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大唐边关的诗句

1.描写边关的诗句

1、《塞下曲·其一》【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塞下曲·其二》【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3、《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8、《渔家傲·塞下秋来》【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0、《塞下曲·其三》【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描写边关的诗句

《卢龙塞行送韦掌记》钱起

雨雪纷纷黑山外,行人共指卢龙塞。万里飞沙咽鼓鼙,三军杀气凝旌旆。

陈琳书记本翩翩,料敌张兵夺酒泉。圣主好文兼好武,封侯莫比汉皇年。

《塞上曲》耿湋

惯习干戈事鞍马,初从少小在边城。身微久属千夫长,家远多亲五郡兵。

懒说疆场曾大获,且悲年鬓老长征。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

《横吹曲辞·出塞》张籍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塞上曲》裴说

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

《横吹曲辞·出塞》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塞上》司空图

万里隋城在,三边虏气衰。沙填孤障角,烧断故关碑。

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将军正闲暇,留客换歌辞。

《塞上曲》周朴

一阵风来一阵砂,有人行处没人家。黄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见花。

3.描写“边关”的诗句有哪些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释义: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释义: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释义: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释义: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释义: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6.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释义: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7.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释义: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8.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释义: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释义: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10.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四首》

释义: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4.唐朝描写塞外风景的句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何谓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一、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 (一)概况: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

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关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往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不独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住。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间。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诗人分别以旁观者的口吻,边疆战士的口吻,家中思妇的口吻,真实的诉说了边塞征战之苦。

语言素朴,构思独特。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边塞诗风格。

二、隋代的边塞诗 (一)概况: 边塞题材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多位诗人同题唱和边塞诗的盛况。诗歌体裁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

虽数量不多,也无一流作家,但促进了边塞诗的发展。代表作品有: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出塞》二首等。

(二)《从军行》简析: 该诗为七言歌行体。诗中把塞外肃杀的气氛和征人怀乡,思妇闺怨的情思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意境优美,语言清丽流畅,对偶工整和谐。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长风萧萧渡水来,归燕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长风萧萧渡水来,归燕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三、唐代的边塞诗 (一)概况: 1、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 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3、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

5.唐朝描写塞外风景的句子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何谓边塞诗: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一、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一)概况: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

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关山月》、王褒《渡河北》等。(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往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不独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住。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间。

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诗人分别以旁观者的口吻,边疆战士的口吻,家中思妇的口吻,真实的诉说了边塞征战之苦。

语言素朴,构思独特。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边塞诗风格。

二、隋代的边塞诗(一)概况:边塞题材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多位诗人同题唱和边塞诗的盛况。诗歌体裁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

虽数量不多,也无一流作家,但促进了边塞诗的发展。代表作品有: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出塞》二首等。

(二)《从军行》简析:该诗为七言歌行体。诗中把塞外肃杀的气氛和征人怀乡,思妇闺怨的情思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意境优美,语言清丽流畅,对偶工整和谐。“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长风萧萧渡水来,归燕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长风萧萧渡水来,归燕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三、唐代的边塞诗(一)概况:1、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 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之《燕歌行》、岑之《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3、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

6.唐代边塞诗人的诗描写边塞风景的有

《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7.描写边关月的诗句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唐]卢纶

(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戍断无烟。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 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从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上,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 美人帐下犹歌舞。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8.描写边塞月夜的诗句

1.《关山月》 唐朝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说明:第一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徘徊在苍茫的云海中。用明月高升在天山之上来形容边关的地势高峻,环境萧瑟。

2.《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朝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说明:“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如雪,投降城镇的外面月亮就像是秋霜。用月亮的凄冷寒色来表描写边关的凄冷。

3.《军城早秋》 唐朝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说明:”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关塞,寒云滚滚,边塞的月亮西沉。用月亮的西沉、萧瑟的秋风、滚滚的寒云来凸显边关的凄冷。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