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凋敝衰败的诗句

1.描写兴盛转为衰败(灭亡)的诗句,越多越好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朱雀桥:在朱雀门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为开花之意。作动词。

乌衣巷:对朱雀桥,晋王导、谢安居处。

王谢: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王导与谢安:

王导是 东晋初年的宰相,权势显赫,威震朝野,当时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成语中有“新亭对泣”,表示思念故国的意思,就是说的王导的故事。一次王导与北方逃难过江建立 东晋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劳劳亭)饮宴。座中周侯岂页叹息地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发出了山河沦陷的感叹(当时北方领土沦陷在匈奴人刘曜之手),于是在座的宾客都 相视流泪。王导见此情景,愀然变色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勉力国事),克复神州(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对(何至于那样没有出息作当年被俘的楚国囚犯那样相对哭泣呢)?”王导 的话慷憾激昂,批评了在座同僚消极悲观的情绪。虽然只有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却把王导为人鹤立鸡群,见识不凡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事见《世说新语》)。

诗词中提到的“谢”,就是 谢安,别名安石,他是晋孝武帝的丞相,人称谢太傅,功勋卓著,曾一度辞官退隐浙江会稽东山,当时曾有“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足见他的威望之高。后复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东山再 起”的成语,表示免职以后再度掌权的意思。后秦符坚扬言投鞭可使长江断流,率领大军进驻淝水北岸,威逼东晋,朝野震恐。谢安时任征讨大都督,他从容调度,终于大破符坚、是为军事上以 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据说他侄儿谢玄从前线送回报捷书信,可是谢安得信后面上却了无喜色,对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内室,终于压不住内心喜悦,鞋后跟过门槛时折掉,他高兴得竟然没 有察觉,其镇静自若,儒雅风流,在历史上一直传为佳话。

王导、谢安与书法都大有渊源,两人都是东晋的大书法家。王导是王羲之叔父,擅长行草,《书断》称他的书法是“风棱载蓄,高 致有余,类贾勇之武士,等相惊之戏鱼”。意思是说他的草书写得既饱含棱棱风骨,又高雅而有韵致;既有武士的雄伟,又如戏鱼般的灵活娇曳。王羲之书法得以成名,与王导指点是有关系的。

在东晋书坛上,王导不仅是政治上的领袖,身居丞相职位,而且在书坛上他也是名列前矛。他闲下来就喜欢弄弄笔头,挥毫不止,他学的是钟繇、卫笔法,即使在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王 室南渡时刻,王导也没有忘记把钟繇的《尚书·宣示帖》藏在衣带里带到南方。足见他对钟繇书法的爱好了。

至于谢安,他是参加王羲之兰亭集会的一员,平日与王羲之诗酒唱和,书法切磋 。据《书断》所述,谢安学写正、草书体就是就教于王右军。《述志赋》称谢安“善草正,方圆自穷”。谢安的草书在东晋是很有名气的,有副对联写道:“谢草郑兰燕桂树,唐诗晋字汉文章” ,其中的“谢草”,看来就是指的谢安草书,又如宋代词人、书法家姜夔曾说过:《兰亭记》及右军诸贴第一,谢安石(即谢安)、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由此可 知谢安书法、尤其行草书的知名度是仅次王羲之的了。

2.描写“秋天衰败、萧条”的诗句有哪些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3.表达乌衣巷衰落的诗句

乌衣巷(唐代刘禹锡七言绝句)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乌衣巷⑴

朱雀桥边野草花⑵,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⑶,飞入寻常百姓家⑷。[1]

4.写万物衰败的萧条景象的诗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进攻的军事重镇,故称“塞下”。“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古代传说,雁南飞,到衡阳即止,“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5.形容从鼎盛到衰落的诗句有哪些

1.《春望》

唐代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过零丁洋》

宋代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示儿》

宋代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登高》

唐代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蜀相》

唐代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描写“没落”的诗句有哪些

1.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2.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5.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___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7.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____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8.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____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9.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0.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____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11.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____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12.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____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13.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4.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____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15.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____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16.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17.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____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8.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李商隐《锦瑟》

19.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____陆游《沈园二首》

20.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____项羽《垓下歌》

21.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____张泌《寄人》

2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____杜牧《泊秦淮》

23.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___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4.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____杜甫《蜀相》

26.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