柱上悬挂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对联;西南有明代建筑“观澜亭”,亭前水中矗立的石碑,上书“趵突泉”三字,为明代书法家胡缵宗所写,池东为“来鹤桥”,桥南端耸立一古色古香的木牌楼,横额上有“洞天福地”、“蓬山旧迹”字样。

趵突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其最大涌量达到24万立方米/日,出露标高可达26。49米。

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含菌量极低,经化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可以直接饮用。"趵突腾空"为明清时济南八景之首。

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 ,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当地人称之为“云蒸雾润”。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 ,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景致极佳。

泉池中放养金鱼,大者长逾三尺。泉东侧隔来鹤桥有望鹤亭茶社,专为游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泉的形成】 济南以“泉城”而闻名,泉水之多可算是全国之最了。 平均每秒就有4立方米的泉水涌出来。

比较著名的泉就有四个: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趵突泉等,仅趵突泉每天就涌出7万立方米的泉水。 为什么济南的泉水这么多呢?这主要与济南的地形结构有关系。

它的南面是一片山区,是山东有名的千佛山;北面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 这里的山区是由石灰岩组成的,而平原的泥土底下也隐藏着岩浆岩。

山区的石灰岩大约是在4亿年前形成的,其质地比较纯,它以大约30 ℃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石灰岩本身不很紧密,有空隙、裂隙和洞穴,能储存和输送地下水。

地下顺着石灰岩层的倾斜,大量地流向济南。 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

在平原下的岩浆岩,它的组织很紧密。所以地下水流到这里后碰到岩浆岩的阻挡就。

4.关于济南千佛山的对联

济南三大名胜著名对联欣赏

<<;千佛山>>; 暮鼓晨中.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济南清未秀才杨兆庆书)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天津静闲斋杨*庭书)

据<<;水经注>>;记载:"千佛山,又称历山." 相传,古代禹.舜曾在山下开荒种田.所以又称为禹登山.舜耕山(现在山下有一个五星级宾馆,叫舜耕山庄)

齐烟九点坊:牌坊名借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因为济南一带,古代称齐州.城北有九座秀山(卧牛山.华不住山.鹊山.凤凰山.标山.药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

<<;趵突泉>>; 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声震大明湖

(元代文学家.书法家赵孟兆的诗句)

趵突泉有关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古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商代,长达3500多年.

清代康熙皇帝南游时,曾观赏了趵突泉,兴奋之余题了"激湍"两个大字,并封为"天下第一泉".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居就是在园内漱玉泉边,因此有文集<<;漱玉集>>

<<;大明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代学使刘凤浩的诗句)

清代嘉庆年间(1804年) 山东巡抚铁保在大明湖设宴款待学使刘凤浩(山西萍乡人) 刘学使既景赋成一幅对联,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后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诗人杜甫经过济南,北海太守书法家李邕在湖中历下亭设宴款待他,杜甫既席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 其中下面这两句传为千古名言: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5.赞美济南的诗句 对联 要比较全的,很

《济南杂诗》 (金)元好问

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

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

《济南杂诗》十首之九

荷叶荷花烂漫秋,鹭鸶飞近钓鱼舟。

北城佳处经行遍,留着南山更一游。

《济南杂诗》十首之十

看山看水自由身,著处题诗发兴新。

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长作济南人。

《济南杂诗》

华山真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

六月行人汗如雨,西城桥下见游鱼。

《早春》(大名湖)

溪上春无赖,清晨坐水亭。

草芽随意绿,柳眼向人青。

《济南二首》(清) 顾炎武

落日天边见二峰,平临湖上出芙蓉。

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

《千佛山》(清)翁方纲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

登临记晚秋,几案与云平

6.描写趵突泉的诗句

1、《趵突泉》明代:汪广洋 原文: 济南泉有七十二,趵突泉当第一流。

山谷幽深开虎穴,水心明白现鳌头。 译文:济南有七十二个泉口,排第一位当属趵突泉。

趵突泉坐落在山谷幽深的地方,在水心清楚可以看见鳌头。 2、《纪游》清代:李玖 原文: 萍踪游览此追陪,故国他乡孰胜哉。

趵突泉从平地起,濯缨水自半山来。 译文:行踪不定的游览到此追随,远离家乡的的景色哪里才是名胜。

济南趵突泉从地而起,从半山而来洗涤着如带子般的泉水。 3、《趵突泉诗》元代:赵孟頫 原文: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译文:泺水发源于济南城中心的趵突泉,平地涌出白色的泉水。

