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送别诗句5个写愁的诗句送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五字送别诗《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易水送别》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3.朋友离别五个字表示良友近别离,各在天一方。 —— 《别诗》 《别诗》 关于送别的名言汉·《别诗》,旧题《苏子卿诗》。选两句大意是:好友于此别离,将要远远地各奔东西,心中怀有无限留恋之意。 相传汉人苏武、李陵离别时曾做诗言别,其情真挚感人,后人遂以此诗附会此事,不大可信。但诗文本身的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条便是其中的名句。 诗句直接抒发别离感慨,毫不隐晦地向朋友发自心迹,给人以情真、意真的强烈感受。这种强烈的感情以质朴淡雅的语言托出,使诗文显得极为自然,毫不矫揉造作。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君:你,对人的尊称。终:终归,到底。 这两句大意是:送您选到千里之外,最后还是须有分别的时候。送别,送别,终有一别。 这两句的意思在于说明不必远送了,也有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的。多用于劝人不必再远送,也可用于表示自己不再远送别人了。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无名氏 《别诗》 送别名言无名氏《别诗》。 皆:都是。为:是。 这两句大意是:天下人都亲似骨肉兄弟,谁是莫不相干的陌路人?本诗相传为汉李陵送别苏武所作的诗,不大可信。这是一首无名氏的送别诗。 诗句说道:“~。况我连理树,与子同一身。” 诗义旨在说明四海之内无特殊关系的人尚且视为兄弟,何况像我们这种情同骨肉的关系!诗歌巧妙化用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成句,并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情感,文风质朴,语言流畅,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现可用于安慰即将远行的同志和朋友:不必为远离故多、前路孤独而担心,四海处处为家,天下人亲若兄弟,你放心去吧,旅途不会盛到孤单和寂寞。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折杨柳》唐·张九龄《折杨柳》。 一枝:指杨柳枝,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怜:爱惜。 故园春:故乡的春天。这两句大意是:一枝杨柳并不足贵,但它代表着故乡的春色,值得珍惜。 这是一位女子为情人送行的诗:“~。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说明大好春光不能长久,因而更要加倍爱惜“故园春”。 诗句含蓄地表示了女子的青春也如故园春色一样不能久驻,盼望行者早日归来,莫辜负了春光。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 唐代诗人 王维 《送张判官赴河西》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这两句大意是:你身靠长剑,情绪激昂,我为你高歌一曲.以壮行色。 这是作者送友人出征之作。上句写友人赴边时的英姿,下句写自己送行时的豪情。 这里没有叮咛周至之语,也不见留恋顾盼之态,字里行间充满着慷慨报国的意气和祝友成功的深情,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 唐代诗人 王维 《齐州送祖三》唐·王维《齐州送祖三》。这两句大意是:天气寒冷,树木凋零,远处的山峦因萧瑟而显得空净;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奔流的长河显得更为湍急。 诗人送别刚刚相逢又要匆匆分离的朋友,心中空寂、惆怅。这种心情外射到日暮天寒的江边景色上,再反作用于诗人的主观情感,更加重了胸中的离情别绪绪。 所以,施补华评这两句是“用写景之笔宕开,而情在其中“(《岘佣说诗》)。这种移情的表现手法,含蓄蕴藉,今天写作时,仍可以借鉴。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唐代诗人 王维 《齐州送祖三》 关于送别的名言唐·王维《齐州送祖三》。 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伫立:久立。 这两句大意是;解开船缆,你扬帆启航已经驶得往远了,我还伫立在江边眺望着你远去的船影。写眼前事,质朴而真切。 描写别情时可以引用。片帆何处去,匹马独归迟。 —— 唐代诗人 刘长卿 《瓜州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唐·刘长卿《瓜州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这两句大意是:友人船帆一片已不知飘到了何处,我独自倚马江边,久立仁望,迟迟才走上归路。 这是诗人在瓜州送李端南渡长江后,于回扬州的路上写的诗,后两句是:“惆怅江南北,青山欲暮时”,意思是日暮时与友人分手,飘向江南的友人和留在江北的自己此时此刻都陷入无限惆怅之中。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 唐代诗人 李白 《江夏别宋之悌》唐·李白《江夏别宋之悌》。兴:本指兴味、豪兴一类意思,此处是作者故作旷达之语,表达蒙冤难诉,悲恨感慨,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这两句大意是:此地作别,人分千里,但友情绵长,两心是息息相通的;此情此景,生离死别,无限的况味,都在这一杯别酒之中。李白因受永王李璘事件的牵连被长流夜郎,贬途中经过江夏(今胡北武昌),与友人宋之悌挥泪饮别,写了这首诗。 ~两句在旷达中蕴含着难以言状的复杂感情,耐人寻味,被明人胡应麟称之为“超逸入神”的美句。应学习诗人锤炼字句,表达难以表达的感情的工夫。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送李侍御赴安西》唐·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离魂:犹言离别时的心情。宝刀:象征雄心壮志。 这两句大意是:切莫为我们的离别而惆怅,应怀着雄心壮志,挥刀沙场,努力报国,觅取功名。本诗是作者送李侍御赴安西觅取功名之作,~两句充满豪情,充满信赖,充满期。 4.描写 离别的诗句大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5.朋友离别五个字表示良友近别离,各在天一方。 —— 《别诗》 《别诗》 关于送别的名言汉·《别诗》,旧题《苏子卿诗》。选两句大意是:好友于此别离,将要远远地各奔东西,心中怀有无限留恋之意。 相传汉人苏武、李陵离别时曾做诗言别,其情真挚感人,后人遂以此诗附会此事,不大可信。但诗文本身的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条便是其中的名句。 诗句直接抒发别离感慨,毫不隐晦地向朋友发自心迹,给人以情真、意真的强烈感受。这种强烈的感情以质朴淡雅的语言托出,使诗文显得极为自然,毫不矫揉造作。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君:你,对人的尊称。终:终归,到底。 这两句大意是:送您选到千里之外,最后还是须有分别的时候。送别,送别,终有一别。 这两句的意思在于说明不必远送了,也有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的。多用于劝人不必再远送,也可用于表示自己不再远送别人了。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无名氏 《别诗》 送别名言无名氏《别诗》。 皆:都是。为:是。 这两句大意是:天下人都亲似骨肉兄弟,谁是莫不相干的陌路人?本诗相传为汉李陵送别苏武所作的诗,不大可信。这是一首无名氏的送别诗。 诗句说道:“~。况我连理树,与子同一身。” 诗义旨在说明四海之内无特殊关系的人尚且视为兄弟,何况像我们这种情同骨肉的关系!