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一转眼孩子长大的古诗词1、《回乡偶书》 唐代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白话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四时田园杂兴》南宋 范成大 节选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话译文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3、《赠卫八处士》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 节选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白话译文 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 今夜又是一个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 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昔日往来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没想到我们已分别廿个春秋,今天还能亲临你家里的厅堂。 相分别是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4、《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北宋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白话译文 十年前,酒席宴上我是客人。春风得意前途亮。如今好友相继离去,忧愁疾患催人朽。想起了往事,倍觉光阴流转如此迅速。鬓发虽已经变成了白色,但是我的心没改变,如今在酒席前仍把酒杯端起。旧曲重听心里觉着耳熟,就好似当年醉里听。 5、《岁暮归南山》唐代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白话译文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与我离疏。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临近。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回乡偶书二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四时田园杂兴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赠卫八处士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岁暮归南山 2.形容“孩子长得快”的古诗句1、《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译文: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 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 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 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2、《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3、《村晚》 南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4、《回乡偶书》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5、《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代: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译文: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3.赞美孩子成长的诗句1、《牧童》唐代: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2、《舟过安仁》宋代: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3、《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4、《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译文: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33936来当铮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5、《回乡偶书二首》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 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4.形容孩子长的快的古诗句1、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3、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李涉《牧童词》 4、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5、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牧牛图》 5.关于“孩子成长”的诗有哪些1、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意思:家仆正辛勤地把萝径打扫干净,我昨天与老朋友预约会面日期。2、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 意思: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3、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殷尧藩《同州端午》 意思: 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 翻译: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5、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白居易《为薛台悼亡》 翻译: 一边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 6、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翻译: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7、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翻译:村野小童扶着醉步蹒跚的老翁,山间的鸟儿欢叫着。 8、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翻译: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 9、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韦庄《与小女》 翻译: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 10、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翻译:清除禾苗间的杂草,堪称特写镜头,都为家中承担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 6.形容长大的诗句《喜见外弟又言别》年代: 唐 作者: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夏夜宿表兄话旧》年代: 唐 作者: 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木兰花/玉楼春》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嫦娥天上人谁识。家在蓬山烟水隔。 不应著意眼前人,便是登瀛当日客。 双眸炯炯秋波滴。也解人间青与白。 檀郎未摘月边枝,枉是不教花爱惜。 《途中逢友人》年代: 唐 作者: 项斯 长大有南北,山川各所之。 相逢孤馆夜,共忆少年时。 烂醉百花酒,狂题几首诗。 来朝又分袂,后会鬓应丝。 《十一月二十日南至二首》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风吹六十二年春,又见阳和一夜新。 兴废亲更三国事,死生暗易万城人。 种花纵好谁同赏,置酒良难自惯贫。 今独身为本宗长,思兄临节倍悲辛。 《颂古四十四首》年代: 宋 作者: 释法泰 生无所生,死无所死。 风动尘飞,波澄浪止。 和合离散,随处发现。 满月弯弓,双雕一箭。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年代: 元 作者: 赵孟頫 忽忽岁将尽,人事可稍休。 寒风吹桑林,日夕声飕飗。 墙南地不冻,垦掘为坑沟。 斫桑埋其中,明年芽早抽。 是月浴蚕种,自古相传流。 蚕出易脱壳,丝纩亦倍收。 及时不努力,知有来岁不。 手冻不足惜,冀免号寒忧。 《杂兴四首》年代: 宋 作者: 赵蕃 湖上山林画不如,霜天时候属园庐。 梯斜晚树收红柿,筒直寒流得白鱼。 石上琴尊苔野净,篱阴鸡犬竹丛疏。 一关兼是和云掩,敢道门无聊相车。 《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书示及门之作》年代: 宋 作者: 孙应求 少年不学待何年,长大无成莫怨天。 况是各随贤父训,岂容弗肯播菑田。 《吴体寄张季长》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九月十月天雨霜,江南剑南途路长。 平生故人阻携手,万里一书空断肠。 人生强健已难恃,世事变迁那可常? 两家子孙各长大,他年穷达毋相忘。 7.表达“盼望孙子茁壮成长”的诗句有哪些1、淮上渔者 唐代: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译文 无边淮河白浪滚滚,白发渔翁以船为家。水边轻风阵阵,渔船随处飘流。 老渔夫刚刚钓得的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在荻花从中忙着吹火饮食。 2、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宋代:苏辙 七十馀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早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 译文 七十多年的人生真像一场大梦。而今寿辰儿孙奉酒。从前的是非忧患早已乘风早已成空,再不引痛楚凄恻。心如磐石风雨不动。其中播迁怎生沉重,千钧形容。 早年文章为政为世。中年时笔落生禅,却像是上天要让我明白的。石塔当年落成时不生缝隙,完好无损。如今如何了,又有谁与我同游?人间已换,天上似远,随意吧,随意谁送谁游。 3、《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 《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6、《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