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老师逐渐老去的诗句

1.形容老师老了的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花

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2.形容老去的诗句

唐·杜甫《曲江》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村居》滕白

种茶岩接红霞坞,灌稻泉生白石根.

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戏儿孙.

盆池五首其一作者:韩愈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沐浴作者:白居易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

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

老色头鬓白,病形支体虚.

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

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

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

岁暮归南山

作者: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秘省后厅》白居易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

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老人歌

作者:王建

白发老人垂泪行,上皇生日出京城.

如今供奉多新意,错唱当时一半声.

偶题邓公

作者:白居易

偶因携酒寻村客,聊复回车访薜萝.

且值雪寒相慰问,不妨春暖更经过.

翁居山下年空老,我得人间事校多.

一种共翁头似雪,翁无衣食自如何

曲江有感

作者:白居易

曲江西岸又春风,万树花前一老翁.

遇酒逢花还且醉,若论惆怅事何穷

客亭

作者: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作者: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宿洄溪翁宅

作者:元结

长松万株绕茅舍,怪石寒泉近岩下.

老翁八十犹能行,将领儿孙行拾稼.

吾羡老翁居处幽,吾爱老翁无所求.

时俗是非何足道,得似老翁吾即休

3.形容“老去”的诗句有哪些

1、《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

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

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

犹似当年醉里声。

2、《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且趁馀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3、《玉楼春》

年代: 宋 作者: 欧阳修

两翁相遇逢佳节。正值柳绵飞似雪。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人生聚散如弦筈。老去风情尤惜别。大家金盏倒垂莲,一任西楼低晓月。

4、《南乡子·何处倚阑干》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何处倚阑干。弦管高楼月正圆。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老去愁来强自宽。明镜借红颜。须著人间比梦间。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绣被焚香独自眠。

5、《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向子諲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瞳瞳晓色上林庐。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青春不染白髭须。

4.形容“老师”的诗句有哪些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3、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郑燮《新竹》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6、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7、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刘基《题太公钓渭图》8、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老师 - 培养学生的专业工作者 老师尊称为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教学生知识的人,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

《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

我们平时虽然称呼学校里某教师为“某老师”,但这里的“老师”其实是教师这种职业,“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直至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

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事实上,现在“老师”的外延比“教师”的外延要大,除可以称“教师”为“老师”外,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某老师”表示对别人的尊称,类似“老师傅”的简称。

英文:【Teacher】“德高为范,技高为师”,从这个标准衡量,老师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于人,“老师“两字可分解来看,中国历来推崇老子的思想和哲学,而老子尤其注重德行的修养,而这个“老”就代表了“德”,师者就不必细言了。老师职责首先是育人。

先成人,后成才。教知识,只记得一时,而育人,却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为人师表,答疑解惑。

古代含义1.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吊。”

——唐·韩愈《施先生墓铭》“自秦之焚书,六经尽矣,至汉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说,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宋·欧阳修《问进士策》“名孚实副,许为老师。”

——王闿运《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金·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3.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为老师“至分宜当国,而谀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清·黄宗羲《广师说》“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4.对僧侣的尊称“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唐·王建《寻李山人不遇》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

——唐·姚合《赠卢沙弥小师》诗“那普静老师跏趺在禅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5.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老师费财,亦无益也。”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方今关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晋书·江统传》“语及额勒登保、德楞泰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南山、纵贼陇西之失。”

——清·魏源《圣武纪》卷九折叠老师地位“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 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我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

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原来,仿佛老师只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不苟言笑。其实,自古而今,存在着良多的亦师亦友的典范。

老子与孔子便是如此。在我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

不举他例,我们就看看我们的鲁迅先生吧!先生的家世在其早年时期还属于富豪。那么,请看看先生对他的老师的敬畏程度吧。

5.形容人老了的诗句

形容人老了的诗句包括:

1、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原文: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顾虑要衰老,老了又有谁来对他表示爱怜?身体渐瘦衣带越来越要收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起来不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接触了解的人越多观察起来更加一目了然。

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2、宋代苏轼《守岁》

原文: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3、宋代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原文: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译文:

春来春去时光如飞催人老,我怎肯轻易输给年轻人?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样狂放不羁,胡子白了根本没有关系。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4、宋代朱敦儒《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原文: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译文:

桃花没有变,依旧开的灿烂;而我的心境却变了,变老了。在这种凄苦潦倒心绪支配下,百无聊赖,我也想听听琵琶。但我不像宋代的某些高官那样,家蓄歌儿舞女,我只好到歌妓深院里去听了。

一曲终了,我的情绪沉醉曲种久久不能自拔,让我理解了白居易当年浔阳江上那份自伤沦落,却逢知己的激动心情。眼前东风万里,依然如故,惟有中原沦陷,山河破碎,半壁山河笼罩在一片落日馀晖中,尽管还有一线淡淡的红色,但毕竟已是日薄西山,黄昏将近了。

5、元代白朴《清平乐·朱颜渐老》

原文: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在欣赏的人。

6.形容老师的诗句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