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的诗句

1.形容“钱塘江大潮”形态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形容“钱塘江大潮”形态的四字词语有大浪淘沙、一泻千里、风云四起、风起云涌、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惊涛骇浪、波涛滚滚、波澜壮阔、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等。

扩展资料:

大浪淘沙

1、拼音:

dà làng táo shā

2、释义:

淘:用水冲洗。 去掉杂质。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3、造句:

1)且看乱世一代新人如何大浪淘沙,异军突起。

一泻千里

1、拼音:

yī xiè qiān lǐ

2、释义: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3、造句:

1)看着这一泻千里的洪水,所有的居民顿时就不知所措了。

惊涛骇浪

1、拼音:

jīng tāo hài làng

2、释义: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3、造句:

1)此刻海面上风平浪静,很难想像前一夜还是惊涛骇浪。

风起云涌

1、拼音:

fēng qǐ yún yǒng

2、释义:

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

3、造句:

1)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水流湍急

1、拼音:

shuǐ liú tuān jí

2、释义:

形容水势急速,水流非常急,江河水的流速急,势头猛。

3、造句:

1)澜沧江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2.描写钱塘江大潮奇观的美文

钱塘江海潮的形成与涌潮的壮观景象与杭州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关。

古时的钱塘江从富阳鹳山入海河口只有一般的潮汐涨落,天长日久,北面的长江从上游挟带泥沙逐渐在杭州湾北岸形成太湖冲积平原,与相对稳定的南岸形成独特的河口形状。现在,杭州湾口从北岸的南汇咀至南岸的镇海相距有100公里,而往上游132公里至盐官,江面竟缩小到2.5公里宽,在平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喇叭形,喇叭形的河口结构使得在每日的潮汐中有更多的海潮汇入杭州湾,推动湾口附近沉积的泥沙向湾内移动,慢慢地便在河口段形成沙坝,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一个个沙坝的阻碍,前锋变陡,涌出水面,不断涌来的后浪又推动着受阻的前浪滚滚向前。

与此相同,由于受喇叭口形状的约束,河口越往里缩,潮 水与江面的落差就越大,涌潮就此形成。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长驱直入的潮水至达海宁盐官附近时,潮头最高可达3米以上,以每秒5-7米的速度浩浩荡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

钱塘江涨潮的一种故事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

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

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 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

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

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

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

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 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

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

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

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

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八月半是最佳观潮时间。其实,钱塘江涌潮变化是有规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床高程、径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气候等许多因素制约。

其实阴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选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为钱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台风季节;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对较少。

钱塘江大潮 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

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现象,在世界许多河口处也有所见。

如巴西的亚马逊河、法国的塞纳尔河等。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壮观的涌潮呢? 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

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其二,是江口有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当然会掀揭天上。

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自然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潮头高度可达3.5米以上,潮差可达10米。

其三,大潮与月亮和太阳引力有关。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

3.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成语.急

气势磅礴

惊天动地

变化多端

异常壮观

惊心动魄

力挽狂澜

奔腾不息

万马奔腾

雷霆万均

势不可挡

钱塘潮特色

最著名的钱江潮形成在萧山南阳

钱塘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美女坝和海宁市的盐官镇为观看钱江潮最佳景区。在美女坝观赏的主要是“回头潮”。“美女二回头”回头潮是指急速前进的潮水,遇到丁坝等人工阻碍物后形成的潮水。 位于钱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湾是钱塘江口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河湾。这里,有一道长约50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当涌潮西行至此,全线与围堤成一锐角扑来,坝头以内的潮头同坝身、围堤构成直角三角形,潮头线两端受阻,分别沿坝身和围堤向直角顶点逼进,最终在坝根“嘣”一声怒吼,涌浪如突兀而起的醒狮,化成一股水柱,直冲云霄,高达十余米。由于大坝的横江阻拦,直立的潮水又折身返回,形成一个"卷起沙堆似雪堆"的奇特回头潮。而此时江水前来后涌,上下翻卷,奔腾不息。 在南阳的赭山美女坝不仅会产生回头潮,还会产生"冲天潮"现象,冲天潮这是发生于堤、坝相交处的特种潮。是近景潮中最具欣赏魅力的潮。潮水如同被网兜兜住一样,在堤坝相交转弯角的处,潮水“哗”一声碰撞巨响,潮头直冲云天。上进起一股水柱,低者二、三米,高者可达十多米。清谭吉璁《棹歌》诗“赭山潮势接天来,捍海塘东石囤摧。”冲天潮由此得名。

交叉潮

钱塘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个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异常壮观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钱塘江一线潮

[1]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哩。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钱塘江“回头潮”

[2]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于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半夜潮

午夜,江面上隐隐传来“沙沙”响声,涨潮了,在蒙蒙的水面上一条黑色素练在浮动,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少顷,声音加骤,潮水夹着雷鸣般的轰响飞驰而来,把满江的月色打成碎银,潮头如千万匹灰鬃骏马在挤撞、在撕打,喷珠吐沫,直扑塘下,尤如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涌潮前浪引 后浪,后浪推前浪,在江面形成一垛高耸潮峰,波涛连天,好似冲向九天皓月。这时许多游客把篝火、芦花抛入大江,随波西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 观十万军声半夜潮的最佳之处是在天风海涛亭一带,为“天风赏月”之景。其以浪漫、别具一格的情调吸引了大量的观汐游客。北宋诗人苏东坡还为此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篇:“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留得夜潮月中看”以表情怀。

4.描写“钱塘江大潮奇观”的美文有哪些

苏轼《观浙江涛》: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末,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情此景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忆钱塘江】宋诗-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钱塘江潮】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5.形容钱塘江大潮十字潮的四字词语

1、排山倒海

【意译】:排,排开;倒,翻倒。意为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借以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2、气势磅礴

【意译】: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 出自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3、汹涌澎湃

【意译】:形容声势浩大。

【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4、浩浩荡荡

【意译】:原形容人多,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

5、云奔潮涌

【意译】:云气上升,潮水奔涌。形容大量涌出来。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一卷:"千乘万骑,如云奔潮涌,四方万姓,如鳞次蚁聚。"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