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一模一样的成语有哪些如出一辙、毫无二致、毫发不爽、不失毫厘、千篇一律 一、如出一辙 [ rú chū yī zhé ] 【解释】: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出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释文】:这四个人的过错,非常相似 【示例】:遥远相隔的民族有着这样~的民族传说。 二、毫无二致 [ háo wú èr zhì ] 【解释】: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更觉得同花小红一式一样,毫无二致。” 【示例】: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三、毫发不爽 [ háo fà bù shuǎng ] 【解释】: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差。” 【释文】:就是心中有许多道理,光亮鉴照,一点不差 【示例】:对这台仪器的精确度要求发不爽,否则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 四、不失毫厘 [ bù shī háo lí ] 【解释】:失:差。毫厘: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不差一毫一厘米。 【出自】:战国 荀子《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已乎行之矣。” 【释文】:圣人一样的人,本仁义,当这不是,齐言与行,不失豪(毫)厘,没有其他的窍门,已经在做了。 【示例】:这台机器是由大型计算机设计出来的,各个零件都不失毫厘,十分精确。 五、千篇一律 [ qiān piān yī lǜ ] 【解释】: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张公虽复千篇,犹一体耳。” 【释文】:张公虽然写了千篇,但只是一种风格而已 【示例】:她又开始说起千篇一律的恳求的话语来了。 2.表示母女长的一模一样的优美句子有哪些1 远远看去优美而神秘的人和事,只要拉近了看,就会明白它们原来既不神秘又不优美。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2 我将句子写给你,打动的却是我自己。 ——李宫俊《李宫俊的诗》 3 其实我们都一模一样 无名却充满了莫名渴望 一生等一次 发光 ——五月天《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 4 两情相悦刚刚伊始,都是一模一样的花好月圆。一模一样的良辰美景。但一切总逃不转瞬即逝的覆辙,说没就没,谁都奈何不得。 ——七堇年《澜本嫁衣》 5 随著你对你所生存的这个世界的瞭解 更多且更深,以及人生历练的增长,你会知道哪些事值得你害怕,而哪些不值得你恐惧。 看到了吗,我用了「值得」这词,表示那些事是被动。 ——Leuven洛依凡《Unser Leben Unser Traum》 6 『我总想透过流年中光怪陆离的斑驳去寻觅遥迢岁月中失去的记忆。 而在逆流之中长出的回忆,已然参天,我终于再也看不真切。』 【这是一年前的句子,偶然翻到了,现在看看还挺有感觉,就发上来了~】 ——___锦沫《百度古风句子吧》 7 每个人的心跳都不一样,就像这世上没有长相一模一样的人那样,那种跳动也是不一样的 ——doctor异乡人《Doctor异乡人》 8 旅途中的夜晚,景色越是优美,越是会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忧伤。我仰望着夜空,确认将要消失在黑暗里的自己的所在,在表示夏天的星座底下缓缓地走着。 ——吉本芭娜娜《哀愁的预感》 9 叶子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仿佛是某座雪山的回音,至今仍然在岛村的耳边萦绕。 ——川端康成《雪国》 10 最好的句子,就是你心中那句找不到最高级词汇表达的话。 ——刘同《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11 要记住,吸引力法则指出,无论你给出去的是什么,都一定会收回来。你可以把吸引力法则想成镜子、回音、回力棒或复印机,这样会更明白到底要想象并感觉些什么。吸引力法则就像一面镜子,因为镜子可以确切反映它前面的东西;吸引力法则就像回音,无论你喊出哪些话,传回来的回音是一模一样的内容;吸引力法则就像回力棒,你丢出去,它一定会回到你手上;吸引力法则也像复印机,无论你放进去的文件内容是什么,它都可以完全复制,然后你会拿到一模一样的复印本。 ——朗达·拜恩《力量》 12 句子华美透明到竟像是沾着月光下的江水写成的。 ——张晓风《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13 古老的异国音乐。凄清有力的三弦,沧桑哀切的唱腔,老年男子粗砺婉转的嗓音,一切组合优美至极。空气被乐器的声响轻轻振动,心里有一根丝线也在振颤不已。这是我熟悉的听过无数遍的句子。或者说,在这个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是不能相通的。总是能够找到相同的人和物。 ——安妮宝贝《春宴》 14 拿出你所写的一篇最乏味透顶的文章,并从文中挑出连续的三、四行,或三、四个句子,然后抄在一张空白纸张的顶端。 把那些文字一个个都看成是大小和颜色一模一样的积木 就像在移动积木一样,花三分之一页的篇幅拼凑组合这些词句。 ——娜妲莉·高柏《心灵写作》 15 他指的是语辞:一句话,一旦出口,便会摧毁听话人的意识。雷诺兹表示,那个传说千真万确。也就是说,每一个大脑都有一个内置的触发器,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句子,可以将他化为一个白痴、一个疯子、一个紧张症患者。 ——特德·蒋《你一生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