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人黑的诗句7个字

1.描写黑字的诗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声声慢》

池鹤八绝句·乌赠鹤

---白居易

与君白黑大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白居易《黑潭龙》

胡歌

---岑参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不寐

---杜甫

瞿塘夜水黑,城内改更筹。

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

气衰甘少寐,心弱恨和愁。

多垒满山谷,桃源无处求。

边上晚秋

---杜牧

黑山南面更无州,马放平沙夜不收。

风送孤城临晚角,一声声入客心愁。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

---龙移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韩偓

---夏夜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白居易

---自问

黑花满眼丝满头,早衰因病病因愁。

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李贺《北中寒》

2.描写黑色的诗句

1、野径云俱黑

杜甫

《春夜喜雨》

2、戍楼西望烟尘黑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养子黑柏颠

杜甫

《义鹘行》

4、夜雨连云黑

冯延巳

《忆秦娥·风淅淅》

5、月黑雁飞高

卢纶

《塞下曲四首》

6、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雁门太守行》

7、腻香春粉黑离离

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8、一方黑照三方紫

李贺

《北中寒》

9、麻衣黑肥冲北风

李贺

《野歌》

10、其时月黑猿啾啾

王昌龄

《箜篌引》

11、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居易

《卖炭翁》

12、浪翻江黑雨飞初

杜甫

《解闷十二首》

13、冤气苍茫成黑云

常建

《塞下曲四首》

14、或黑如点漆

杜甫

《北征》

15、延客已曛黑

杜甫

《彭衙行》

16、士苦形骸黑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17、东垠黑风驾海水

杜牧

《大雨行 开成三年,宣州开元寺作。》

18、几度归侵黑

李廓

《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19、鳌身映天黑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20、其时月黑猿啾啾

王昌龄

《箜篌引》

21、冤气苍茫成黑云

常建

《塞下曲四首》

22、既击既扫白黑分

韦应物

《石鼓歌》

23、山黑家中已眠卧

杜甫

《夜归》

24、涛翻黑蛟跃

杜甫

《早发》

25、波漂菰米沈云黑

杜甫

《秋兴八首》

26、瞿塘夜水黑

杜甫

《不寐》

27、白黑未及分

韩愈

《杂诗》

28、晨光未出帘影黑

元稹

《连昌宫词》

29、身白而头黑

寒山

《诗三百三首》

30、风吹黑云雨

寒山

《诗三百三首》

31、身白而头黑

寒山

《诗三百三首》

32、风吹黑云雨

寒山

《诗三百三首》

33、心中黑如漆

拾得

《诗》

34、水香塘黑蒲森森

贯休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35、黑红红黑又玄玄

吕岩

《七言》

36、在黑无亏白自乾

吕岩

《七言》

37、醉捋黑须三岛黯

吕岩

《七言》

38、天地晦一四冥风雨黑;案前神水呪不成

韦庄

《秦妇吟》

39、魂返关塞黑

杜甫

《梦李白二首·其一》

40、长河浪头连天黑

李颀

《送陈章甫》

3.描写“黑色”的诗句有哪些

1、黑者须当黑似漆,仔细看来无别色。

出自:宋贾似道 《黑青》。

译文:黑色就应该像黑漆,怎么也看不出别的颜色。

2、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出自:清代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译文: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出自: 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

译文: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

赏析: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他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出自:唐杜甫《春夜喜雨》。

译文: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5、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

出自:宋代陆游《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译文:铿然杖化赤龙飞,雷雨大作群山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春夜喜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酔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舟夜书所见

4.我要很悲凉的诗句,七个字的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落日的余辉在老树上流连,夕阳的晚照在枯藤里游移。沧桑的老树斑驳得快要死去,瘦弱的枯藤无力地向上爬行;昏沉苍老的乌鸦疲惫不堪,栖息在衰枝上,懒得飞行。

马致远“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在这国画般的彩画奇石中,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的被表现出来。残阳落山后,苦藤竟自爬; 树静风不止,乌鸦变昏鸦!《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

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比较明显的特点是:1.简约与深细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

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

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3.景色与情思相融 诗言志。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