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受到教育的文言诗句

1.关于教育的古文名句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 而是移风易俗。体现社会本位论。

2、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4、学而时习之——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5、温故而知新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原文为: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体现巩固性教学原则。

2.关于教育的古文名句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 而是移风易俗。体现社会本位论。

2、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学记》。

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

4、学而时习之——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5、温故而知新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原文为: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指学习过的知识),由此获得新的知识(指未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了。”体现巩固性教学原则。

3.有关后天教育的古文(除伤仲永)

《劝学》怎么样?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木直 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 无恒安息。

靖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 长於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於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 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於高山 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 根是为芷。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 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 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 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 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逐句翻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让(它)停止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从蓼蓝草中提取出来,但却比蓼蓝显得更青;冰水(遇冷)凝结而成,却比水(的温度)寒冷。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头挺直得符合墨线,用火去輮烤,使(它)弯成车轮,它弯曲符合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再经风干日晒(它也)不能再挺直了,用火烤使它成这样的啊!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以木头经墨线校正后一加工就直了,刀剑放到磨刀石上一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自己的言行,就智慧高明而且行动也没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苦苦地思索,比不上片刻学习的收获大;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经踮起脚跟来向远望,比不上登在高处见得广。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来招手,手臂并没加长,却看到的人很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来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可听到的呼喊声很清楚。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车马远行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船只的人,并非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禀赋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汇集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在这里产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于是高尚的精神智慧就会自然形成,圣人的思想也是具备了。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骏马一次跳跃,(毕竟)不能超过十步;劣马拉车十天(也能行千里)功效在于坚持不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刀刻一下就放下来,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用刀刻个不停,即使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成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尘土,向下喝地下泉水,心思专一的缘故呀。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虽然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但如果)离开蛇和鳝鱼的洞,它就没有可以寄居存身的地方,这是它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4.关于教育的古文名句..急用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孔子)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

3、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有关教养的文言文句子,求回答必须是中国的

古籍中有关教养的文句实在是多如繁星,以下仅采摘几句:如果感兴趣我可提供文本。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 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 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 心一执著,万事不得自然。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 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古之学者,在心上做工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 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工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 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

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 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 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喜来时,一检点。

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

放肆时,一检点。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

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 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 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 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品格。

人争求荣乎,就其求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辱;人争恃宠乎,就其恃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贱。 丈夫之高华,只在于功名气节。

鄙夫之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阿谀取容,男子耻为妾妇之道。

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

小人之事上也,必谄必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立朝不是好舍人,自居家不是好处士。

平素不是好处士,则小时不是好学生。 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

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 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 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贵人之前莫言贱,彼将谓我求其荐。 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辄忘。 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 持己以正,贵有圆通不可拘之权。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不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鸟,哀哉羞此七尺之躯! 暴同三足虎,毒比两头蛇,惜乎坏尔方寸之地! 到处枢偻,笑伊首何仇于天? 何亲于地?终朝筹算,问尔心何轻于命?何重于财? 富儿因求宦倾资,污吏以黩货失职。 亲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

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

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 广田宅,结姻援,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

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

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 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

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

济宗党,广束修,救荒歉,助义举,此用财也。 靡苑囿,教歌舞,奢燕会,聚宝玩,此伤财也。

用财者,损而盈:伤则者,满而覆。 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

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 规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

养身者,啬而大,惜身者,膻而细。

6.文言文中有关尊重教师的句子都有哪些

1、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荀子·劝学》

释义: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 ;其次那就是崇尚礼仪了。

2、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释义:大家都遵从师道的话;学风自然就好了。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师说》

释义: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凡学之道,严师学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出自乐正克《学记》

释义: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所以国君不以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下属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在祭祀中臣子担任祭主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另一种是臣子当君主的老师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在大学的礼仪中,作老师的人虽然接受国君的召见,也不必按臣礼面朝北,这是为了表示尊教老师。

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荀子·大略》

释义:国家将要兴盛,必然要尊师重教,尊师重教,国家的法度就得到了保存。

7.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名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诚实最好的政策。

--弗兰克林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其它: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8.求有关自主学习的文言文、诗词名句

<黄生借书说> 清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讽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句子有哪些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出自:《应闲》东汉 张衡 释义:人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倘不积极地探索研究,哪会有收获或成就呢?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 出自:《劝学解》唐 韩愈 释义:学业只有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办事要多思考,不可做事随便。

3、“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出自:王充在批判孟轲的“良知”、“良能”时说的话。 释义:不学习自己就了解,不问人自己就明白,古今做事没有这样的。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出自:《诫子书》三国 诸葛亮 释义: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春秋 孔子 释义: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敏:聪明;好:喜好。 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自:《劝学篇》战国 荀况 释义: 谓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引申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7、“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 出自:《庄子.养生主》 释义: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出自: 《鹤林玉露》宋 罗大经 释义:绳锯木断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

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论语·为政》春秋 孔子 释义: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出自:《论语·述而》春秋 孔子 释义:自己学习永不满足,教诲别人永不疲倦。 11、“学然后知不足。”

出自:《礼记·学记》 释义: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 12、“学无止境。”

出自:《问说》清 刘开 释义:学无止境指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激励人们奋进。

下一篇
有名宋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