诗歌巧妙化用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成句,并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情感,文风质朴,语言流畅,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现可用于安慰即将远行的同志和朋友:不必为远离故多、前路孤独而担心,四海处处为家,天下人亲若兄弟,你放心去吧,旅途不会盛到孤单和寂寞。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折杨柳》唐·张九龄《折杨柳》。 一枝:指杨柳枝,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怜:爱惜。 故园春:故乡的春天。这两句大意是:一枝杨柳并不足贵,但它代表着故乡的春色,值得珍惜。 这是一位女子为情人送行的诗:“~。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说明大好春光不能长久,因而更要加倍爱惜“故园春”。 诗句含蓄地表示了女子的青春也如故园春色一样不能久驻,盼望行者早日归来,莫辜负了春光。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 唐代诗人 王维 《送张判官赴河西》唐·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这两句大意是:你身靠长剑,情绪激昂,我为你高歌一曲.以壮行色。 这是作者送友人出征之作。上句写友人赴边时的英姿,下句写自己送行时的豪情。 这里没有叮咛周至之语,也不见留恋顾盼之态,字里行间充满着慷慨报国的意气和祝友成功的深情,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 唐代诗人 王维 《齐州送祖三》唐·王维《齐州送祖三》。这两句大意是:天气寒冷,树木凋零,远处的山峦因萧瑟而显得空净;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奔流的长河显得更为湍急。 诗人送别刚刚相逢又要匆匆分离的朋友,心中空寂、惆怅。这种心情外射到日暮天寒的江边景色上,再反作用于诗人的主观情感,更加重了胸中的离情别绪绪。 所以,施补华评这两句是“用写景之笔宕开,而情在其中“(《岘佣说诗》)。这种移情的表现手法,含蓄蕴藉,今天写作时,仍可以借鉴。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唐代诗人 王维 《齐州送祖三》 关于送别的名言唐·王维《齐州送祖三》。 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伫立:久立。 这两句大意是;解开船缆,你扬帆启航已经驶得往远了,我还伫立在江边眺望着你远去的船影。写眼前事,质朴而真切。 描写别情时可以引用。片帆何处去,匹马独归迟。 —— 唐代诗人 刘长卿 《瓜州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唐·刘长卿《瓜州道中送李端公南渡后归扬州道中寄》。这两句大意是:友人船帆一片已不知飘到了何处,我独自倚马江边,久立仁望,迟迟才走上归路。 这是诗人在瓜州送李端南渡长江后,于回扬州的路上写的诗,后两句是:“惆怅江南北,青山欲暮时”,意思是日暮时与友人分手,飘向江南的友人和留在江北的自己此时此刻都陷入无限惆怅之中。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 唐代诗人 李白 《江夏别宋之悌》唐·李白《江夏别宋之悌》。兴:本指兴味、豪兴一类意思,此处是作者故作旷达之语,表达蒙冤难诉,悲恨感慨,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这两句大意是:此地作别,人分千里,但友情绵长,两心是息息相通的;此情此景,生离死别,无限的况味,都在这一杯别酒之中。李白因受永王李璘事件的牵连被长流夜郎,贬途中经过江夏(今胡北武昌),与友人宋之悌挥泪饮别,写了这首诗。 ~两句在旷达中蕴含着难以言状的复杂感情,耐人寻味,被明人胡应麟称之为“超逸入神”的美句。应学习诗人锤炼字句,表达难以表达的感情的工夫。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 《送李侍御赴安西》唐·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离魂:犹言离别时的心情。宝刀:象征雄心壮志。 这两句大意是:切莫为我们的离别而惆怅,应怀着雄心壮志,挥刀沙场,努力报国,觅取功名。本诗是作者送李侍御赴安西觅取功名之作,~两句充满豪情,充满信赖,充满期。 6.关于离别的诗歌(5首)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辛弃疾《木兰花慢》: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啼酒只依然。目断秋宵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余愁,山深闻鹧鸪。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 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岭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描写别离的诗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芳城。 又别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描写好友离别的诗句 古诗大全关于离别的诗句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5、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____张鸣善《普天乐·咏世》6、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贺铸《行路难·缚虎手》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8、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1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____张泌《寄人》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____范云《别诗》1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1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____苏轼《鹊桥仙·七夕》1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____韦应物《寄李儋元锡》17、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____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18、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____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19、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20、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____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21、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22、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2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杜甫《春望》24、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____