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成都宽窄巷的诗句

1.描写宽窄巷子的诗句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该诗出自傅以渐的一封家书,其白话释意为:千里写信来只是为了一堵墙,让他三尺怎么了?万里的长城今天都还存在着,就是看不到当年的秦始皇。这封书信被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傅以渐在水城被尊称为傅阁老,傅姓也成为水城响当当第一大姓。

扩展资料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张英,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六尺巷典故主角。

邻居吴氏,历史未载明其身份,一般多认为是经商或读书的平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尺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尺巷

2.描写宽窄巷子的诗句谁知道

描写宽窄巷子的诗句如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唐代:李白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译文:

金陵的白杨十字巷,北边是引潮河道的入口。

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事都已经是往事,现在只有唐朝的花草树木依旧青郁。

天地变化是巨大的,吴国的宫殿都早已经颓倒了。

六朝的古迹只剩下几个土包包,曾经的贵族现在也已经只是悲泣的樵夫和桑妇。

扩展资料:

宽窄巷子是成都休闲都市、市井生活的最佳体现。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莳花弄草;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筹交错、大宴宾朋,再到现如今文人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味生活,宽窄巷子已经成为典型成都生活的写照。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宽窄巷子

3.描写宽窄巷子的诗句谁知道

描写宽窄巷子的诗句如下: 金陵白杨十字巷 唐代:李白 白杨十字巷,北夹湖沟道。

不见吴时人,空生唐年草。 天地有反覆,宫城尽倾倒。

六帝馀古丘,樵苏泣遗老。 译文: 金陵的白杨十字巷,北边是引潮河道的入口。

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事都已经是往事,现在只有唐朝的花草树木依旧青郁。 天地变化是巨大的,吴国的宫殿都早已经颓倒了。

六朝的古迹只剩下几个土包包,曾经的贵族现在也已经只是悲泣的樵夫和桑妇。 扩展资料: 宽窄巷子是成都休闲都市、市井生活的最佳体现。

从清朝满城时期的八旗子弟提笼架鸟、莳花弄草;到民国时期达官贵人觥筹交错、大宴宾朋,再到现如今文人游客一杯清茶、一把竹椅品味生活,宽窄巷子已经成为典型成都生活的写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宽窄巷子。

4.为何一描写成都的少城,宽窄巷子就用“老井翠竹映青莲青砖小瓦生碧

这只是对成都巷子特色的写照,但有其渊源。

康熙61年(公元1722年),朝廷调1600名八旗兵入川,四川总督把原来秦代少城的遗址拨给了八旗兵作营地,这些八旗兵带来了北方的建筑格局,也带来了京城的胡同。而随着200多年的水土交融,老成都少城里的胡同渐渐打上了川西文化的烙印,胡同也逐渐成了成都人的巷子。

成都的巷子色彩十分古朴飘逸,青灰色小青瓦、黑梁镂栏。而院落是巷子最主要的建筑,成都的院落不同于北京的大富大贵,自有其古朴典雅的风格。

老成都大小院落中的天井是其一大特色,在窄巷子的拆迁过程中,不仅有大量的古井遗址被发掘,更是有大量的秦砖、汉瓦、古陶罐陆续出土。这两句是看似写景,实则隐射的是老成都深厚的历史文化蕴涵和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5.成都宽窄巷子推荐语50字

成都―宽,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61303732窄巷子 成都宽,窄巷子在成都喧嚣繁华的闹市区中,离天府广场和人民公园不远,散散步一不留神就到了。

宽巷子,窄巷子是以一排房子为界限,两条并列的巷子。它们是老成都旧址,也是清代满族人在成都聚居的众多街巷之一。

这里非常幽静,古朴。虽然巷子不是很长,可让人去过一次就很难将它的印记从心底抹掉。

它们躺在这里,静静地诉说着几百年来成都人的休闲雅致的生活韵味。 宽巷子,窄巷子的由来:“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

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

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 虽宅院主人的等级不同,屋顶高矮,门庭宽窄也有区别。

但家家的四合院内池水涟涟,井水清甜,四处洋溢着鸟语花香。窄巷子有几处外观保存较好的大宅门,从宅门两旁红砂石嵌凿而成的拴马桩可以看出旧主人的公事繁忙。

留意几处长了枯草的矮小宅墙。会发现有弓型门开在墙中.,现在已被封,乍眼看去象一座石碑。

年老的人告知这是宅门的便门,专供清除粪水的人进出。 康乾盛世后,国势衰落,致使只会武功斗雀儿的八旗子弟家道中落。

清朝总督赵尔丰随后交出政权。于右仁、杨森、刘文辉等军阀先后定居在这里,**也曾经来过。

可以想象有多少政治决定和密电都从这里发出。 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三面环墙,设三道门。

