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氤氲”的诗词有哪些1、《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唐代: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2、《南乡子·咏瑞香》 清代:顾太清 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不是婷婷倩女魂。 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 3、《赠李荣道士》 唐代:卢照邻 锦节衔天使,琼仙驾羽君。投金翠山曲,奠璧清江濆。 圆洞开丹鼎,方坛聚绛云。宝贶幽难识,空歌迥易分。 风摇十洲影,日乱九江文。敷诚归上帝,应诏在明君。 独有南冠客,耿耿泣离群。遥看八会所,真气晓氤氲。 4、《舞曲歌辞》 唐代:佚名 芳岁肇佳节,物华当仲春。乾坤既昭泰,烟景含氤氲。 德浅荷玄贶,乐成思治人。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群臣。 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薰。 式宴礼所重,浃欢情必均。同和谅在兹,万国希可亲。 5、《喜雨》 唐代:权龙褒 暗去也没雨,明来也没云。日头赫赤出,地上绿氤氲。 2.形容氤氲的诗词描写雾的诗句 1. 凌雾行 (韦应物)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 2. 雾 (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3. 咏雾 (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4.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李益)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5. 咏雾 (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6. 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 (刘禹锡) 风光徒满目,云雾未披襟 3.与书香氤氲词性相对的词1.指湿热飘荡的云气。 《白虎通·嫁娶》引《易》说:“天地氤氲,万物化淳。”意思是说“天地由湿热的混沌之气演化而成;然后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二气相交,则有万物的化生”。“氤氲”亦作“絪緼”,指混沌之气像飘在空中的丝絮。 2.迷茫貌;弥漫貌。 元 王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又不是轻云薄雾,都只是香烟人气,两般儿氤氲得不分明。” 《孽海花》第一回:“但觉春光澹宕,香气氤氲,一阵阵从帘缝里透出来。” 朱自清 《冬天》:“﹝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3.指弥漫的烟气。 周喻 《日出》第一幕:“﹝ 陈白李 ﹞自己很熟练地燃上香烟,悠悠然吐出淡蓝色的氤氲。” 4.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 郭沫若 《孟夫子出妻》:“因为她所留下的氤氲在她走了之后却专门在他的嗅觉上作用起来。”[1] 4.描写校园书香气息的诗句走近校园 我的脚步落叶般轻轻 一颗绿色的头颅用阳光的汁水润染、滋长 母乳喂养的土地上 搜寻一些澄澈的诗行、远去的光和花朵 此时,我们相对默默无语 相互观望却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幸福 你用最淳朴的方式 一口一口地,喂养 我逐渐长高的童年 我用目光将你,举过头顶 穿过村头那条 不停变更路途的河流 却永不迷路 你的涟漪,至今 依旧荡漾着 我绵亘不断的温暖 温暖桌椅 依旧是那些旧友 陌生而又熟悉 依旧是那些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 桌椅 儿时的小名,一些叫的土腥味很重的外号 乐颠颠地在桌面疯跑 跑着跑着,花儿就开了 叫着叫着,爱情就长大了 5.求有关“书香”的诗句世人皆失我独得,春风浩浩诗书香。——陈著《次韵梅山弟醉吟七首》 一逢白壁书香社,几见朱阑障墓门。——董嗣杲《西溪》 一树木丝仙有发,依然只作秘书香。——高似孙《木香》 书香剑气俱寥落,虚老乾坤父母身。——林景熙《述怀次柴主簿》 堂基千载书香在,谁为机云记旧游。——卫宗武《赓沈赞府题二陆草堂》 肯来芹泮提英裁,要取芳编阅书香。——魏了翁《次程少逸饯杨叔禹教授》 异时破贼玉书香,当使相继来西凉。——张耒《赠天启友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