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相、月食、潮汐的形成原因 2)月球=人类或人类登月球的事 3)月 相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 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 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具体的形成原因如下: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像,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份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现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在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即农历15日前后)。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 (称为黄道和白道) 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有约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月食的分类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 而如果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偏食。 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 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极轻微减弱,多数情况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 一般情况下,由于较不易为人发现,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另外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著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 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 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月食的过程 月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不到。 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初亏:标志月食开始。 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食既: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食甚: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生光: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复圆: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半影食终:月球离开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潮汐 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的总称。 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 2.关于潮汐的诗句和作品【标题】:泊姚江 【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内容】:-------------------- 轧轧橹声急,苍苍江日低。 吾行有定止,潮汐自东西。 【标题】:水龙吟 【年代】:南宋 【作者】:陈德武 【内容】:--------------------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 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标题】:海上作 【年代】:唐 【作者】:宋务光 【体裁】:五古 【内容】:-------------------- 旷哉潮汐池,大矣乾坤力。浩浩去无际,沄沄深不测。 崩腾翕众流,泱漭环中国。鳞介错殊品,氛霞饶诡色。 天波混莫分,岛树遥难识。汉主探灵怪,秦王恣游陟。 搜奇大壑东,竦望成山北。方术徒相误,蓬莱安可得。 吾君略仙道,至化孚淳默。惊浪晏穷溟,飞航通绝域。 马韩底厥贡,龙伯修其职。粤我遘休明,匪躬期正直。 敢输鹰隼执,以间豺狼忒。海路行已殚,輶轩未皇息。 劳歌玄月暮,旅睇沧浪极。魏阙渺云端,驰心附归冀。 【标题】:登北固山望海 【年代】:唐 【作者】:吴筠 【体裁】:五古 【内容】:-------------------- 此山镇京口,迥出沧海湄。跻览何所见,茫注潮汐驰。 云生蓬莱岛,日出扶桑枝。万里混一色,焉能分两仪。 愿言策烟驾,缥缈寻安期。挥手谢人境,吾将从此辞。 【标题】:望海潮 【年代】:宋 【作者】:史隽之 【体裁】:词 【内容】:-------------------- 危岑孤秀,飞轩爽豁,空江泱漭黄流。吴札故邱,春申旧国,西风吹换清秋。沧海浪初收。共登高临眺,尊俎绸缪。凤集高罔,驹留空谷接英游。八窗尽控琼钩。送帆樯杳杳,潮汐悠悠。千古兴怀,关河极目,愁边灭没轻鸥。淮岸隔重洲。认澹霞天末,一缕青浮。未许英雄老去,西北是神州。 3.有关月相的诗句《春江花月夜》是满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月似真珠露似弓。-上蛾眉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确实是上弦月,可根据峨眉山和“平羌江”的关系推断。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满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下弦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般认为是下蛾眉月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抱玉弓。-下蛾眉月 1.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望月)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朔月) 残月下寒沙”与相似的“残月下章台”,虽有一残字,但残月即下蛾眉月是不会“下”的,所以推断为满月或下凸月。 4.有关月相的诗词歌赋 要月相古人咏月的诗句很多的,但纵览下来明确表明月相的确不多。广为流传的名句就更少了。本人文学功底有限,就当作抛砖引玉吧。 朔月: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峨眉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不排除是峨眉月(残)) 上弦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 《鹧鸪天》) 满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下弦月: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峨眉月(残):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 还有一句必须提到: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这一个问题回答的,明显感觉力不从心。看来在文学方面,我需要补的课还很多。 期望各位网友补充吧。 楼上才女不解释~^_^,多谢赐教~ 5.有关潮汐的诗句这里有20多首与汐有关的诗 /search.asp?TT=%CF%AB&RR=1&page=3 泊姚江 王安石 轧轧橹声急,苍苍江日低。 吾行有定止,潮汐自东西。 白居易浪淘沙词 白浪茫茫与海连, 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另一首: 借问江潮与海水, 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 相思始觉海非深. 6.关于潮汐的诗句和作品1、六丑·落花 宋代: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 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2、解连环·酬任公用梦窗留别石帚韵 清代:麦孟华 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怪断肠、芳草萋萋,却绿到天涯,酿成春色。 尽有轻阴,未应恨、浮云西北。祗鸾钗密约,凤屧旧尘,梦回凄忆。 年华逝波渐掷。叹蓬山路阻,乌盼头白。 近夕阳、处处啼鹃,更刬地乱红,暗帘愁碧。怨叶相思,待题付、西流潮汐。 怕春波、载愁不去,恁生见得? 3、水龙吟·西湖怀古 宋代:陈德武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 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 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 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 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 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4、桂枝香(天柱山房拟赋蟹) 宋代:唐珏 松江舍北。正水落晚汀,霜老枯荻。 还见青匡似绣,绀螯如戟。西风有恨无肠断,恨东流、几番潮汐。 夜灯争聚微光,挂影误投帘隙。 更喜荐、新篘玉液。 正半■含黄,一醉秋色。纤手香橙风味,有人相忆。 江湖岁晚听飞雪,但沙痕、空记行迹。至今茶鼎,时时犹认,眼波愁碧。 5、海上作 唐代:宋务光 旷哉潮汐池,大矣乾坤力。浩浩去无际,沄沄深不测。 崩腾翕众流,泱漭环中国。鳞介错殊品,氛霞饶诡色。 天波混莫分,岛树遥难识。汉主探灵怪,秦王恣游陟。 搜奇大壑东,竦望成山北。方术徒相误,蓬莱安可得。 吾君略仙道,至化孚淳默。惊浪晏穷溟,飞航通绝域。 马韩底厥贡,龙伯修其职。粤我遘休明,匪躬期正直。 敢输鹰隼执,以间豺狼忒。海路行已殚,輶轩未皇息。 劳歌玄月暮,旅睇沧浪极。魏阙渺云端,驰心附归冀。 6、登北固山望海 唐代:吴筠 此山镇京口,迥出沧海湄。跻览何所见,茫茫潮汐驰。 云生蓬莱岛,日出扶桑枝。万里混一色,焉能分两仪。 愿言策烟驾,缥缈寻安期。挥手谢人境,吾将从此辞。 7、桂枝香(四明鄞江楼九日) 宋代:赵以夫 水天一色。正四野秋高,千古愁极。 多少黄花密意,付他欢伯。楼前马戏星球过,又依稀、东徐陈迹。 一时豪俊,风流济济,酒朋诗敌。 画不就、江东暮碧。 想阅尽千帆,来往潮汐。烟草萋迷,此际为谁心恻。 引杯抚剑凭高处,黯消魂、目断天北。至今人笑,新亭坐间,泪珠空滴。 7.【有关月相的诗词歌赋要月相】古人咏月的诗句很多的,但纵览下来明确表明月相的确不多.广为流传的名句就更少了.本人文学功底有限,就当作抛砖引玉吧.朔月: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峨眉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不排除是峨眉月(残))上弦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 《鹧鸪天》)满月: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下弦月: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峨眉月(残):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还有一句必须提到: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这一个问题回答的,明显感觉力不从心.看来在文学方面,我需要补的课还很多.期望各位网友补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