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苏轼的四字词语容光焕发、宽宏大度、大度包容、一清如水、谨小慎微 一、容光焕发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解释】: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出自】:方纪《歌声和笛音》:“我望着他那年青的,容光焕发,毫无倦色的脸,不知怎么,竟想伸手去抚摸他的孩子般的蓬松的头发。” 二、宽宏大度 [ kuān hóng dà dù ] 【解释】: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出自】: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宽宏大度,何所不容。” 【翻译】:学士度量大,能容人,有什么不能容的。 三、大度包容 [ dà dù bāo róng ] 【解释】:度:度量;包:容纳。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这事情自以为不办为是。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没得话说。” 四、一清如水 [ yī qīng rú shuǐ ] 【解释】:清·清澈。像流水一样清澈。形容为官廉洁,不贪污、不受贿。也形容十分清洁。 【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你在衙门中一清如水,朝廷知你是个个廉吏,异日定来聘你为官。” 【翻译】:你在衙门里流水一样清澈,朝廷知道你是一个廉洁的官吏,有一天一定会让你当官。 五、谨小慎微[ jǐn xiǎo shèn wēi ] 【解释】: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 【出自】: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翻译】:圣人尊敬小慎微,行动不失去时机。 2.关于苏轼的四字成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后来,有人把“无禁”改为“不尽”。 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他在《九日(按即重阳)次韵王巩》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坚忍不拔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3.描写“苏轼”的四字成语有哪些1. 豪迈豁达[háo mài huò dá] 气度宽广,洒脱,性格开朗。 例句:他豪迈豁达的性格使他结交了很多的朋友。 2. 豪迈不群[háo mài bù qún]:群:合群。性格豪放而不合群。 例句:他自幼豪迈不群,博嗜古学,因文采过人而为文坛瞩目。 3. 乐观向上[lè guān xiàng shàng]: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 例句:他总是乐观向上的面对所有的困难。 4. 豁达乐观[ huò dá lè guān]:遍观世上人、事、物,皆觉快然而自足的持久性心境。 例句:不管处境如何艰难,他总是豁达乐观的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5. 洒脱不群[sǎ tuō bù qún]:潇洒自然,不拘束。 例句:他是一个洒脱不群的画家。 6. 桀骜不驯[jié ào bù xùn]: 凶暴倔强桀骜不恭。 例句:到了五六岁上,识字读书,聪明出众。只是生成一个桀骜不驯的性子,顽劣异常。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7. 超凡脱俗[chāo fán tuō sú]:指摆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例句:她穿着虽然素淡,但却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8. 豪迈奔放[háo mài bēn fàng]:思想感情、诗文气势等无拘束地尽量表达出来。 例句:苏轼诗文,豪迈奔放,犹如天马行空。 9. 才思敏捷[cái sī mǐn jié]:才:才华 思:思维 敏捷:反应快,灵活,形容才思敏捷。 例句:王老师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真令我们这些学生佩服之至。 10. 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例句: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知时不可为,然犹多山支取进,动而见排,由已不能镇静也。——《旧五代史》 4.描写“苏轼”的四字成语有哪些豪迈豁达[háo mài huò dá] 气度宽广,洒脱,性格开朗。 例句:他豪迈豁达的性格使他结交了很多的朋友。豪迈不群[háo mài bù qún]:群:合群。 性格豪放而不合群。例句:他自幼豪迈不群,博嗜古学,因文采过人而为文坛瞩目。 乐观向上[lè guān xiàng shàng]: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例句:他总是乐观向上的面对所有的困难。 豁达乐观[ huò dá lè guān]:遍观世上人、事、物,皆觉快然而自足的持久性心境。例句:不管处境如何艰难,他总是豁达乐观的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洒脱不群[sǎ tuō bù qún]:潇洒自然,不拘束。例句:他是一个洒脱不群的画家。 桀骜不驯[jié ào bù xùn]: 凶暴倔强桀骜不恭。例句:到了五六岁上,识字读书,聪明出众。 只是生成一个桀骜不驯的性子,顽劣异常。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超凡脱俗[chāo fán tuō sú]:指摆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例句:她穿着虽然素淡,但却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豪迈奔放[háo mài bēn fàng]:思想感情、诗文气势等无拘束地尽量表达出来。 例句:苏轼诗文,豪迈奔放,犹如天马行空。才思敏捷[cái sī mǐn jié]:才:才华 思:思维 敏捷:反应快,灵活,形容才思敏捷。 例句:王老师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真令我们这些学生佩服之至。