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雾凇的诗句《咏雾淞(有序)》 年代: 明 作者: 杨慎 怪得天鸡误晓光,青腰玉女试银妆。 琼敷缀叶齐如剪,瑞树开花冷不香。 月白讵迷三里雾,云黄先兆万家箱。 贫儿饭瓮歌声好,六出何须贺谢庄。 《辛卯除夜》 年代: 宋 作者: 戴表元 腊月今年只今夕,春风明日是明年。 狂歌把酒屠苏地,醉眼看梅雾淞天。 碧玉千壶喧坐次,红牙六博斗飞钱。 头顾雪白心情在,听说承平一惘然。 描写雾凇的句子 1.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吉林雾凇奇观。 2. 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3. 车开进翠华山大门,连雪都难看安到,大家很失望,快到滑雪场时,看树枝草干,挂满雾凇,下车时,小雪颗粒打在脸上。地面山腰,白茫茫的一片。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到处都是水墨丹青的图画。走到滑雪场,高大的圣诞老人像习习如生,几台造雪机正在造雪,场面壮观。 4. 走在公路上,向西眺望,阳光正在冲破雪雾,渐渐向上升腾,雪白中夹杂着淡淡的红,如白皙少女脸上泛出的红晕般。多少有些羞答答的感觉,不一会儿,西边亮了起来,半坡上挂雪的植被,亮晶晶的惹人喜爱。 5. 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丰韵的奇观,让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赞不绝口,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雾凇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所做的贡献。 吉林雾凇正迎合了时下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我美丽、我健康!”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雾凇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中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称呼和赞美。早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书的《春秋》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 宋曾巩《冬夜即事》诗 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木上,旦起视之如雪,日出飘满阶庭,尤为可爱,齐人谓之雾凇。 谚曰:‘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瓮。’以为丰年之兆。”宋人称“雾凇”,而“以为丰年之兆”。其观念很可能源于雾凇的古名“树稼”。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著名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亦有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描写雾凇的诗句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 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 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 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 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 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观雾凇 漫岭雾朦胧,欣然凝作琼。 莹莹临玉界,皓皓步天宫。 风起掀云浪,日蒸飞蜡虹。 回头看远树,景色已葱茏。 3.关于雾凇的诗句1、《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 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2、《残腊》宋代:韩琦 原文: 妆点瑶林连雾凇,沈埋茵草未羊眠。 但知催酿宜城酝,终见春芳次第妍。 译文:雾凇把树林装点成瑶林,这里的绿草都被埋住了所以没有羊在这里休息。 要知道还是城酝的好,终会见到春天再次来到。 3、《寒夕》明代:杨慎 原文: 璧月寒生晕,银河冻欲冰。 檐花穿雾凇,窗纸战风棱。 译文:天上的月亮生出寒气,银河好像要冻上。屋檐上结着雾凇,窗户纸和风棱作战。 4、《十二月二十八日同瑞臣楼樵访小帆韧叟于涞水再叠苍字韵》清代:陈宝琛 原文: 雾凇障天消夜雪,风沙卷地失春阳。 杜鹃臣甫容勤拜,东眺犹应胜乐浪。 译文:雾凇阻碍了视线,夜晚雪退去,封杀刮起大地失去了春天。杜鹃好像臣子一样静静的立着,向东眺望犹应胜乐浪。 5、《东明道中木冰甚 其一》明代:王世贞 原文: 浓霜中夜零,千林成雾凇。 却似江南时,梅花恼清梦。 译文:夜半的时候浓浓的霜雾到来,成百上千的树木结成了雾凇。好像是在江南时,梅花烦恼了清梦。 4.关于赞美雾凇的诗句关于赞美雾凇的诗句 一、 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二、 漫岭雾朦胧,欣然凝作琼. 