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吴钩古诗词里宝剑

1.古诗词中为何多用吴钩代替宝剑

、吴钩是一种弯刀状兵器,因春秋时期的吴国闻名。那时代,铸剑师干将和莫邪为吴王打造了不少兵器,其中最著名的是宝剑和吴钩。

2、这种兵器早年仅见于文字记载。1975年从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两柄实物后,才了解了它的真面目。现在公认的真正的吴钩出土于秦俑一号坑东端长廊部分。

钩的形制像弯刀,分身、柄两部分。钩身两侧都有刃,平头无尖锋,截面作枣核形,柄系实心的椭圆体。通长70多厘米,宽3厘米左右。这种刀刃呈孤线的兵器,是江南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产物。

3、历代诗人有歌颂吴钩的诗篇,如:

唐代李贺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白《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4、据说吴王阖闾死后有三千把宝剑随葬。八十年代在虎丘出土了一柄宝剑,式样十分奇特:横断面呈弧形,中间坟起,像一叶小舟。经专家考证,此剑即是干将所铸“雌雄剑”之一。

2.含有“吴钩”的诗句是什么

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释义: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2.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唐代:岑参《送人赴安西》

释义:跨上英俊的战马宝刀佩在身边,策马翩翩地飞驰翻越陇山之颠。

3.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唐代:杜甫《后出塞五首》

释义:想当年霍去病出征,却只能面带苦笑看着自己的武器。

4.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释义:采石矶打了胜仗,边塞的形势如今和过去不同了,听到喜讯兴奋得词人在夜间挑亮灯烛,检查自己的武器,准备和敌人拼搏一场。

5.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唐代:李白《侠客行》

释义: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6.锦带吴钩,征思横雁水。——宋代:吴文英《荔枝香近·送人游南徐》

释义:锦衣玉带,身佩吴钩宝剑,将要奔赴当时的军事重镇。

7.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宋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释义: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

8.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唐代:李益《边思》

释义:佩带吴钩北方游牧民族每到秋高马肥的季节,常进扰边境,需要预加防卫。

9.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入都清代:李鸿章《入都》

释义:大丈夫只手拿着宝刀,意气风发比百尺楼还高。

10.吴钩明似月,楚剑利如霜。——唐代:张柬之《出塞》

释义:宝刀明亮如月,楚剑锋利犹如冰霜。

3.辛弃疾的词“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中的吴钩是什么

.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

古代吴地(今江苏苏州)所造的—种弯形的刀。《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即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后泛指锋利的刀剑。李贺《南圆》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径路刀 古代兵器。汉代匈奴人使用的一种青铜刀。有人认为它来源于西周初年,周人使用的一种叫做“轻吕”的短剑。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呼韩邪单于与汉使臣韩昌、张猛立盟,就曾用径路刀搅酒。

4.宋词中的“吴钩”指的是什么

吴钩

【解释】:

1.亦作"吴钩"。

2.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

【延伸】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外观和用法

相传的“吴钩”,是刀身呈曲翘状(按其形状可总称为曲刀或弯刀),具有适合劈砍的构造。曲刀由刀首、刀身、护手(格)和刀柄所构成。单侧有刃,呈曲线状,没有锋刃的一侧,称之为刀背。柳叶刀即是曲刀的标准刀型。全长约1m,刀柄20cm左右。因刀刃形状似柳叶,故此得名柳叶刀。

刀的制作材料,刀刃部分使用经过硬化处理的优质铜,刀背部分用韧性好的金属制成。

刀的长度和重量,虽然根据使用者而定,但是也有一个大致的标准。长度是在持刀的手自然下垂,手握手柄,刀尖朝上状态下,以刀尖不过耳、刀重0.7kg以上为标准。

刀的一般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一只手只使用一把刀的单刀式,另一中是把两把刀作为一组(副)的双刀式。单刀时,有时用另一只手使用盾、钩、拐等防御里较强的兵器。

刀的变化种类(即形态)有很多,这里很难一一介绍。但是变化较大的刀刃为锯齿状的锯齿刀和刀背栓铁环的环刀等。

●历史与发展

所谓“吴钩”,意思是指刀刃为曲线形的吴国刀。这种刀刃呈曲线状的曲刀,是春秋时代由吴王(相传为阖闾)下令制造的。因其锋利无比,所以留下这个美称。据说,曲刀在青铜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由此可见,曲刀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在中国的南方广为使用。这是南方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中国南方山岳连绵,植物繁茂,还有很多适于舰船水战的江河湖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曲刀当然就成了用于白刃格斗近战的最理想兵器,而且还可以作为采伐和船上作业的工具。

在中国,曲刀的鼎剩时期是在唐代以后。当时一些唐朝的文人赋予曲刀一个雅称,称之为吴钩。这种吴钩是模仿宝物的吴钩制作而成,也是一种对名刀的文学表现。唐代之所以盛行使用曲刀,其背景是当时中国的版图的扩大。上面已经介绍了曲刀在中国南方广为使用的缘故。然而,即使在刀、剑最盛时期,中国南方许多民族仍然使用着本民族固有样式的曲刀(就是在现今的中国、泰、苗、西瓦等少数民族还沿用着本民族独自式样的刀)。后来的南朝诸国,把原来一些南方民族使用的曲刀,作为本民族的兵器,装备自己的军队。隋统一了南北朝,以及后来的唐朝,这种曲刀一直久盛不衰,为文人骚客广为歌咏。

广为流传。

在唐代复兴起来的曲刀,到了宋朝就更加流行了。在宋代《武经总要》中,已经看不到直刀的图样,但是仍完整地保留着手刀这一曲刀的流派图形。虽然当时的军队也装备有直刀,但是,从《武经总要》的记述来看,曲刀的装备率仍占明显优势。由于宋朝的法律没有把这种曲刀列为民间禁用的兵器,所以,不仅军队,就是在民间也极为普遍。

从明末到清朝,虽然是日本刀的全盛时期,但是,传统的中国曲刀仍然被广泛使用着,特别是在民间和武术界,就更为盛行。即使在今天的武术界,说起刀,就是指这种中国传统的曲刀,或由曲刀所演变的各种刀。

据说,曲刀在青铜时代就出现了。由此可见,曲刀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在中国的南方广为使用。这是由于南方的特殊环境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中国的南方山岳连绵,植物繁茂,还有很多适于舰穿水战的江河湖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曲刀当然就成了用于白刃格斗近战的最理想兵器,而且也可以作为采伐和船上作业的工具。

5.求关于剑的古诗词

吟剑诗 洪秀全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李白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焕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贾岛 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