其二道门只在喜庆大事时开启。平时只走两侧屏门。

宅院分上、中、下房,是民国期间所建,已经分辩不清前清宅子的痕迹。风雨中,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苦苦相依。”

宽,窄巷子的历史已有近300年,所以我看着这些旧居很是恭敬。这里的四合院充满生趣;有的院儿里三五个老年人聚集在一起,围坐在一桌打成都人做喜欢的休闲活动—麻将;有的院儿里三三俩俩的人在喝茶聊天;还有的院子里,一家几口围着家里唯一的小宝贝,听她唱歌跳舞…… 那一年,明月来,我推荐他去位于宽巷子40号的小观园。

推开小观园那古朴的,诸红色的方形木门,一座小的园林建筑风格的庭院显落在眼前。正前方,一座圆形花园式的盆景,中间摆放着一座大的假山。

山上放有微缩的小桥,廊亭,与小小的花儿,小小的树,水环绕于山脚,鱼儿在水中嬉戏,一幅淡淡的,可以用手触摸得到的山水画被烘托出来。视线转向左侧,一棵高大的核桃树盖过两层楼顶,树上结满了绿色的核桃,我和明月站在楼上想摘颗核桃,可手伸得老直都总是差点。

下面较矮一点的樱桃树,在核桃树的印衬下,象一株还未长大的孩童娇小可爱,吐着小小的果实。右边的芭蕉树也低垂着大片的芭蕉叶含笑俯视我们。

阁楼式样的房子下最多的就数石榴树了,红红的花儿喜上眉梢笑开颜,迎接新到的客人。 宽巷子27号的龙堂(DRAGON TOWN),是我去过其他地方青年旅社中看到最大的一家。

这地方一大,想不气派都不行呵呵。堂内是3层高的阁楼,一进门便看见它高耸在眼前。

院子里有很多人坐着,看书,弹琴,聊天,喝酒……人是来自世界各地,都是背包一族。你若不是背包族,来出差公干,那么你如果想住龙堂,奉劝你:请千万不要穿得太正式!因为龙堂大门口很显眼的地方有个大的木字牌,上面刻有:“西装革履者恕不接待住宿”几个大字。

后来,我离开了成都,看新闻说张艺谋在宽巷子排了一组介绍成都的宣传片。我很是感慨终于有那么多人可以知道它了。

再回成都那年,又去了宽,窄巷子。两条巷子整体都在拆房改造;翻修,老屋很多都被拆除,很多只留下了门框。

巷子堆满了垃圾,可我还是找寻到了一些记忆中的树,记忆中的门牌。我在小观园停留,它也已面目全非,院里空空如也,连门也被拆掉了,只留有阁楼空空荡荡伫立在那,人去楼空,一段凄凉的气息。

我用眼睛找寻那棵核桃树,它还在那! 龙堂虽然门面也被破坏,但往里走几步还和以前看到的大部分都一致。 看着被拆一空得巷子,让我一声叹息!无论怎样的修复,怎样的重建,都已让它失去了原汁原味。

那个曾经让我们熟悉的宽巷子,窄巷子渐渐离我们远去;曾与我们轻诉的那段历史的痕迹也随之化作瓦砾永远地消失…… 今年还是会回成都,不知道今年的宽,窄巷子还能否找到一丝残留的记忆。

6.描写宽窄巷子的{小短文}

策划为魂 保护制胜——宽窄巷子保护模式简介历时四年修复、保护的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于2008年6月14日(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对公众开放,铺一亮相便承担起512大地震后成都旅游恢复的开场大戏的重任。

截至7月10日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开放1个月国内接待国家文物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书记和区长、福建省委常委、重庆市、安徽省、江苏省、广州市、厦门市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商务考察、参观团50余个。目前保护区作为成都都市旅游龙头产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从宽窄巷子出发的系列都市旅游线路产品逐步形成,并被列入各大旅行社重点推广线路之中。

保护区基本情况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落群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

