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我国南北的差异的成语[南橘北枳]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南鹞北鹰]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鹞、鹰:两种猛禽。在南面就像鹞一样,在北面就像鹰一样。比喻为人刚直严峻。 :[南腔北调]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南北方言的腔调。形容说话口音不纯,夹杂方言。亦作“北调南腔”。 南箕北斗]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箕、斗:星宿名。箕宿四个星,像簸箕形;斗宿六个星,像斗形。当它们一同出现在南方时,箕在南,斗在北。用以比喻有名无实。 南船北马(南北交通) 南米北面(南北主食) 2.表示南北差异的词语很多【南船北车】比喻行踪不定。 【南船北马】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百所长。 【南贩北贾】为了谋生而到处奔走。 【南航北骑】形容乘舟骑马,南北奔走。 【南箕北斗】箕:星宿名,形度状象簸箕;斗:星宿名,形状象酒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 【南橘北枳】枳:落叶灌木,果实味苦酸,球形。古人认为南方之橘移植到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后用来内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南容来北去】泛指来来往往。 【南来北往】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 3.用一句俗语表示南北方的不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理由: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在生物进化的长河中,怎样体现物种的多样性呢,“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这就是需要变异,物种在进化的时候,有时候会产生变异,变异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在遗传算法中,变异使解变多,变杂,尽可能使算法遍历到求解区间的所有解。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好的物种只能生存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下。自然环境给予物种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生态环境条件即物种形成的地理、气候、水质、土壤、生物链是物种成型的前提和关键,万物都是环境的产物,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物种自然会存在差异。 如人参,其最佳的气候质量为:种植的海拔高度为700――800米,年降水量700――800mm,空气相对湿度70%,最热月温度为20—21oC,无霜期155天以上等[1]。在药用植物的种植中,随着自然条件的变迁以及异地引种、驯化家养,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运用,使得传统的中药品种原有的生态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从而导致了“物虽非伪,而种则殊矣,药性异矣”。不同的药材原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及积累活性药物成分所要求的生态质量是不同的,有的喜阴,有的喜阳,有的喜水,有的耐旱等。从而只有在某一特定的生态质量环境下,才有可能生产出药性和药效不变的中药材,离开这一环境必然会导致中药材的药性和药效的改变,甚至生长发育不良以至死亡。如人参,以吉林的品质最佳,三七,以云南的最好,即是这个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