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雪中少林寺的诗句

1.形容少林寺的诗句

幸少林寺应制

宋之问( 656年?~712年),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绀宇横天室,回銮指帝休。

曙阴迎曰尽,春气抱岩流。

空乐繁行漏,香烟薄彩斿。

玉膏从此泛,仙驭接浮邱。

游少林寺

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

长歌游宝地,徒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从驾幸少林寺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陪銮游禁苑,侍赏出兰闱。云偃攒峰盖,霞低插浪旗。

日宫疏涧户,月殿启岩扉。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

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昔遇焚芝火,山红连野飞。

花台无半影,莲塔有全辉。实赖能仁力,攸资善世威。

慈缘兴福绪,于此罄归依。风枝不可静,泣血竟何追。

登少室山寺

褚朝阳,唐诗人,曾登天宝进士第。

飞阁青云里,先秋独早凉。

天花映窗近,月桂拂檐香。

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

空间指归路,烟处有垂杨。

少室晴雪送王宁

李颀(690-751),颇有诗名,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嵩山采菖蒲者

李白(此仙不用多说了吧)

神人多古貌,双耳下垂肩。

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

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

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

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元丹丘歌

李白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

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常周旋。

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

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赠嵩山焦炼师

李白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还归东山上,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霓裳何飘飖,风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紫书傥可传,铭骨誓相学。

2.写少林寺的诗句

唐太宗当时还写下了脸炙人口的诗句: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饰。

造山丽如符,长流禁似带。

海气百重楼,崖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1、少林寺

是处由来初地,会心都契法源。

岩是水出嵌隙,路转人度松门。

少林名自少室,是一是二堪参。

忽座壶中天半,下临万壑千岚。

俯仰似沾花雨,布施非为福田。

幽门自彼无俗,山林于我有缘。、

少林寺

丁星缀紫茸,烂漫纷红叶。

北山鲜移文,西域饶梵筐。

少室本同名,跋陀倘能接。

少林寺

禅室坐清秋,诸天云上头。

一心何挂碍,万景自纷投。

无暇搜佳句,惟教纪胜游。

山庄看已近,墙外石泉流。

望少林寺

半天楼上开窗户,万螃丛中望少林。

云际梵音常缥缈,松悄塔影自森沈。

欣于所遇何空色,乐在其间足古今。

笑我闲愁经半岁,何妨一晌空尘心。

3.形容少林寺的诗词

唐 宋之问《幸少林寺应制》

绀宇横天室,回銮指帝休。

曙阴迎曰尽,春气抱岩流。

空乐繁行漏,香烟薄彩斿。

玉膏从此泛,仙驭接浮邱。

唐 沈佺期《游少林寺》

长歌游宝地,徒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宋 李廌《少林寺诗》

禅老家风古少林,道场遗迹蔽烟岑。

山遮石脚斜阳早,云碍钟声出谷深。

只履度关天杳杳,九年面壁海沉沉。

欲知苗裔能传法,柏树犹明圣主心。

4.描写“少林寺”的诗句有哪些

1. 《寂后寄少林长老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道济

片帆飞过浙江东,回首楼台渺漠中。

传与诸山诗酒客,休将有限恨无穷。

2.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太行盘纡,黄河泄舒。

肝胆明洁,胸膺廓虚。

清风未生齿颊,白雪已上眉须。

少林之默无他说,黄梅之舂不识书。

彻见本来人面目,名言安敢妄分疏。

3.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瀛涵崧镇,深兮高兮。

默默之得,类之不齐。

一鼻直,两眉低。

影像尔能半露,语言谁得全提。

少林九年兮,痴坐凄凄。

4.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发衰雪白,眼寒秋碧。

壁立千寻,功消一色。

体得有家风,心传亡辙迹。

少林祖师兮岂会唐言,黄梅行者兮不识横画。

5. 《偈颂二百零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朔风拂旦吹秋过,时节薄寒宜就火。

拱默威音世外游,放闲枯木堂中坐。

尘劫空时却有空,道环虚处元无我。

灵灵不昧寂而知,衣钵少林分付可。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网:/chaxun/all/%E5%B0%91%E6%9E%97

5.关于“少林”的诗句有哪些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当时天竺僧人跋陀由西域跋涉而来,得到虔信佛学的孝文帝的礼敬。跋陀见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的嵩山很像一朵莲花,便有意在"花"中立寺,孝文帝遂在少室山建造少林寺供养跋陀。后来又过了三十余年,南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广罗弟子,传授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开山祖师。

李白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还归东山上,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霓裳何飘飖,风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紫书傥可传,铭骨誓相学。