该区域是我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它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由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文旅集团” )与所在辖区青羊区人民政府,整体实施规划、保护、建设、招商及运营,文旅集团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在文化与旅游资源运作上独具优势。策划为魂,保护为本;落架重修,修旧如旧宽窄巷子修复工程总投入5.8亿余元,共修复45个院落,院落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地下停车场11000多平方米,可停放280辆汽车。

在整个项目修复过程中,一直把打造一个创意产业项目作为工作核心,围绕核心制定了“策划为魂,保护为本,落架重修,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合理规划,科学保护•聘请清华大学作为保护区保护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专业机构。

为此,清华大学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工作机构,并委托清华安地公司具体负责相关工作。在修复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量记录,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真。

因此宽窄巷子的建筑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仿古建筑,这里的一砖一瓦,每个院落的格局,都是对历史的还原。•成立“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项目启动之初,邀请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专家、学者成立了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

■项目定位,策划为魂•提炼项目文化内涵为给项目一个准确的定位,邀请了成都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各方面最著名的专家,走访住在这里的原住民,并与专业的文化传播公司合作,梳理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脉络,挖掘宽窄巷子的精神内涵,共同梳理了宽窄巷子的文化精神,认为宽窄巷子保留了老成都的城市历史、生活记忆,蕴含了成都最重要的生活精神。由此,宽窄巷子的核心内涵定为为“宽窄巷子,最成都”,“成都生活标本”的成都生活精神在宽窄巷子中得到集中的体现和延续。

•精琢项目个性业态对于宽窄巷子,并不仅仅是静态的保护和复原,更重要的是让宽窄巷子成为传统文化和生活精神的生长空间,成为传统精神复苏、觉醒的范例。因此,我们努力寻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与现代商业成功结合的经营模式,对宽窄巷子进行了全面的商业规划,邀请专业的商业规划机构对项目作专业的调查、分析,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形成了丰富并具有文化特色的业态组团。

将三条巷子定位为“宽巷子老生活”、”窄巷子慢生活”“井巷子新生活”。将中餐、茶文化、传统文化和民俗展示放在了宽巷子,将西餐、简餐、咖啡、特色餐饮、现代艺术放在了窄巷子,并将酒吧、夜店,小吃城等放在了井巷子。

三条巷子我们力图通过其中承载的不同商业,以赋予它们不同的文化。2007年11月启动宽窄巷子的招商工作,通过锁定目标、点对点沟通的方式,仅4个月就完成全部招商任务。

其中引进外资、或国外著名品牌占到了整个招商项目的10%。其中有法资的西餐厅、著名的星巴克咖啡,法国皇室享用的巧克力品牌黛宝嘉莱在窄巷子开出了中国区的第一个沙龙概念店,香港著名室内设计大师高文安将他的健身中心“MY GYM”、咖啡馆“My coffee”、面馆“My noodle” 选在了窄巷子,地震后,文旅集团又与澳大利亚Select 国际酒店及度假村集团签约宽巷子西入口的宅院式酒店建筑,它将成为窄巷子整个项目中唯一一个超五星豪华酒店,这将是Select 国际酒店及度假村集团在中国和北亚的旗舰管理酒店。

■整合营销,择机开街在项目前期营销方面紧紧围绕“宽窄巷子最成都”“宽窄巷子成都生活精神家园”展开。大地震以后,市、区、文旅集团将项目开街定位为成都旅游恢复开场大戏。

在营销载体运用方面,搭建了平面媒体、电视广播媒体、户外媒体、现场活动互动的综合平台。6月14日,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512大地震一个月;6月14日,宽窄巷子修复竣工并对公众开放;6月14日,震后成都旅游恢复开场大戏在宽窄巷子启动。

中央电视台国。

7.形容“宽窄巷子”的成语有哪些

1.曲径通幽 [ qū jìng tōng yōu ]

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出 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纵横交错 [ zòng héng jiāo cuò ]

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也形容情况复杂。

出 处宋·吕祖谦《东莱博议》第一卷:“陪洙酒之席去耳皆德者;纵横交错。”

3.错综复杂 [ cuò zōng fù zá ]

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 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出 处《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4.鳞次栉比 [ lín cì zhì bǐ ]

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出 处明·陈贞慧《秋园杂佩·兰》:“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

5.星罗棋布 [ xīng luó qí bù ]

罗:罗列;布:分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出 处汉·班固《西京赋》:“列卒周币;星罗云布。”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