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南通美景的古诗《狼山观海》宋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泛海怀通州》宋 文天祥 江波无奈暮云阴,一片朝宗只此心。 今日海头觅船去,始知百炼是精金。 《家园杂忆》清 胡长龄 我家小筑城之北,细水春流直绕墙。 行过石桥西畔去,丛篁深覆读书堂。 《水绘园枕烟亭看桂》明 冒襄 几载倾颓池上名,小山早桂晚才开。 稀疏绝似人憔悴,攀折从教月剪裁。 荆棘满庭香自冷,刍荛斥地我还来。 萧条极目风流散,千古兴亡酒一杯。 《题南通曹公祠》近代 梁启超 捍灾乡则记,杀敌古之强。 允矣追双烈,宁惟福一方。 当年悲失淖,今日表康庄。 莫话辽东役,临风只涕恨。 供参考。 2.形容狼山的诗句狼山吟 王美春 生长于大海入口处, 伫立在长江北岸, 论年岁, 比不上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论身高, 远不及喜马拉雅山; 论名气, 难与名满天下的庐山比肩, 而你是任何山都无法替代的, 永远占据我的心田! 山中无狼, 却取名为“狼山”, 山顶的支云塔远非高大, 却称作“支云”,仿佛高耸云天。 呵,这就是南通人的幽默, 与众不同的气魄、语言! 目睹沧海桑田, 亲历人间冷暖, 你引领江城从幼稚走向成熟, 由荒芜变为巨轮争流、百花斗艳。 呵,狼山! 你是南通之母, 似乎更应叫你“娘山”; 你身处鱼米之乡, 似乎更应叫你“粮山”。 骆宾王、白雅雨墓在你怀中, 法乳堂十八高僧壁画活灵活现, 支云塔与南通电视塔遥相呼应, 苏通长江大桥横空出世, 南通的现代化与你血脉相连。 包容会通,敢为人先, 南通精神代代相传。 在苏中率先崛起、全面腾飞, 你与780万人民一起呐喊。 南通就是你呵,你就是南通, 名副其实的“良山”! 其实,无论怎样称呼你, 有一点永远不变, ——你是南通人的骄傲, 我心中神圣而永恒的山, 无论何时何地 都有你与我同行、相伴…… 3.哪里有赞美南通的诗歌作者:季金虎 旧埠绕绿水 新城拥五山 江阔融入海 日红踏浪来 诗中的“旧埠”和“新城”说的是空间上的地理概念,而我以为跨越的是从旧到新的时间。南通有五千多年历史,有青墩遗址为证,最近还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南通建城于公元 958年,有千年历史,近代因为有张謇而一度辉煌。不管是古人,还是近人,都依濠河筑城建屋。进入当代,城区向四周拓展,南郊的五山也隶属现代化的新区。因而正如季先生诗云的,旧埠扩建成新城,“绕绿水”成了既往的历史,而“拥五山”成了当今的现实。“一山一水”的五山和濠河又正是南通两个最为出名的自然人文景点。两句诗通过两个动词:一个“绕”字、一个“拥”字,经历了时空,扼要、精辟地述说了南通的沧桑巨变。句短字少,然而颇具气势和底蕴。 涛涛江水在这里汇流入海,“江阔融入海”,是南通江海交会的独特地理位置的写照。长江流淌到南通,其江面最宽,建设中的苏通大桥将是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江海会通,也铸造了南通人特有的融合的精神气质。最后一句“日红踏浪来”,也正是这种精神气质的时代写照。王安石诗:“日出江花红似火”,描绘了江面日出、朝霞满天的盛景奇观。南通在江苏最东,每天,太阳的光芒江海儿女都是最早领略。日出而作、勤勉发奋的南通人民伴随红日初升,腾江越海,舞动在浪花飞溅的时代征程。 诗表心,诗言志,诗寄情。季先生的这四句诗,是对南通时代旋律由衷的赞颂,是对家乡日新月异变化满腔热情的抒怀,既有现实主义的深情描摩,又有浪漫主义的激越畅想。四句堪称短诗,但意蕴深长,实乃一首言简意骇内涵丰满的家乡赞美诗! 4.描写南通狼山的现代诗狼山吟 王美春 生长于大海入口处, 伫立在长江北岸, 论年岁, 比不上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论身高, 远不及喜马拉雅山; 论名气, 难与名满天下的庐山比肩, 而你是任何山都无法替代的, 永远占据我的心田! 山中无狼, 却取名为“狼山”, 山顶的支云塔远非高大, 却称作“支云”,仿佛高耸云天。 呵,这就是南通人的幽默, 与众不同的气魄、语言! 目睹沧海桑田, 亲历人间冷暖, 你引领江城从幼稚走向成熟, 由荒芜变为巨轮争流、百花斗艳。 呵,狼山! 你是南通之母, 似乎更应叫你“娘山”; 你身处鱼米之乡, 似乎更应叫你“粮山”。 骆宾王、白雅雨墓在你怀中, 法乳堂十八高僧壁画活灵活现, 支云塔与南通电视塔遥相呼应, 苏通长江大桥横空出世, 南通的现代化与你血脉相连。 包容会通,敢为人先, 南通精神代代相传。 在苏中率先崛起、全面腾飞, 你与780万人民一起呐喊。 南通就是你呵,你就是南通, 名副其实的“良山”! 其实,无论怎样称呼你, 有一点永远不变, ——你是南通人的骄傲, 我心中神圣而永恒的山, 无论何时何地 都有你与我同行、相伴…… 5.古代有什么著名文人是江苏的,最好是江苏南通的1 张謇 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 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 2 李方膺 南通籍著名画家李方膺(一六九六--一七五五),字虬仲,一字秋池,号睛江,乳名龙角,他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侧身于“扬州八怪”之列?。 3白毓昆 白毓昆(1868-1911),号铣玉,字雅雨。 南通市人。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 18岁中秀才后,入江阴南菁书院,专攻地理学。 江苏历史名人: 江苏淮安名人 关天培 1781年1月8日生于淮安。 民族英雄关天培是林则徐查禁鸦片的得力助手,1841年鸦片战争中殉身虎门,是我国最早为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而英勇牺性的高级将领。在今天的关忠节公祠内,人们还可领略到当年关天培的虎威雄姿。 