莹莹临玉界,皓皓步天宫. 风起掀云浪,日蒸飞蜡虹. 回头看远树,景色已葱茏. 三、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扩展资料: 雾凇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中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称呼和赞美。早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书的《春秋》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 宋曾巩《冬夜即事》诗 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木上,旦起视之如雪,日出飘满阶庭,尤为可爱,齐人谓之雾凇。谚曰:‘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瓮。’以为丰年之兆。”宋人称“雾凇”,而“以为丰年之兆”。其观念很可能源于雾凇的古名“树稼”。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著名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亦有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雾凇 5.描写衡山的春天依然有雾凇描写【第1句】记忆中的冰花往往是令人称奇的。有的如绽放的鲜花,有的如飘渺的云霞,有的像挂满冰晶的雾凇,有的如临空散射的树丫。如果观察的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凡是自然界存在的造型,冰花大多会一一展现,其形状真是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但是,这种展现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对人间万象的升华,更富有分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 【第2句】记忆里,老家的冬天是洁白的,美丽的,寂静的。记得每天起床,一睁眼见到的就是窗户上的冰花。那冰花结得很厚,一层层,一片片。当冬天的朝阳慢慢升起,大人们都已起床,母亲开始生火做饭,屋子里有了温暖的气息,那窗户上的冰花就开始慢慢地融化,直到吃完早饭,阳光照射到窗户上,冰花就似精灵一样地消失不见了。冬天是洁白的童话,而冰花就是那童话里的精灵。 … 【第3句】在春天负约,坚冰裹地的关山老林里,一簇簇的冻冰花或含苞或绽放,硬是把春天的倩影拽到了关山,使冷峻的关山有了几分妩媚几分妖艳,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奇观啊!冻冰花,一种素朴的小花,一如我家乡那素朴的姐妹。 … 【第4句】走近一看,我才知道,这些冰花的形状真是太漂亮了,远远胜过太阳公公它自己,难怪它要躲在群山后面。我仔细的看了半天,发现有的冰花像瀑布,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有的像花朵、还有的像骑着马的王子,准备去营救公主……。啊!那边还有一组冰花呢!它们像一束束羽毛,又像一束束松枝,真是些巧夺天工的银水晶,你可以找到任何图形,只要你能想到的,在这上面都能抽象出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些窗上的冰花雕琢的如此的精妙绝伦……真是美妙极了。 … 【第5句】正是因为有了窗上的冰花,凛冽的冬天才富有诗意!也正是因为有了绚丽的冰花,儿时的冬季才显得那么美好!冰花,虽不见笔墨的勾勒,却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巧夺天工,妙趣天成。 … 【第6句】依然想念冰花,——-莪用微笑,在冬季依偎在窗边,窗外白雪纷飞,思绪常常飞扬在白雪的夜空,看着晶落剔透的冰花,玻璃窗上朦胧的风景图,银白色的草坪银白色的树枝,银白色的山脉银白色的花朵,银白色的……整个世界是银色的。 … 【第7句】树挂,是冬天里最美的景致。树挂俗称雾凇,在北方常见,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这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且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欢迎登陆 )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树挂也叫银枝、水汽花、冰花、雾冰。北方下雪的天气很多,而且,小雪的时候较少。有的时候雪很密、很细,像白色的沙,冷风翻滚,雪烟四起,遮挡着路人的视线。 … 【第8句】有时,晶莹剔透的窗户常常成为同学们崭露才艺的领地。有人在这水晶般的世界里挥就自己的书法,有人留下自己的绘画,有人甚至乱编地写上不知所云的朦胧诗,而更多的人则是乱写乱画。这时候,靠近窗户的同学往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常常在冰花上哈气。待到他们所哈出的气将美丽的冰花融化后,同学们便群起而攻之。 … 【第9句】蹲下,静静地看着一条小溪的溪流。溪的两边结满了冰层,薄薄的、白白的。溪水在冰层下面偷偷地流淌,汇成涓流。枯黄的小草坪被白雪覆盖,看不见一个挣扎的小苗了。只有依稀孤独的腊梅树,开着幼小的黄梅花儿,冰花伴随其间。 … 【第10句】我想,绚丽的冰花总会在恬淡高远的意境中吐露芬芳,在我心中,它就和我们的魏老师一样,已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如今,儿时的记忆只剩些支离破碎的片段,而每年冬天教室窗上千姿百态的冰花,尤其是魏老师的头像,连同她的谆谆教诲却根深蒂固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此生最灿烂的回忆。 6.【描写雾凇的诗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宋曾巩《冬夜即事》诗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7.描写衡山的诗句(名句)送道士薛季昌还山 唐明皇 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 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书。 云路三天近,松溪万籁虚。 犹期传秘诀,来往候仙舆。 注:唐明皇(685-762)即唐玄宗李隆基 送曲山人之衡州 唐/司空曙 白石先生眉发光,已分绀雪饮琼浆。 衣巾半染烟霞气,语笑兼和药草香。 茅洞玉声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阳。 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 注:司空曙,唐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寄赠衡州杨使君 唐/李益 湘竹斑斑湘水春, 衡阳太守虎符新。 朝来笑向归鸿道, 早晚南飞见主人。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唐/柳宗元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羊可南下水如汤。 兼葭浙沥含秋雾,桔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频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赋秋鸿进刘衡州 宋/梅尧臣 秋鸿整羽翮,去就自因对。 往春南方来,遂止天泉池。 天泉水清此,鸳鸯日追随。 蒲藻岂不乐,江湖信所宜。 今朝风色便,暂向衡阳归。 洞庭蓬叶下,潇湘先客飞。 渚有兰杜美,心无稻粱畀。 罾缴勿尔念,鹰隼宁尔规。 烟波千万里,足以资盘嬉。 峰前想回日,青冥生路岐。 8.关于雾凇的诗句1、《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 原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2、《残腊》宋代:韩琦 原文: 妆点瑶林连雾凇,沈埋茵草未羊眠。 但知催酿宜城酝,终见春芳次第妍。 译文:雾凇把树林装点成瑶林,这里的绿草都被埋住了所以没有羊在这里休息。 要知道还是城酝的好,终会见到春天再次来到。 3、《寒夕》明代:杨慎 原文: 璧月寒生晕,银河冻欲冰。 檐花穿雾凇,窗纸战风棱。 译文:天上的月亮生出寒气,银河好像要冻上。 屋檐上结着雾凇,窗户纸和风棱作战。 4、《十二月二十八日同瑞臣楼樵访小帆韧叟于涞水再叠苍字韵》清代:陈宝琛 原文: 雾凇障天消夜雪,风沙卷地失春阳。 杜鹃臣甫容勤拜,东眺犹应胜乐浪。 译文:雾凇阻碍了视线,夜晚雪退去,封杀刮起大地失去了春天。 杜鹃好像臣子一样静静的立着,向东眺望犹应胜乐浪。 5、《东明道中木冰甚 其一》明代:王世贞 原文: 浓霜中夜零,千林成雾凇。 却似江南时,梅花恼清梦。 译文:夜半的时候浓浓的霜雾到来,成百上千的树木结成了雾凇。 好像是在江南时,梅花烦恼了清梦。 9.关于赞美雾凇的诗句关于赞美雾凇的诗句一、柳树结银花,松柏绽银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凇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裳窈窕,欲舞高寒阙。 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二、漫岭雾朦胧,欣然凝作琼.莹莹临玉界,皓皓步天宫.风起掀云浪,日蒸飞蜡虹.回头看远树,景色已葱茏.三、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扩展资料:雾凇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中国古代人很早就对雾凇有了许多称呼和赞美。早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成书的《春秋》上就有关于“树稼”的记载,也有的叫“树介”,就是现在所称的“雾凇”。 宋曾巩《冬夜即事》诗 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 :“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木上,旦起视之如雪,日出飘满阶庭,尤为可爱,齐人谓之雾凇。谚曰:‘雾凇重雾凇,穷汉置饭瓮。 ’以为丰年之兆。”宋人称“雾凇”,而“以为丰年之兆”。 其观念很可能源于雾凇的古名“树稼”。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著名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亦有曰:“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雾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