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25、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2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____李白《赠汪伦》27、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____陆龟蒙《别离》28、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29、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____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30、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____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31、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32、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____魏夫人《点绛唇·波上清风》33、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34、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____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 于易水送别》35、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____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36、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____龚自珍《浪淘沙·写梦》37、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____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38、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39、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____王维《送别 / 山中送别 / 送友》40、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41、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4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____李白《送友人》43、有情不管别离久。 情在相逢终有。____晏几道《秋蕊香·池苑清阴欲就》44、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____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45、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46、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____寇准《江南春·波渺渺》47、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48、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____佚名《送别诗》4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50、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____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51、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____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5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53、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____黄景仁《别老母》54、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____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55、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____许浑《谢亭送别》5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7、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____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58、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____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59、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____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60、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6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___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2、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____王实甫《十二月过尧。 9.表达离别的诗句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1.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意思写出来就是咯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潜别离 11.白居易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初读这首诗已有二十余年,那时少年不懂其中伤感,知觉得是“利剑春断连理枝”的一种无奈。 白居易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 “不得哭,潜别离”泪眼可以延绵,别离却是遥遥无期,此时泪眼是诗人“潜离与暗别”的无奈情怀,是对门第观点的退让。 “不得语,暗相思”相思相念可蔓延,这种思念只有诗人他自己最清楚明了,却无言,却无诉说对象,留给自己唯有相思成灾。 “两心之外无人知”年少无知纯粹无暇,两小无猜情真意切,离别后两颗无人知晓的心是否依旧相知相爱,莫不是有一天相见早已物是人非?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暗夜如影,吞噬天日,夜锁独栖之鸟,生硬将情爱毒杀,剑斩连理歃血凄然。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河水再浑浊也有还清日,乌黑的头发终究也有白头之时,苍天有眼是否看清从少年到白头之人情怀,那刻骨铭心的爱恋未改?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相思无果默然离开,潜离也好,暗别也罢,一转身就是天隔一方,也就永不再相见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