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人转变很大的诗句

1.形容人变化很大的诗句

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出处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译文: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到(我)。比喻即使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

译文: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译文: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译文: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

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宋·李清照

译文: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2.形容人变化很大的成语

今非昔比、判若两人、刮目相看、脱胎换骨、改头换面

1、今非昔比

【解释】: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自】:宋·李曾伯《贺新郎·自和前韵》词:“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在否?”

【示例】:“胜败军家常事”,何得为愧。~,不可欺敌。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变化非常大

【近义词】人世沧桑、今是昨非、日新月异、地覆天翻、昨今不同、昔不如今

【反义词】慕古薄今、厚古薄今、依然如旧

2、判若两人

【解释】: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一样。

【出自】: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示例】:他与另三人作一献上之报告,毁左翼惟恐不至,和先前之激昂慷慨~。◎《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在不同场合的表现不同

【近义词】判若鸿沟、迥然不同

【反义词】半斤八两、一如既往、依然故我

3、刮目相看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自】:无名氏《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示例】:世界也~,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 ◎朱自清《这一天》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著成绩

【近义词】另眼相待、刮目相见、另眼看待、另眼相看、刮目相待、肃然起敬

【反义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掉以轻心、视同一律、横加白眼、不屑一顾、视如草芥、等闲视之

4、脱胎换骨

【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自】: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示例】: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神爽体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换骨夺胎、洗心革面、洗手不干、换骨脱胎

【反义词】执迷不悟、本性难移、旧瓶新酒、死不改悔、顽固不化

5、改头换面

【解释】: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第二一四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示例】:冤债原从隔世深,相逢便起杀心。~犹相报,何况容颜俨在今。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面目一新、面目全非、新瓶旧酒、洗面革心、洗心革面、涣然一新、耳目一新、改天换地、痛自创艾、乔装打扮、改朝换代

【反义词】庐山真面目、依然如故、原封不动、一如既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