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千帆的诗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云共千帆舞, 浪淘万里沙。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坐阅千帆,空竞万里波涛。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千帆万帆来,尽过门前去。 一笛破寒渚,千帆凑夕阳。 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 西江运船立红帜,万棹千帆绕江水。 流落千帆侧,追思百尺巅。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千帆日助江陵势, 万里风驰下濑声。 晚色千帆落,秋声一雁飞。 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 照还生,千帆起,玉绳低,枕上莺声晓。 檐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鬓苍苍。 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千帆忽见及,乱却故人船。 故里千帆外,深春一雁飞。 2.过尽千帆皆不是 全诗《望江南·梳洗罢》 作者:唐朝 温庭筠 全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望江南·梳洗罢》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3."过尽千帆皆不是"出字自那首诗[望江南]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过尽千帆皆不是”出自晚唐诗人温庭筠的《望江南》。原文为: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该诗以白描手法刻画一位思妇在江楼期盼丈夫归来的图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幽幽”意思是成千成百的船只都已过完了,却全不是伊所坐的船只。眼看一天又过去了,千帆已过完了,伊人仍不见,只有那落日的斜晖,默默无语地照着那悠悠的江水悠悠地流。多用这二句来形容痴痴苦等盼待伊人,伊人却久久不来的痴情怅失与无奈,说不出的幽怨。 4.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算离情的诗句吗是吧~~ “过尽千帆皆不是”,寓情于景。 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5.描述聚散的诗句《浪淘沙》(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蝶恋花》(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侍中晋》(白居易) 昔蒙兴化池头送,今许龙门潭上期。 聚散但惭长见念,荣枯安敢道相思。 功成名遂来虽久,云卧山游去未迟。 闻说风情筋力在,只如初破蔡州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