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望诗词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2.《春望词四首》 赏析赏析 第一首 描写花开花落,相思不断。实则花开为实景,花落为虚景。作者春日里看到花儿盛开,感怀倾慕的人儿在遥远的地方,无法与自己同赏,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由此又联想到何止是花开不能同赏,就算到了秋天花儿落的时候,我倾慕的人儿也不能来到我的身边。 你要问我什么时候相思之情最深,那肯定是在每一年的花开花落之时了。这一首诗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抒写出自己浓浓的思念之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相思本是可以甜蜜,也可以苦涩的。 本诗第二句中一个“悲”字,就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的基调——忧愁伤悲,它也是整个四首春望词共同的情感基调。 第二首 坦诚直率表露诗人渴望觅得“知音”。 诗人正值花样年华,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是何其甜蜜,因而“春愁” 正要断绝,奈何那无知春鸟又在枝头上不断哀鸣。 若说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少女在遥望春日风光,面露相思愁情的话, 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就应该是一个对爱情冲满期待的小女子在山野漫步, 看到代表着爱情的同心草, 便低头摘下一根,细心编织,准备把它送给自己心中的那个他。 何其甜蜜,何其幸福!然而,枝头上的只只春鸟却发出了一声又一声的鸣叫, 无端扰乱少女的甜蜜思绪, 仿佛在提醒着诗人,别人的爱情随春就来, 而你的爰情前途却是一片渺茫啊!一股莫名的伤感便涌上少女心头。 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移情修辞手法。 鸟儿的鸣叫原本谈不上悲喜,但附上了作者的情感, 它便带有了哀情, 也是作者情感由望春而思到望春而愁的自然过渡。 第三首 直陈愁情一一“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风花”指自然景物。时光荏苒,四时的风光都在不断地老去,而我与有情的人儿结得同心,从此双宿双飞的日子却依然虚无缥缈 看我想结得同心人的心恳可能要破灭了,可怜我傻傻编结的同心, 赠出去之后就这么久久得不到回应。 本首诗“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这一句与第立首第一句“揽草结同心, 将以遗知音”前后照应,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因 “知音”的薄情而伤感, 为自己年华易逝却难以求得幸福的生活现状伤心无奈。 第四首 借助眼前撩人的春景,作者为自己的命运伤心落泪。这眼前簇簇花团,争奇斗艳,每一朵都是那么骄傲,那么让人艳羡。而自己也同样处在花儿一样美丽的年华,甚至有着花儿一样美丽的才情,却无法换得知己的赏识,得不了真爱。 两相对比,怎不叫人伤心落泪呀!诗中“两相思”,是指代两行相思的泪水。下一诗行中“玉箸”,也指泪水。春风姑娘你这么率性、纵情地吹,你可知道早上起来梳妆时的我对着镜子抹眼泪啊。这一诗行对作者的闺怨情结,可谓是怨而不幽,点到为止。 扩展资料 诗词正文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译文 花开时,无人陪我欣赏;花落时,无人分担忧伤。无论是花开,还是花落,总能唤起人们的心事,勾起不尽的相思。结同心草哇,送给将要来到的知心人。春愁刚刚散尽,不料春鸟的哀鸣又唤起了愁思。一岁春光又将蹉跎,还是等不到心上人哪。 等不到相思的人,结再多的同心草又有什么用呢?花满枝头,相思更浓。对着镜子黯然落泪,春风哪里知道我的心事呢。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春望词四首 3.《春望》这首诗的名句赏析是什么《春望》这首诗的名句赏析如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这首诗全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4.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句简要分析题 有关《望岳》和《春望》《春望》 此两句从小处落笔,言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写春望之情,“感时”“恨别”二句概括广,是痛于国破,忧思于家事、家国命运的统一表现。上句伤于国事,所以“感时”;下局思念家人,所以“恨别”。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忧患的心情。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通过诗句,作者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打字很累、望采纳 (造化钟胜秀、阴阳割昏晓)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通过诗句,作者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打字很累、望采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