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三伏天的诗句描写三伏天的诗句: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王毂《苦热行》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高骈《山亭夏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杨万里《夏夜追凉》 写三九天的诗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2.描写三伏天的诗词《苦热行》唐 王毂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 万国如在洪炉中。 五岳翠乾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 何当一夕金风发,为我扫却天下热。 《山亭夏日》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积雨辋川庄作》唐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三月晦日偶题》宋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江村》唐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夏夜叹》唐 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夏夜追凉》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供参考。 3.描写“三伏天雨季”的诗句有哪些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王毂《苦热行》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96363 释义:一轮太阳凝固在天上不再下去,所有地方都像是在蒸笼里一般。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释义: 夏天天热难熬天长夜短,开门可以凉快好过些。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杨万里《夏夜追凉》 释义:夜里跟白天一样热的睡不着,开门起来到外面透透气乘凉。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李白《丁督护歌》 释义:就连能够吃苦耐劳的老牛见到月亮都疑是太阳,条件反射,对酷暑心有余悸,足以说明吴地的炎热,纤夫拖船的辛苦!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张耒《大暑戏赠希古》 释义:七月正值三伏天,天气炎热,热到吃不下饭,一小口都不想吃。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白居易《夏日闲放》 释义:天气太热了,自己不爱出门,也没有客人上门。 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尤袤《大暑留召伯埭》 释义:清凉的风不愿吹过来,炙热的太阳不肯落山。形容炎热的日子漫长。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元结《登殊亭作》 释义:每次来登殊亭的时候,刚好是最热的时期。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白居易《消夏》 释义:大暑总是炎热的时节,而诗人白居易却能悠然处之。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释义: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树木看起来很茂盛,不知秋之将至,其实秋天已经来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4.关于三伏天热农民除草表现农民辛苦的诗都有哪些《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劳歌》(宋·张耒)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暑旱苦热》(宋·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赤日炎炎似火烧》(明·施耐庵)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丁督护歌》(唐·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1. 《观刈麦》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是白居易三十六岁任陕西盩厔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2. 张耒是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出身贫寒,从政后一直沉沦下僚,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对劳苦百姓的关心颇切,写过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这首《劳歌》是他的“古乐府歌词”之一,全诗取材贴近现实,以朴素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负重民”劳动神态的刻画,表达了对炎热暑天仍要辛苦劳作的下层劳工的同情和怜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3. 王令是北宋较有才华的诗人,深受王安石赞赏。这首七言律诗《暑旱苦热》是他的代表作。王令这首诗力求生硬,写暑旱逼人,想象奇特而不怪谲,在宋人诗中比较少见,既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济世拯民的思想。诗作驰骋想像,深得唐代“诗鬼”李贺之神髓。 4. 走在乡村的田埂小道上,看到农人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不由想起《水浒传》里的这首诗。这是《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中的一个故事,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描绘了夏日的酷热干旱,也透露了农民们焦急的心情。简朴直白,却直观贴切,炎热的场景跃然纸上。 5. 李白其人虽然放诞不羁,但也曾渴望报国救民,因此不乏关心人民疾苦的作品。这篇《丁督护歌》就是描写了酷暑夏日民夫拖船的痛苦。“吴牛喘月”,既写天气的异常炎热,又写船工劳苦,这位“平生不下泪”的旷达诗人到此也“心摧泪如雨”,可见忧国忧民的情怀。 5.形容农业丰收的古诗句五谷丰登 ( wǔ gǔ fēng dēng ) 解 释 丰登:丰收上场打晒。指年成好,农作物丰收。 出 处 《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观 刈 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形容农作物句子满山坡长出了黄灿灿的谷子,沉甸甸的谷穗随风摇荡,在灿烂的阳光下泛着金光。 那颜色紫红的蚕豆花,像害羞似的,深深地隐藏在浓绿的叶片下。 绿莹莹的豌豆像翡翠一样,豆叶上的露水,好像无数银珠似的晃眼睛。 芸豆长得又大又厚,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地挂在秧架上,好像等着人们来采摘。 路旁那片豆子,也都是棵棵秆壮叶旺,粒粒豆子把豆荚撑得像一个个胖小孩似的那么鼓。 这一种种的都是高粱,已经长得高过人头了,绿油油的像一堵没有止境的围墙。 微风吹拂,麦苗轻轻晃动,好像要抖精神,使出全身的力气往上蹿! 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粒粒都胀鼓鼓的,像要爆裂开来。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 7.写春雨让农作物丰收的诗句写春雨的诗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 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 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 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 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 (《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 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8.描述三伏天的古诗词有哪些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王毂《苦热行》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 高骈《山亭夏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杨万里《夏夜追凉》 写三九天的诗句: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