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大雪很大的诗句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对雪》 2、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4、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观放白鹰·其一》 5、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岁暮》 6、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7、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苑中遇雪》 8、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南秦雪》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10、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野望》 1、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阁夜》 2、其馀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讽录事宅观》 3、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邯郸冬至》 4、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早冬》 5、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雪》 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其三》 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 8、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9、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饮马长城窟行》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 2.形容雪很大的词语形容雪很大的词语: 1、大雪纷飞 解释:纷:多而杂乱。雪花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处: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 2、雪大如席 解释:雪花大如坐席,比喻雪下的很大。 3、万里雪飘 解释:万里(虚数)很远的地方都在飘雪,形容雪大。 出处:**的《沁园春·雪》 4、漫天风雪 解释:漫天:满天。满天的风雪。形容风雪很大,弥漫了天空。 出处:宋·洪朋《喜雪》:“漫天风雪纷纷闇,到地空花片片明。” 5、弥天大雪 解释:漫天都是雪。形容学下的很大。 6、铺天盖地 解释:铺:把东西散开;盖:笼罩;遮蔽。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形容声势浩大,来势凶猛,到处都是。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7、雪虐风饕 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8、漫天飞雪 解释:漫天都是飞扬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很大。 9、漫天飞舞 解释:遍布天空;满天。或形容雪花或轻的东西满天飘的样子。 用法:单纯式;形容雪等轻的物品。 雪花在天空飞舞 10、纷纷扬扬 解释:纷纷 :众多。扬扬:飘落的样子。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 出处:《金瓶梅》第二回:“只见四下彤云密布,又见纷纷扬扬,飞来一天瑞雪来。” 11、鹅毛大雪 解释:指像鹅毛一样飘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处:唐代诗人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12、白雪茫茫 解释:指雪后无边无际的白雪,也说明了雪下的很大。 13、白雪皑皑 解释: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 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14、银装素裹 解释: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也说明了雪下得很大。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文章。 3.描述雪大的诗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对雪(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风行(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4.形容雪大的诗句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形容雪大的古诗词1、原诗: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3、拓展: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减。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