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文化气息的古诗句

1.有关书香文化气息的古诗有哪些

1、《劝学》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白鹿洞诗》唐 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3、《闲居书事》唐 杜荀鹤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4、《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宋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5、《冬夜读书示子聿》宋 陆游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书香文化气息的古诗

《寄福清翅山舅陈梦寔》

年代: 宋 作者: 敖陶孙

路岐引人不作长,野梅官柳野风光。

看山看水入诗眼,岁月不觉须眉苍。

请从丈人开肺肠,身非石人忘故乡。

五年江湖枕书睡,梦随南云落翁堂。

亦知行坐歌白头,池南隐几浴凫双。

鳏孤肯复有羁旅,石塘破寺魂悲凉。

行锥不补万事裂,存者积压天一方。

善和里第知几易,辽东城郭空相望。

平生何用酷似舅,政似嫫母颦施嫱。

儿时拊头祝文章,祗今未入崔蔡行。

三年一书愿见贳,骨肉满县愁难当。

屋头荼醾定过墙,满窗日色文书香。

眼前欠甥颇念否,我亦口挂蚝山旁。

烦将归意作泉下,小待锦衣漫俗妆。

忽雨(二首)

【作者:张宇初】

飘风急雨燕初泥,新竹成阴小阁西。

数卷残书香篆息,园花落尽到荼蘼。

3.求几十个形容文化气息的成语,比如博大精深

繁花似锦

源远流长 底蕴深厚 深奥不测

1、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7、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10、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11、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12、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13、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14、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这里借喻文人众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15、识文断字: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16、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写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17、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

18、粗识之无:粗:略微。略微认识“之”“无”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19、能写会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20、欧风墨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21、未识一丁:丁:“个”的讹字。不认识一个字,指没有文化的人。

22、粗俗之辈:指庄稼人或佃农,现指缺乏文化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人。

23、知书达礼: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24、横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没有文化。

25、知书识字:指有文化修养。

26、欧风美雨:①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比喻欧美的侵略。

27、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28、百年树人: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29、谈吐风雅:风雅:风流儒雅。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30、斯文扫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31、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32、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33、传道受业: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34、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35、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36、斯文委地:犹斯文扫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37、兴文偃武:偃:停息。振兴文化经济,停息军事武备。

38、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39、裂冠毁冕:①比喻背弃王室。②比喻绝意仕进。③比喻毁灭华夏文化,背离民族传统。

40、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41、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字正腔圆

炉火纯青

古色古香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4.有没有写关于文化用具的诗

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端州石工巧如神, 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 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 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 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 孔砚宽硕何足云! ——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文房四宝在古诗中的别称 唐代才女薛涛曾作诗《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诗中所歌咏的就是砚、笔、墨、纸。

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自古至今,一直深受文人雅士和凡夫俗子的喜爱。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分类归纳: 【笔 】 玉管 “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 翠管 “玉窗抛翠管,清袖掩银鸾。” (唐•;李远《观廉女真葬》) 银管 “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元•;袁桷《薛涛笺》) 象管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筠管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唐•;韩偓《安贫》) 斑管 “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 毫管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

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 寸管 “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 毫 “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宋•;王安石《题中书壁》) 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 (唐•;白居易《紫毫笔》) 兔毫 “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

(唐•;罗隐《寄虔州薛大人》) 柔毫 “忆挈柔毫就石渠,春风花药袭襟裾。” (清•;姚鼐《过程雨门墓下作》) 弱毫 “物新唯人旧,弱毫多所宜。”

(晋•;陶渊明《答庞参军》) 秋毫 “转腕摧峰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唐•;朱逵《怀素草书歌》) 寸毫 “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

平生所韬蓄,到死不开豁。”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 霜毫 “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银毫 “挥洒银毫,旧句他知道。”(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 中山毫 “隐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

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 玉兔毫 “锋芒妙夺金鸣距,纤利精分玉兔毫。”