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例句: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知时不可为,然犹多山支取进,动而见排,由已不能镇静也。——《旧五代史》。 5.描写苏轼的成语1 、雪泥鸿爪 苏轼在任凤翔府判官时,写下了《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雪泥鸿爪”就被概括为众所周知的成语了。2 、夜雨对床 唐代韦应物有“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苏轼读后感触良深,与苏辙约定“夜雨对床”,但一直未实现。 “夜雨对床”便流传下来,本不单指兄弟之间,经此也成了兄弟之事。3 、河东狮吼 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4 、不合时宜 朝云乃苏轼侍妾,一次苏轼吃完饭,扪着肚皮问家人:“内装何物?”有的说是文学才华,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遂引为知己。5 、胸有成竹 文同,字与可,是北宋画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诗人苏轼的至友,二人交情颇深。 苏轼也喜欢画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点苏轼画竹时说:“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对此说深以为然。宋人晁补之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这一成语的出处。此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成熟考虑。 6 、出人头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 1057 年),苏轼在全国选拔进士的会考中,以《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获得了欧阳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赞赏。欧阳修见卷子独占鳌头,便想评为第一,点为状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所作,评为第一,点为状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为第二名。 等开了卷,才知是苏轼的试卷,很是后悔。在礼部举行的口试复试中,苏轼以《春秋对义》获得第一名。 后来欧阳修在读苏东坡的感谢信时对老友梅尧臣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以“出人头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筹。7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后来,有人把“无禁”改为“不尽”。8 、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9 、明日黄花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在重阳节所写的一首诗和一首词。他在《九日 ( 按即重阳 ) 次韵王巩》诗中写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又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写道:“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后人从这个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黄花”比喻种种过时的人或事物。 10 、坚忍不拔 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忍不拔”这个成语由此得出。 11 、海屋筹添 苏轼《东坡志林 • 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 ( 迩 ) 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 12 、芳留玉带 苏轼曾在金山留玉带镇山,佛印回赠裙衲,成为千古佳话。13 、琴操参宗 苏轼在杭州时,携琴操游西湖。 一日戏曰:“我作长老,尔试参禅。”琴操问:“何谓湖中景?”苏轼答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琴操曰:“何谓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潇湘水,髻挽巫山一段云。”“何谓人中意?”“随他杨学士,鳖杀鲍参军。” “如此究竟如何?”“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琴操大悟,即日削发为尼。 14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下《临江仙—夜归临皋》一词。其中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句,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相传这首词写成后,当晚就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由于结尾表达了作者隐逸的想法,以致人们第二天纷纷传说,苏轼已将冠服挂于江边,坐上小舟,长啸而去。地方官得知,大吃一惊,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职,急忙前去查看。 到了住所,却发现他鼻息如雷,还没有起床。15 、天涯何处无芳草 据《林下词谈》说,苏轼在惠州时,曾命朝云唱《蝶恋花》一词。 朝云还没有开始唱,就已“泪满衣襟”。苏轼问何故,朝云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16 、山抹微云秦学士 秦观《满庭芳》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一句,由于这首词的风格近似柳永,所以苏轼当面说秦观是“学柳永作词”,还戏称“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阵乐》的首句。)17 、东坡肉 驰名全国的“东坡肉”,这一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