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用功的诗句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2.描写儿童的励志诗句1.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胡令能《小儿垂钓》 2.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胡令能《小儿垂钓》 3.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杨万里《舟过安仁》 4.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吕岩《牧童 》 5.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6.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雷震《村晚》 7.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杜甫《月夜》 8.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杜甫《赠卫八处士》 9.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 苏轼《花影》 10.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11.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 韩愈《听颖师弹琴》 12.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 元好问《京都元夕》 13.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14.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苏轼《守岁》 15.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儿童的励志诗句集锦: 1.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2.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4.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5.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6.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 吕岩《牧童 》 7.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 袁枚《所见》 8.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村居》 9.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0.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1.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 元稹《织妇词》 12.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 崔道融《溪居即事》 13.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 杨万里《稚子弄冰》 14.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15.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 黄庭坚《牧童诗》 儿童的励志诗句摘抄: 1.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2.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 杜甫《又呈吴郎》 3.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4.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 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5.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 杜甫《赠卫八处士》 6.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7. 家童鼻息已雷鸣。 ——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8.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 王维《渭川田家》 9.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杜甫《小至》 10. 龙头舴艋吴儿竞。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1.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12.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 李涉《牧童词》 13.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 蒋士铨《岁暮到家》 14.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 范成大《卖痴呆词》 15.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3.形容孩童的诗句形容孩童的诗句如下: 1.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8. 《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9.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0.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1. 《回乡偶书》【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 《元日》【宋】辛弃疾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13. 《寻隐者不遇》【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4. 《田园乐七首 其六 闲居》【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5.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李白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诗人为何要以“儿童”为题材作诗? 以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为例,表达了乡村儿童不仅好客,还很勤劳。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童孙”是儿童。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这些儿童稚气活泼,彬彬有礼,十分可爱。由此可见,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用笔,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不仅写得新奇,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z/q609039565.htm?sw=%E5%BD%A2%E5%AE%B9%E5%AD%A9%E7%AB%A5%E7%9A%84%E8%AF%97&ch=new.w.search.0& 4.形容用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有点牵强。推荐古文《送东阳马升序》里面好多句子描写宋濂读书之用功。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以上是节选。 5.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答:描写儿童活动的古诗句有: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池上》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小儿垂钓》 古代诗人描写儿童嬉戏活动玩耍的诗句,大都集中展现了一幅幅乡村的美好画面,乡下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怡然自得的情景,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6.表达“鼓励儿童”的诗句有哪些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2.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3.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4.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战国·屈原《离骚》 5.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全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指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 2. 天生我材必有用,意指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需要我去完成。金钱用尽了,这些散失去的东西以后依然会归来。充分体现了李白的高度乐观,看透人生的性格,更深刻的体现他对人性道理的感悟。语出李白《乐府·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