(五代•;齐己《寄黄晖处士》) 秋兔毫 “莫嫌文史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黄庭坚《刘晖叔洮河绿石砚》) 毫锥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毫颖 “试卷波澜入毫颖,莫教欧九识刘几。” (金•;周昂《送李天英下第》) 翰 “亦曾戏篇章,挥翰疾蒿矢。”

(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 毫翰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 柔翰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西晋•;左思《咏史》) 弱翰 “岂无弱翰,才不克赡。” (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 寸翰 “骋我迳寸翰,流藻重华芳。”

(魏 •;曹植《薤露行》) 毛颖 “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 霜兔 “自矜霜兔健,安有鲁鱼乖。”

(元•;倪瓒《画竹寄张天民》) 栗尾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鸡距 “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

(宋•;梅尧臣《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 诸毛 “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 毛锥 “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宋•;陆游《醉中作行草数纸》) 退锋郎 “秃友退锋郎,功成鬓发伤。” (清•;陶谷《清异录•;文用》) 【墨 】 玄圭 “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

(宋•;杨万里《春兴》) 玄玉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 (明•;高启《赠卖墨陶叟》) 玄珠 “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金•;元好问《赋南中杨生玉泉墨》) 陈玄 “赖石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 (宋•;庄季裕《鸡肋篇》) 乌丸 “秦郎百好居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宋•;陈师道《古墨行》) 乌玉玦 “近者唐夫子,速致乌玉玦。”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松烟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正观许道宁山水图》 松液 “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 (元•;宋无《端石砚》) 松煤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宋•;欧阳修《石篆》) 松腴 “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 麝煤 “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

(唐•;韩偓《横塘》) 珍煤 “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灶煤 “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书煤 “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 (唐•;薛涛《四友赞》) 黑蛟 “绿蚁滟樽芳酝热,黑蛟落纸草书颠。”

(宋•;陆游《醉书山亭壁》) 翠饼 “何以墨潘穿破。

5.有没有文化气息的饮食诗词

呵呵~这个可以有的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

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

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

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苏轼爱好品茗,诗作中也常见对茗茶的赞美,“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园景色。“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与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们辑成了茶馆茶庄的名联。

苏东坡的诗词书稿,其中有很多与美食有关的佳文,《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 2、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

“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

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

“东门买彘骨,醢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鳖。”

“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此外在诗中称道了四川的韭黄、粽子、甲鱼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

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鲈肥菰脆调羹美,(麦乔)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

"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 "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祖国山河无限好,家乡父老不患贫。

淡云出岫删发何日,也味争如乡味醇。” "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

3、唐代诗人杜甫虽不是美食家,但他有许多关于美食的诗。 《丽人行》中有"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餍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诗句,即为"八珍"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红鱼入馔来"。 "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春日春盘细生菜" "鲜鲫食丝脍,香芹碧涧羹"。

问答未及已 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赠卫八处士》) 甲第纷纷厌梁肉 广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挥双刀 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 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 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4、郑板桥不仅是有名的画家,而且 对吃也有一定的研究。 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

6.描写文化的古诗词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柳如是《岳武穆祠》钱塘曾作帝王州,武穆遗坟在此丘。游月旌旗伤豹尾,重湖风雨隔髦头。当年宫馆连胡骑,此夜苍茫接戍楼 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

4、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寇准《柳》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6、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描写文明的古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8.描写”中华文化“的诗句

1丶唐朝·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丶唐朝·白居易《青石》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愿为颜氏段氏碑,

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呵希烈时。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慕为人,劝事君。

3、唐朝·张九龄《荆州作》

先达志其大,求息不约文。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4、唐朝·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楚想。

5、宋朝·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古人为何很少写关于中华文化的诗句?

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唐诗,宋词中的很多诗人,作诗的背景大多数都是因为有才而不得用,从而有感而发,唐诗宋词中很多很是描写思想或者山水景色的诗词,可能是因为诗人背景的关系。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