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独酌》的诗意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 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词语解释】 独酌:一个人饮酒。 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既:且。 不解:不懂。 徒:空。 将:和。 及春:趁着青春年华。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一起欢乐。 无情:忘却世情。 相期:相约。 邈:遥远。 云汉:银河。 【诗文赏析】 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 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 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李白的五言古诗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风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们介绍了两首他学习乐府民歌写的《长相思》和《长干行》,而这首《月下独酌》则完全是李白飘逸风神和浪漫诗风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 全诗一共十四句,前八句平声韵,后六句仄声韵。就五言古诗这一体裁来说,《月下独酌》的篇幅并不算长,但其中却饱含了一颗孤独、寂寞心灵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诗通篇的出场人物只有李白自己一个人,却通过独白的方式,在心灵的深处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感情波澜,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历来被认为是李白诗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 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 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 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 2.《月下独酌》全诗的意思是什么《月下独酌》作者:李白 释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2.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3.三人:指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一说月亮、作者及其身影恰恰合成三人。 4.对:朝着 5. 不解:不懂,不理解。不解饮:不会喝酒。 6. 徒:徒然,白白地。 7.将:和。 8 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9 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10.相期:相约会。 11. 邈(miao第三声):遥远。 12.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13.徒:徒然,白白的。 译文: 我在花丛之间喝酒,一醉方休,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月不能与我同酌共饮,影徒然地跟随着我的身体。 暂且伴随月和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跳舞。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我愿与你结下永远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会在遥远的银河!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61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诗词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3.描写“在月下饮酒”的诗句有哪些1.《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同** 一作:相**)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2.《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代: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青天上明月高悬起于何时?我现在停下酒杯且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皎洁得如镜飞升照临宫阙,绿烟散尽发出清冷的光辉。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只能看见每晚从海上升起,谁能知道早晨在云间隐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哦孤单地住着与谁为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之月,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过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4.《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5.《秋宵月下有怀》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4.描述小酌的诗句有哪些《雪夜小饮赠梦得》 白居易 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 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 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 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 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蕴藉几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 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南歌子·远色连朱阁》 吕渭老 远色连朱阁,寒鸦噪夕阳。小炉温手酌鹅黄。掩乱一枝清影、在寒窗。念远歌声小,嗔归泪眼长。纤腰今属冶游郎。朝暮楚宫云雨、恨茫茫。 《道中病疡久不饮酒至鱼梁小酌因赋长句》 陆游 我行蒲城道,小疾屏杯酌。 癣疥何足言,亦复妨作乐。 此身会当坏,百岁均电雹。 胡为过自惜,惫卧困针烙?未尝脍噞喁,况敢烹郭索。 今朝寓空驿,窗户輈寂寞。 悠然忽自笑,顿解贪爱缚。 红烛映绿樽,奇哉万金药。 《九日三首》 苏辙 狂夫老无赖,见逐便忘归。 小酌还成醉,侨居不觉非。 妻孥应念我,风雨未缝衣。 忧患十年足,何时赋式微。 《题太行山石壁》 无名氏 太行千里连芳草,独酌一杯天地小。 醉卧花间人不知,黄莺啼破春山晓。 5.描写月夜静谧意境的古诗词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花月夜》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苕溪酬梁耿别后》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寄韦南陵冰》 6.《月下独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诗篇描写月下独酌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从表面上看,诗人好象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充满着无限的凄凉。诗人孤独到了邀月和影,可是还不止于此,甚至连今后的岁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饮之人了。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约好在天上仙境再见。 7.写一句描写月亮的诗句1、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张九龄《望月怀远》 2、云破月来花2113弄影。 ——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3、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5261 卓文君《白头吟》 4、今夜偏知春4102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刘方平《夜月 》 5、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王建《十五夜望月1653寄杜郎中》 7、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回州。 ——答 李白《峨眉山月歌》 8、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9、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