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课古诗的意思是什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五课古诗为《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1.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不同的样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知晓认识庐山的真实面貌呢? 只缘身在此山中:原来是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自在此山中”,难道诗人所说的只是看山,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宇宙之大,其间万物,又何尝不是立足之处有别,结果就各不相同呢?所以说对于一切事情,如果只是在它里面观察,单从一面分析,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正确的认识。也许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的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注:括号内课本可能没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山和水不断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正疑惑无路可行,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吹箫击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从今后,如果允许大家在晚上闲逛,那么我将拄着拐杖,不定时地会在夜晚敲响农家朋友的柴门。) 既写出山西村的美丽景色,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可以从诗人在美景中忽然迷路的紧张与移步换景时又见新世界的喜悦中看出——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2.四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三首全文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唐代】赏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菊花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两首古诗的诗意分别是什么《题西林壁》诗意: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游山西村》诗意: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一重重山,又一道道路,正疑惑无路可走的时候,怒然在一片绿柳成荫,花色明媚的地方,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1)《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总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3]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赏析: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2)《游山西村》 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4.四年级上册第五课古诗的意思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令人迷惑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5.小学四年级语文书上册的古诗词有哪些四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词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四年级第五课的古诗意思是什么题西林壁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游西山村译文 不要嘲笑农民家的腊酒浑浊,丰收年景,款待客人的鸡、猪却十分丰足。山峦重重叠叠,清碧的小溪曲曲折折,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突然之间我又看见前面柳绿桃红,(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 萧声鼓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原来是春社日快要到了。人们穿的戴得都很简洁朴素,古老风俗在这里依然保存。 但愿从今以后,我能不时地趁着月色,柱着拐杖,轻叩农家柴扉,与老农谈论桑麻。 |