梁红玉 淮安新城人,宋代巾帼英雄,她曾与丈夫韩世宗以8000勇士打败金兀术10万之众,留下“击鼓战金山”的佳话,在今天淮安新城建有梁红玉祠堂 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父亲吴锐(1461-1532),字廷器,号菊翁,为人忠厚,喜谈说史传,好游淮地名胜古寺,常给幼年吴承恩讲述民间神魔故事。 万事大吉锐娶经营花边花线的商人女儿徐氏。徐氏生一女,名吴承嘉,嫁与淮安户部尚书沈翼的族人沈山。 中年后吴锐又娶张氏,生著名的文学家吴承恩。 边寿民 清代淮安人,原名维祺,自称苇间居士。 著名画家,以画芦雁出名。他是雍正、乾降年间活跃在扬州的杰出画坊画家之一。 吴鞠通 1758年6月生于河下镇。清代著名的瘟病学家。 所著《瘟病条辨》一书,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后世医家多用以指导临床,日本中医博士著有《内科瘟病条辨的研究》。此外,吴氏还有《医医病书》和后人整理的《吴鞠通医案》流传于世。 1987年故乡人民为纪念他,将市中医院更名为“吴鞠通医院”。 周实丹、阮梦桃辛亥革命前夕,周、阮二人参加柳亚子先生等创办的南社,后回家乡淮安又组织了淮南社。 武昌起义后,他们在淮安组织武装巡逻队响应,后被敌人杀害。淮安人民在城西南角万柳池边建有周、阮二烈士词,并整理出版了他们的诗文集《无尽庵遗集》二卷、《阮烈士遗集》一卷,都由柳亚子先生作序。 韩信 在楚汉相争的五年中,为刘邦以弱小的兵力最终战胜强大的项羽,建立三百年汉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终因功高盖主,曾被贬为淮阴侯,并引来杀身之祸。在老淮安市里关于韩信的历史遗址也很多,有韩信钓鱼台、韩信祠、漂母祠、胯下桥和“汉淮阴侯韩信故里碑”等。 在淮安码头镇也有许多与韩信有关的遗迹,在当地老淮安和码头镇都被称为韩侯故里。 **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 ~ 1976)。 1898年3月5日**同志诞生于淮安。 陈 琳 汉朝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原盐渎县人,他做过古射阳县郡守,后任汉末大将军何进的主薄。 因何进阴谋篡汉被杀,他避居冀州,又为袁绍重用。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第24回时也写到陈琳的故事。 后来袁绍被曹操打败,陈琳因文雄海内,又为曹操留用,文稿多出其手。汉献帝建安23年(公元217年)病故,葬于古射阳河畔。 陈琳擅长草拟公文,尤以替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最为有名。他的诗仅存4首,以<<饮马长城窘行>>最有价值。 陆秀夫 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实,祖籍建湖建阳,生于1236年。幼年随父迁居京口朱方镇(今丹徒县境内),后在鹤林寺读书(镇江焦山至今仍藏有陆秀夫题鹤林寺的石碑),20岁登进士;德祜初任礼部侍郎;后又升为端明殿学士佥书枢密院事;祥兴元年(1278年)为左丞相,驻军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境内)抵抗入侵的元军。 次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先驱妻、子入海,尔后背负皇帝、怀藏玉玺从容投海而死。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明朝初,在其故乡建阳镇建有“丞相陆公故里碑";在福建吉安有陆秀夫与蔡荔娘完婚之地"活水亭"古迹;另有<<陆忠烈集>>传世。 张士诚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丰县大龙乡张家墩人,生于1321年,盐贩出身。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于是伙同其他17个盐民揭竿起义,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为首领。 后队伍逐渐壮大,先攻下盐城、泰州、高邮等地,自封诚王,国号大周,年号文佑;后又攻下平江(今苏州)、湖州、松江、常州、杭州等地;元至正23年(1363年)在平江自立为吴王。4年后被朱元璋打败,其被俘,后解往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死,时年47岁,葬于吴县斜塘。 卞元亨 元末明初人,原籍便仓。少时膂力过人,曾赤手空拳打死过猛虎。 后在山东永王军中任谋划,历时9年。永王兵败被俘,他作文生祭,申明大义,后被中丞李炳之陷害,发配辽东,明永乐元年被赦免归乡,自称东。 6.文天祥南通诗词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这是中国南宋著名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南通期间以他忠心不二、百折不回的坚贞凝成的诗句,他在南通的遗迹教育激励了千千万万后人。为缅怀英雄遗迹,弘扬爱国正气,2008年,崇川区政府恢复重建了文天祥祠。 恢复重建的文天祥祠位于南通市东华塔陵园东侧,坐北朝南,由展厅、竹林山景、廊道石舫、义马墓等组成。主展厅采用仿宋古建风格,陈列展示了文天祥忠贞报国、一身正气、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和纪念篇章,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拟题江苏南通文天祥祠联·文伟丹心照汗青,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正气贯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