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飞天的古诗句

1.描写飞天的诗句

素女结念飞天行,白玉参差凤凰声,天仙借女双翅猛.——《弄玉词二首》年代:唐 作者: 鲍溶

轻盈舞殿三千女,缥缈飞天十二台.定有仙人来种玉,蓝田归计少徘徊.

——《对雪二首》 年代:宋 作者: 毛滂

来何必召云,去何必飞天.我名不为龙,何能雨尔田. ——《答问诗十二篇寄呈满子权其七水车问龙》 年代:宋 作者: 王令

香魄已飞天上去,凤箫犹似月中闻.——《吊盈盈三首》 年代:宋 作者: 王山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醉翁操》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大圣乐》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念奴娇》 年代:宋 作者: 辛弃疾

2.关于飞天的古诗

1、月下飞天境 唐.李白 《渡荆门送别》

2、霜飞天苑御梨秋 唐.王昌龄 《九日登高》

3、窅映飞天言 唐.常建 《张天师草堂》

4、一雁背飞天正寒 唐.杜牧 《贺崔大夫崔正字》

5、羽盖飞天 汉.元李治 《七夕宴悬圃二首》

6、更堪寒暮雪飞天 宋.吕渭老 《水调歌头·抚床多感慨》

7、插翅飞天陲 唐.韩愈 《寄崔二十七立之》

8、素女结念飞天行 唐.鲍溶 《弄玉词二首》

9、文句飞天聪 唐.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

3.关于“飞天”的诗句有哪些

1.《渡荆门送别》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张天师草堂》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灵溪宴清宇,傍倚枯松根。

花药绕方丈,瀑泉飞至门。

四气闭炎热,两崖改明昏。

夜深月暂皎,亭午朝始暾。

信是天人居,幽幽寂无喧。

万壑应鸣磬,诸峰接一魂。

遂登仙子谷,因醉田生樽。

时节开玉书,窅映飞天言。

心化便无影,目精焉累烦。

忽然与霄汉,寥落空南轩。

3.《河中陪帅游亭》年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倚阑愁立独徘徊,欲赋惭非宋玉才。满座山光摇剑戟,

绕城波色动楼台。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

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飘荡似寒梅

4.《塞上》年代: 宋 作者: 谭用之

秋风汉北雁飞天,单骑那堪绕贺兰。碛暗更无岩树影,

地平时有野烧瘢。貂披寒色和衣冷,剑佩胡霜隔匣寒。

早晚横戈似飞尉,拥旄深入异田单。

钵略城边日欲西,游人却忆旧山归。牛羊集水烟黏步,

雕鹗盘空雪满围。猎骑静逢边气薄,戍楼寒对暮烟微。

横行总是男儿事,早晚重来似汉飞。

5.《西江月·拨转飞天妙本》年代: 元 作者: 高道宽

拨转飞天妙本,炼就一粒丹砂。朝求暮采道人茶。圆满一旬点罢。玉衡缠教定正,运动八面云霞。小庵独坐俺仙家。除睡万缘不*。

飞天小女警有多少个?分别叫什么名字?

有3个,分别叫花花,泡泡,毛毛。

4.关于"飞天"的诗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文解释】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5.关于飞天的诗

??难道真的厌倦了这凡尘

就这样飘飘羽去

云为裳

雾为纱

在何处的山巅采露为泉

饲鹿牧鹤

朝霞中为何还看见你

羞红的脸庞

和沐露的霓裳

那一曲空灵的采仙子

是出自你的玉笛?

在一个寻声而来的背影中

你却落下一滴泪水成泉

一转身飞在鸣沙山的壁画上

摆起一个千古的舞姿

微笑着

在众多的游人中

寻找一个前世的涅磐

6.有关飞天画的优美诗句

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敦煌飞天的名称由来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

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

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 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

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乐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敦煌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的复合体。

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

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

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解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

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

乾闼婆与紧那罗被佛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随着佛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发展需要,由原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面目,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体态俏丽,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

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

只是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乐伎。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它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