少室晴雪送王宁

李颀(690-751),颇有诗名,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游少林寺

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

长歌游宝地,徒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草堂者,盖因自然之溪阜,前当墉洫;资人力之缔构,后加茅茨。将以避燥湿,成栋宇之用;昭简易,叶乾坤之德,道可容膝休闲。谷神同道,此其所贵也。及靡者居之,则妄为剪饰,失天理矣。词曰:山为宅兮草为堂,芝兰兮药房。罗蘼芜兮拍薜荔,荃壁兮兰砌。蘼芜薜荔兮成草堂,阴阴邃兮馥馥香,中有人兮信宜常。读金书兮饮玉浆,童颜幽操兮不易长。《嵩山十志十首·草堂》卢鸿

6.描写“少林寺”的诗句有哪些

《寂后寄少林长老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道济 片帆飞过浙江东,回首楼台渺漠中。

传与诸山诗酒客,休将有限恨无穷。《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太行盘纡,黄河泄舒。

肝胆明洁,胸膺廓虚。清风未生齿颊,白雪已上眉须。

少林之默无他说,黄梅之舂不识书。彻见本来人面目,名言安敢妄分疏。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瀛涵崧镇,深兮高兮。默默之得,类之不齐。

一鼻直,两眉低。影像尔能半露,语言谁得全提。

少林九年兮,痴坐凄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发衰雪白,眼寒秋碧。

壁立千寻,功消一色。体得有家风,心传亡辙迹。

少林祖师兮岂会唐言,黄梅行者兮不识横画。《偈颂二百零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朔风拂旦吹秋过,时节薄寒宜就火。

拱默威音世外游,放闲枯木堂中坐。尘劫空时却有空,道环虚处元无我。

灵灵不昧寂而知,衣钵少林分付可。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网:/chaxun/all/%E5%B0%91%E6%9E%97。

7.十句关于“雪”的诗句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宋. 王安石 2.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梅花》宋. 陆游 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江雪》唐. 柳宗元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唐. 王昌龄 5.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6.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古柏行》唐. 杜甫 7.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出塞作》宋. 王维 8.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宋. 陆游 9.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唐. 韩愈 10.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金缕曲》清. 顾贞观。

8.描写雪的诗句大全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苑中遇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踏莎行》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对雪》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咏雪联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南秦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上林春令》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转应曲》

投宿侵侵征骑,飞雪满孤村《南浦·旅怀》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除夜有怀》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对雪》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秦中吟·歌舞》

来源/ohmaigod,希望能够帮到你~

9.描写雪的诗句

这是一组关于雪的诗句(词),细读起来可以理解作者是通过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去描写雪的。

不仅描写的手法不同,而且抒发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在描写上,有的作者对雪的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刻画;有的作者对雪的状态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写;有的作者通过比较的手法使雪更加形象化,有的作者则将自己的情感直接寄托与雪之中。

这些诗句千古流传,我们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一定要全方位,尽可能更加丰富的积累,才能运用自如,不然引用起来必然要出现牵强附会的现象,造成引用不得体。今天来老师把这一组诗句奉献给你,希望你能收录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这三句诗句,是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

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利用映村的方法,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

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在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这两句诗是作者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燕上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这是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

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

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 这是雪与人的静思之情的很好结合,是封建社会才女的寂寥,窗内窗外人与雪的情景交融,反映了一定的社会背景,这是文学作品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有联系的典型例子。

年代:宋 作者:吴潜 作品:暗香 内容: 雪来比色。对澹然一笑,休喧笙笛。

莫怪广平,铁石心肠为伊折。偏是三花两蕊,消万古、才人骚笔。

尚记得,醉卧东园,天幕地为席。回首,往事寂。

正雨暗雾昏,万种愁积。锦江路悄,媒聘音沈两空忆。

终是茅檐竹户,难指望、凌烟金碧。憔悴了、羌管里,怨谁始得。

--------------------- 年代:元 作者:元无名氏 作品:八声甘州 内容: 一团春雪,抛在玉炉中煎。炎炎进火不住添。

要晓得通红无焰烟。须管莫亏折,斤两依然。

如此三千。锻炼待不摇不动,方可为禅。

全真养命,只在恁么之间。家园自有甘露泉。

要浇灌黄芽长瑞莲。 ------------------- 年代:唐 作者:朱湾 作品:长安喜雪 内容: 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全似玉尘消更积, 半成冰片结还流。光含晓色清天苑,轻逐微风绕御楼。

平地已沾盈尺润,年丰须荷富人侯。 ----------------------- 年代:唐 作者:卢纶 作品:出山逢耿湋 内容: 云雪离披山万里,别来曾住最高峰。

暂到人间归不得,长安陌上又相逢。 --------------- 年代:唐 作者:焦郁 作品:春雪 内容: 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

不分残照影,何处断鸿声。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

因风低未敛,带雨重还轻。 干吕知时泰,如膏候岁成。

小儒同品物,无以答皇明。 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