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不想当官的古语诗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示不愿当官。 还有苏轼不想当官的诗如下: 《和子由渑池怀旧》宋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不想当官? 最主要的一点是党争, 当初王安石变法时 苏轼反对,后来被贬到地方后发现有些变法确实对百姓有利,想支持的时候,司马光代表的旧党又登台了,旧党排斥新政,并且全部废除了。这时苏轼上书反对,结果又被贬了,这两次弄的苏轼,里外不是人,也对苏轼的本心造成打击,所以产生了上述想法。 供参考。 2.李白不当官时的诗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李白写下了什么诗来表达自己不屑做官的情感《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最后的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有关有才华但没法当官的诗登幽州台歌年代:【唐】 作者:【陈子昂】 体裁:【七古】 类别:【怀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日齐山登高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律】 类别:【记时】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秋宿湘江遇雨年代:【唐】 作者:【谭用之】 体裁:【七律】 类别:【羁旅】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书愤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贾生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宿府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登岳阳楼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将进酒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谪仙怨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词】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县西郊秋寄赠马造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排】紫阁峰西清渭东,野烟深处夕阳中。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 送杜审言年代:【唐】 作者:【宋之问】 体裁:【五律】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不见(近无李白消息)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沁园春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体裁:【词】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清清。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卜算子 秋晚集杜句贾傅年代:【宋】 作者:【杨冠卿】 体裁:【词】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 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满江红 书怀年代:【宋】 作者:【史达祖】 体裁:【词】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 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 有当时、黄卷满前头,多惭德。思往事,嗟儿剧。 怜牛后,怀鸡肋。奈棱棱虎豹,九重九隔。 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直贫相逼。对黄花、常待不吟诗,诗成癖。 沁园春 梦孚若年代:【宋】 作者:【刘克庄】 体裁:【词】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哭李商隐年代:【唐】 作者:【崔珏】 体裁:【七律】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贺新郎 席上闻歌有感年代:【宋】 作者:【刘克庄】 体裁:【词】妾出於微贱。 小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啭。 总不涉、闺情春怨。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 身未动,意先懒。主家十二楼连苑。 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鸡坊拍衮。 回首望、侯门天远。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 聊一奏,更三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 5.有什么古诗词是表达了诗人入仕做官的强烈理想的李白《永王东巡歌》赏析 《永王东巡歌》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其十一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永王东巡歌》),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的同时也包含自己建功立业的心愿和积极入仕的态度. 李白的这组《永王东巡歌》一共有11首,大概在他近一千首的诗歌中,这是与当时的政治形势联系最直接的诗歌了,同时也因为与李白本人后来的遭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历来受到评家的重视,更不用说其中几首本身也写得十分精彩。 这里介绍的是第二首和最后一首。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于第二年打下了洛阳,攻入了潼关。 京师震动,唐玄宗仓皇出逃,直奔四川,在途中命令他的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为江陵府都督,任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上演了一出抢班夺权的闹剧。 永王璘见状也按捺不住,从江陵引水师东进,沿长江直奔金陵,想控制长江中下一带的富庶地区,伺机与肃宗一争高下。当时李白正在庐山隐居,永王璘途经九江时,看重李白的才气和名声,一再邀他下山,李白不知永王的真实用心,以为是为了打击安史叛军,便欣然接受了邀请,加入了永王璘的幕府。 随军途中,李白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以及一系列与这次东征直接有关的诗歌。这次入永王璘幕府是李白自入长安任翰林学士以后的第二次政治生涯,不过,仍然是以失败告终的。 几年的长安生活虽无建树,不过还是由唐玄宗“赐金放还”,在声誉上并未受损失,而这一次却落到补充流放的结局,是他下山时完全没有想到的。入永王璘幕府以后,李白的心情十分振奋,认为自己这一次能够亲身参与讨伐安史叛军,必将建立一番功业,从而实现自己多年以来报效国家的宿愿。