谷虚日久害怕元气泄漏,在天旱时也不会干涸。 4、《再题趵突泉》 清代:弘历 原文: 济南城南古观里,别开仙境非尘市。

致我清跸两度临,却为突泉三窦美。 译文:济南城南边的古寺里,和仙境不一样却也非人世间,让我坐着车辇两次来到这里。

实在是为了看趵突泉的三孔水流之美。 5、《趵突泉》清代:玄烨 原文: 十亩风潭曲,亭间驻羽旗。

鸣涛飘素练,迸水溅珠玑。 译文:十亩大的风潭曲,在亭间插着旗子。

响声飘荡到远处,水珠飞溅像珍珠。

7.求趵突泉的诗句

乾隆 珍珠泉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

其中孰巨擘,趵突与珍珠。趵突固已佳,稍藉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创见讶仙区。

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可以涤心志,可以鉴眉须,圆流有灵孕,颗颗旋相于。

乍如历海峤,鲛人捧出余,又如对溟渤,三五显方诸。作霖仰尧题,泽物留神谟,我来值暮春,农夫正新畲。

看彼芃芃者,欣此涓涓如,安得符圣言,远近均沾濡。张之翰 酹江月 赋济南风景,和东坡韵 南山北济,算难尽、十二全齐风物。

平地华峰天一柱,鹊倚岩岩青壁。金线横波,真珠出水,趵突喷寒雪。

无穷潇洒,品题宜有才杰。遥忆工部来时,谪仙游处,兴自云间发。

翠琰高名千古在,不逐兵尘磨灭。细嚼遗篇,高歌雅句,风动萧萧发。

英灵何许,画船独醉月。

8.趵突泉的诗句

1、《趵突泉诗》

(元)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

2、《趵突泉》

(宋)曾巩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

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

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3、《咏趵突泉》

(明)胡缵宗

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泛然。

云含雪浪频翻地,河涌三星倒映天。

4、《千佛山》

(清)翁方纲

山对济南城,人言帝舜耕。

登临记秋晚,几案与云平。

曾巩文传久,开皇像凿成。

历亭遥望处,寤寐倚栏情。

5、《济南竹枝词》

(清)王初桐

济源谁向地中探,岱北潜行出郡南。

断续但看丁未岁,铁牌何必五龙潭。

9.描写山东济南大明湖的对联

选C,一般公认为是描写老济南的景色。

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与山东巡抚、书法大家铁保,曾在铁小沧浪宴饮,兴致勃然,刘氏即席赋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即席书丹。

此联石刻至今嵌在庭园西廊壁洞门两侧,已成为形容济南古城风貌的名联佳句。写大明湖风光的美丽:湖水的四周都是荷花,三面垂着杨柳;一城的山色有半城映照在湖中。

这才是描写大明湖的A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颐和园月波楼上的对联,作者不详上联特写云影徘徊的园林竹径,那丛丛幽篁、朵朵行云,幽雅、清朗、静谧。

下联则将视线移往楼内:门帘半卷,可纳天地清旷,花影月色嵌入窗框,恰成一幅朦胧清冷的图画。全联写景聚焦在虚景“影”上:竹影、云影、花影、月影,天地之“影”浑融,形象超妙,给人以无尽美感。

「题福唐观二首」杜光庭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旧碑文灭不知年。

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九月登临须有意,七年岐路亦堪愁。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明写景,写福唐观周围众树与枫树参杂,烟雾缭绕的景象。暗写人生,写悟性。

这种远近高低斑驳陆离的树影和缭绕的烟雾,是秋的迷离,也是作者人生的迷离。“七年岐路亦堪愁”道出其对误入歧途的迷离的人生的感叹。

既悟前事皆为“岐路”所以“不须去”,于是便“伫陪天仗入神州”陪佛修化,苦守青灯,归入正途。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