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册古诗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 (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范大 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4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古诗内容(共6首)1课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望 洞 庭1.课文简说。诗人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故名为“望洞庭”。 全诗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2.词句解析。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忆 江 南1.课文简说。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 “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 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 课文选了其中第一首,原题下的另两首是:其一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其二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词句解析。(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 “曾”:曾经。“谙”:熟悉。 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选编这三首古诗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23课《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突出“乡村四月。 4.四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大全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5.小学四年级古诗上册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册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6.四年级下册所有古诗四年级上册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语文园地五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诗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苏州沧浪亭》欧阳修和苏舜钦 语文园地七 有志者事竟成 南宋范晔《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 韩愈的《进学解》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东晋陶渊明的《杂诗》 四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 洞 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 江 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3古诗三首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语不须归。 7.四年级下册所有古诗四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和古诗词第一单元: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出自《使至塞上》一诗。开元二十五年春,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前往边地,并任职节度判官。 本篇即作于出塞途中。诗句的意思是: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 可以说把广袤的塞上风光写绝了。)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王士禛)(这是大诗人王士禛的《将至桐城》中描写夕阳晚霞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龙眠如画里,夕阳山外山。)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出自《登快阁》一诗。诗句写出了季节和周围的环境:群山上树叶飘落,天空则因秋高而显得远大。 江水也更显清澈,在傍晚月光的辉映之下,江水犹如一道白练。这是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江暮景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这句出自《鹧鸪天》一词,词的这两句大概描写的是人在船上看到的情景:水流阔远,和天都连在一块儿了,坐在船上,但见岸边无穷的树木随水流而去,好像是被水流送走了一样,远处的山上,云雾弥漫,整个山都被遮住了一半。)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出自《春江花月夜》。 这两句的意思是:江上涨起了春潮,水面与大海齐平,海面上,明月随着潮水的上涨,也同时升起。)第二单元:关诚于信的名言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意思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意思是:既然答应人家,就应该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意思是: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第三单元:农业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谚语,是流传很广的民间口头语言的精华。这里选取的是六句农业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与农时有关的,其余几句是与气象有关的。农业气象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能够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经验性短语,多以简练通俗的歌谣或韵文形式流传于民间,往往具有地区和季节的局限性。) 第四单元:与战争有关的成语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指对自己的情况和敌人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百战百胜:多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运筹帷幄:《汉书·高帝记》“上(刘邦)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后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决胜千里:在千里之外就能决定最后的胜负,比喻智慧超群。 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攻其不备: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 围魏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 田忌用军师孙膑的计策,乘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乘其疲惫,在桂陵(今山东菏泽)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 声东击西:军事上出奇制胜使对方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即表面上或口头嚷着攻打这边,实际上却攻打那边。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困在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用以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像是兵一样。 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神经过敏,发生错觉,稍有一点动静,就非常紧张。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兵贵神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最为重要。突然袭击:形容乘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攻击。 神出鬼没:比喻变化巧妙迅速,或一会儿出现,一会儿隐没,不容易捉摸,多指用兵出奇制胜,让敌人摸不着头脑。所向无敌:指军队等所指向的地方,没有能敌得住的对手。 第五单元: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我的一生始终操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第六单元:关于田园乡村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出自陶渊明的《饮酒》,意思是:在东篱。 8.谁有二,三,四年级上册所有古诗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鹅骆宾王(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鸡唐寅(明)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杨万里(宋)泉眼无声惜细,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杜牧(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草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望庐山瀑布李白(唐)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小儿垂钓胡灵能(唐)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年级下册: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朱熹(宋)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子吟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乞巧林杰(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李商隐(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苏轼(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陆游(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刘禹锡(唐)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白居易(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乡村四月翁卷(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张志和(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4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本中,一共有6首古诗。 第1课:《古诗词三首》 (1)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 刘禹锡(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忆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第23课:《古诗词三首》 (1)乡村四月 翁卷(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