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财富的古诗词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齿:指象牙。焚:毙命。焚身犹言丧生。蚌(bàng棒):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软体动物,贝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产出珍珠。这两句大意是:大象由于牙齿贵重而丧命,蚌蛤因为可产珍珠而被剖体。“象以齿焚身”是由《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演化而来。贿,即财。晋国范宣子执政时很贪财,常要求诸侯给他送厚礼。郑国子产带信给他,劝他不要过分重视财物,钱财过多会招致毁灭性的灾祸。~两句比喻身边财富过多,就会招祸甚至丧生。 务本节用财无极。 《荀子.成相篇》 注:务本:古时经济以农为本,务本就是搞好耕、织这个根本。简释:务本节用,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春秋·管仲《管子·牧民篇》不要担心天下没有财富,关键是担心没有人经营管理(而使得财富在无形中流失) 2.求一句形容自己故意做一些事来让自己隐藏许久让人摸不清底细的古文“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 意思是说有能力的人希望依赖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 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指中隐 只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野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