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永王璘并不想真的对付安史叛军,而是想借此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不听朝廷的节制,结果遭到了肃宗的猜忌,派重兵剿杀,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永王璘兵败身死,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被判长流夜郎。而这几首诗也因为李白这一段悲剧式的从政经历而更加引人注目。 在这组诗中,最著名的是第二首“三川北虏乱如麻”,诗的一开始,先用比喻手法,将气焰嚣张的安史叛军比做一团乱麻,从燕山南下的叛军在中原地区横冲直撞,穷凶极恶,如入无人之境。虽然看上去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但李白却认为其实不过是像一团热锅上的蚂蚁,纷乱而没有头绪,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这种带有明显讽刺的比喻,表明了李白对安史叛军的基本判断。 三川,指东都洛阳一带,因其境内有黄河、洛水和伊水三条河川流过。北虏,指安史叛军。 第二句“四海南奔似永嘉”,仍然用了一个比喻,因为历史有时是惊人的相似的,面对安史叛军的嚣张一时,诗人忍不住想起当年中原所遭受的那场大劫难。永嘉是西晋怀帝的年号,在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汉烈宗刘聪的相国刘曜,率军攻陷晋都洛阳,中原广大地区的广大人民顿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无数民众,拖家带口,相继南迁避难。 在李白看来,同是少数民族,因为刘聪是匈奴,安禄山也是胡人,同样起兵于北方,同样攻下了国都,同样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天下大乱。所以李白用的这个典故是非常准确的,在言简意赅地提示了这场灾难的性质、规模的同时,也鲜明表达了诗人本人的立场和爱憎。 不过形势虽然十分严峻,但是李白对胜利,特别是对自己的能力却表示了过人的自信。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但用,只要。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 据史载,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师南侵东晋,号称百万,声势浩大,宰相谢安临危受命,被任为招讨大都督,胸有成竹,调度有方,自己却下棋自若,而竟破苻坚于淝水之上。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谈笑,表示从容镇定,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在这里,李白把此次应邀入永王璘幕府,比为“东山再起”,乐观地认为自己多年来愿做辅弼大臣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在军中,他对自己的能力是十分自信的,在《在水军宴赠幕中幕府诸侍御》诗中,他曾向同座说“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宝剑名)。浮云(喻剑之锋利可裂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可见,他觉得只要有机遇,他就会像谢安那样,“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挥手谈笑之间,将安史叛军一举平定,所以他轻蔑地把叛军比喻为“胡沙”,犹如妖魔鬼怪,来时气势汹汹,飞沙走石,遮天盖日,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一个“静”字,却向人们预示了风沙过后,尘埃落定,必将是天宇澄彻,四海清平的太平景象。 自己也会因此成为大唐王朝的中兴之臣而名垂青史。 这首诗欲擒故纵,前抑后扬,于前两句极写敌军众多,形势危急,可就在这“乱如麻”,“似永嘉”的危难之际,后两句却急转直下,能够在“谈笑之间”实现“静胡沙”,扭转。 6.描写陶渊明不愿做官爱田园的诗句陶渊明二十岁时,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但已经有不愿做官爱田园的诗句了。 《饮酒》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即是回忆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阶段他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级官吏详情已不可考。在短暂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岁时,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辞却了此事,依旧在家闲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三年丁忧期满,渊明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此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为官一展宏图,可在出仕后却仍然眷念田园,“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渊明作《归去来兮辞》,解印辞官,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直至生命结束。此时的渊明,政治态度入于明确的时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时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这时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这样做,而且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如《归园田居》五首、《杂诗》十二首。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渊明家中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居。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渊明称病没有应征。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渊明,二人之间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同年,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陶靖节”。[9-10] 7.李白 政坛失意的诗 李白政坛失意后,写过哪些抒发壮志未酬的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李白 )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塞下曲六首 李白 )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白鸠辞 李白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李白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 李白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