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两人离得很近,但是心很远 的诗句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 释义: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2,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出自三国时期曹植《明月上高楼》。 释义:夫君像是路上的轻尘般飘忽,妾身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浮尘和沉泥各自相异,什么时候才能相互汇合相互和谐? 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西南风,在人间消失而进入夫君的怀抱中!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 3,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凡夫不可以语道。 出自《庄子·秋水》。 释义:不能和井里面生活的青蛙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空间限制自己不了解;不能和生命只有一个季节(夏生夏死)的小虫子说冰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限制于时令而不能理解;不能和乡曲之士(孤陋寡闻的人)谈论“道”,因为他受见识的限制而不能理解。 形容两个人因为知识和境界相差太大,即使是面对面,也无法沟通。 4,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释义:形容一方有意一方无意,多用于形容恋爱中的单相思或暗恋现象。 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出自《飞鸟集》,作者 泰戈尔。 中文译本: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2.用什么成语来形容一个人明明离你很近,你却觉得他很远咫尺天涯、似是而非、患得患失、若隐若现、若即若离 一、咫尺天涯 白话释义: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 朝代:明 作者:冯梦龙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二卷:左右如今也不容相近,咫尺天涯一般,有甚舍不得处? 翻译:左右如今也不容相近,虽近但很难相见,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有甚舍不得处? 二、似是而非 白话释义: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朝代:南宋 作者:范晔 出处:《后汉书·章帝纪》:“夫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 翻译:夫俗吏矫饰外貌;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 三、患得患失 白话释义: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出处:《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患得患失》 翻译:形容没有安全感,好像得到了,又好像失去了。 四、若隐若现 白话释义:形容隐隐约约 朝代:唐 作者:唐太宗 出处: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现;运有福而长今。” 翻译: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隐隐约约;运有福而长今 五、若即若离 白话释义:解释为好像靠近,又好像疏远。形容跟人的关系不很紧密 朝代:清 作者:文康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翻译: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好像靠近,又好像疏远,似蜻蜓点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